- 年份
- 2024(8591)
- 2023(12300)
- 2022(10345)
- 2021(9611)
- 2020(8097)
- 2019(18533)
- 2018(18376)
- 2017(35931)
- 2016(19807)
- 2015(22143)
- 2014(21981)
- 2013(22122)
- 2012(20752)
- 2011(18897)
- 2010(19078)
- 2009(18152)
- 2008(18197)
- 2007(16862)
- 2006(15002)
- 2005(13279)
- 学科
- 济(85798)
- 经济(85708)
- 业(59588)
- 农(50808)
- 管理(50061)
- 企(36739)
- 企业(36739)
- 方法(36022)
- 农业(33437)
- 数学(32552)
- 数学方法(32327)
- 中国(24355)
- 业经(23352)
- 财(20726)
- 制(18758)
- 贸(18118)
- 贸易(18113)
- 易(17702)
- 地方(16900)
- 学(16691)
- 银(14386)
- 银行(14327)
- 行(13693)
- 发(13414)
- 体(12497)
- 农业经济(12444)
- 融(12410)
- 金融(12406)
- 技术(12000)
- 环境(11994)
- 机构
- 学院(296528)
- 大学(293611)
- 济(124599)
- 经济(122181)
- 管理(111143)
- 研究(101225)
- 理学(96426)
- 理学院(95354)
- 管理学(93871)
- 管理学院(93338)
- 中国(78344)
- 农(76191)
- 科学(64207)
- 京(60814)
- 农业(59431)
- 财(55804)
- 业大(54214)
- 所(53467)
- 研究所(48621)
- 中心(47411)
- 江(44572)
- 财经(44533)
- 经(40439)
- 经济学(38032)
- 北京(37772)
- 农业大学(37363)
- 范(37133)
- 师范(36649)
- 州(35100)
- 经济学院(34815)
- 基金
- 项目(195600)
- 科学(151691)
- 基金(141228)
- 研究(138935)
- 家(125303)
- 国家(124148)
- 科学基金(103730)
- 社会(89143)
- 社会科(84104)
- 社会科学(84075)
- 省(77894)
- 基金项目(75988)
- 自然(66781)
- 自然科(65157)
- 自然科学(65131)
- 划(65115)
- 自然科学基金(63983)
- 教育(61550)
- 编号(56719)
- 资助(56047)
- 成果(45351)
- 重点(43887)
- 发(43630)
- 部(43291)
- 农(41200)
- 创(40498)
- 科研(38048)
- 创新(37937)
- 课题(37924)
- 计划(37167)
- 期刊
- 济(140592)
- 经济(140592)
- 研究(81671)
- 农(78282)
- 中国(56251)
- 学报(54665)
- 农业(52714)
- 科学(47850)
- 财(40741)
- 大学(40532)
- 学学(39053)
- 管理(34243)
- 融(30621)
- 金融(30621)
- 业经(29806)
- 业(25107)
- 教育(22348)
- 技术(21933)
- 财经(21756)
- 经济研究(21005)
- 问题(20994)
- 经(18612)
- 版(17964)
- 业大(15585)
- 农村(15316)
- 村(15316)
- 农业经济(15309)
- 技术经济(14940)
- 世界(14711)
- 贸(14659)
共检索到433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宇峰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但使农民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以及人力资本的积蓄,也为传播先进的城市文明和先进文化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渠道。文章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社会经济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如:阻碍"三农"问题的解决、给城市就业带来更大压力、干扰正常生产秩序、抑制产业结构升级等。从长远来看,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些不利的影响就不能真正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不能实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消极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农民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红忠
农民工政策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政府放松其农民工政策,将促进城市化进程,但城市政府必须支付庞大的显性成本,而能够降低城市政府显性成本的农民工政策有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即造成城市化滞后,加剧城乡和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词:
农民工 显性成本 机会成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苗瑞卿 戎建 郑淑华
本文在对托达罗模型和杨春瑰模型提出修正意见之后 ,综合了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 ,重新建立了劳动力转移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递推求解 ,本文分析了影响劳动力转移速度和数量的因素 ,论证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提高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的途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闵远光
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因素:城镇推力和城镇拉力。分析显示:2000年到2004年,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城镇因素中,城镇推力和拉力都有所增强,表明城镇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正日益加强。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力转移 城镇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盈盈
本文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利用1993年到2012年的有关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不影响农村粮食产量,而且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秦华 夏宏祥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根本原因,当今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象,既能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又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农村和城市均得到良性发展。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合理流动,必须提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结构 配套改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任晓聪 孔梅
土地流转可以使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但是目前我国土地流转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地方政府职能错位等等,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到城市。因此需要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纠纷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准确定位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冬伍
我国的二元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魏冬伍我国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我国农村劳动力又严重过剩,这是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充分利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解决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具有巨大的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诗华
劳动力价格是决定劳动力实现的关键。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凸显的劳动力价格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开放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加大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管力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指导与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入,以制度创新等来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对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明忠 刘恺
基于广东省广州、东莞、河源及惠州四个市的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调研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中的职业价值、职业行为、交际技能、工作技能、社会资本广度以及社会资本深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职业情感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因而,强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增强其对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价值认识,强化其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行为,提高其非农就业技能,弱化其对农地的禀赋效应认识,丰富其在城镇的社会资本,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实施农地流转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勇胜 刘桂玲 吕振武
作为理性人的农民,在农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为摆脱贫穷的困境,走出家门来到城市务工,付出了很大的成本,甚至有时成本远大于收益,而没有达到增收的目的。为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农民增收,应从三方面做起:给农民工市民待遇;建立有效的中介组织;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成本与收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制度因素 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