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2)
- 2023(13210)
- 2022(11600)
- 2021(11020)
- 2020(9177)
- 2019(21295)
- 2018(21528)
- 2017(42702)
- 2016(23225)
- 2015(26408)
- 2014(26671)
- 2013(26709)
- 2012(24652)
- 2011(22190)
- 2010(22498)
- 2009(21015)
- 2008(20499)
- 2007(18513)
- 2006(16865)
- 2005(14964)
- 学科
- 济(98835)
- 经济(98722)
- 业(68660)
- 管理(61108)
- 农(51218)
- 企(45964)
- 企业(45964)
- 方法(41741)
- 数学(36814)
- 数学方法(36425)
- 农业(33916)
- 中国(29290)
- 业经(25466)
- 财(23631)
- 地方(20732)
- 制(20499)
- 学(18945)
- 贸(17915)
- 贸易(17905)
- 易(17465)
- 银(15789)
- 银行(15752)
- 行(15042)
- 发(14777)
- 税(14364)
- 技术(14138)
- 体(13972)
- 环境(13837)
- 和(13725)
- 策(13722)
- 机构
- 学院(337107)
- 大学(335414)
- 济(139314)
- 经济(136320)
- 管理(134269)
- 理学(115828)
- 理学院(114653)
- 管理学(112868)
- 管理学院(112276)
- 研究(112222)
- 中国(86959)
- 京(71583)
- 农(68811)
- 科学(67969)
- 财(64848)
- 所(56894)
- 业大(54051)
- 农业(52517)
- 中心(51660)
- 财经(51155)
- 研究所(51055)
- 江(50137)
- 经(46411)
- 北京(45549)
- 范(44015)
- 师范(43713)
- 经济学(40762)
- 州(40510)
- 院(39437)
- 财经大学(37547)
- 基金
- 项目(221263)
- 科学(173328)
- 研究(166713)
- 基金(159480)
- 家(137456)
- 国家(136209)
- 科学基金(116374)
- 社会(104776)
- 社会科(98826)
- 社会科学(98799)
- 省(86392)
- 基金项目(85301)
- 教育(74587)
- 自然(73364)
- 划(71592)
- 自然科(71561)
- 自然科学(71546)
- 编号(70777)
- 自然科学基金(70249)
- 资助(65355)
- 成果(58082)
- 部(49444)
- 重点(48456)
- 发(48203)
- 课题(47123)
- 创(45246)
- 国家社会(42489)
- 教育部(42134)
- 创新(42083)
- 人文(41816)
- 期刊
- 济(160524)
- 经济(160524)
- 研究(103863)
- 农(70624)
- 中国(65728)
- 学报(51726)
- 科学(48397)
- 农业(47949)
- 财(46229)
- 管理(45761)
- 大学(40089)
- 学学(37868)
- 教育(35381)
- 融(33457)
- 金融(33457)
- 业经(30696)
- 技术(27905)
- 财经(24316)
- 经济研究(23234)
- 问题(23000)
- 业(21617)
- 经(20670)
- 理论(17651)
- 版(16993)
- 技术经济(16866)
- 图书(16688)
- 实践(16047)
- 践(16047)
- 现代(15729)
- 经济问题(15617)
共检索到506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祁之杰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受阻、增收缓慢的原因分析。(一)农民素质是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劳动力总体素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导致了中国劳动力结构的失衡。2000年,中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万人,其中3/4在农村;小学及以下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安萍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从目前中国农民收入状态看,问题不在于城乡居民收入是否存在差距、差距有多大,而是农民收入结构是否合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和改进思路等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
农民增收 非农就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德生 王丽芹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景熙 李晓梅
改革开放30年来,上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城镇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而我国沿袭至今的劳动就业统计制度突出的缺陷是将三部分人——在农村从事纯农的农民,在城镇从事非农工作但户口在农村的农民工,游移于乡城间"亦工亦农"的农村劳动力——排除于劳动统计计量之外。不解决这部分劳动力就业的统计计量的问题,则很难准确回答"中国的失业率究竟有多高?"。为此,确定严格的、便于与国际接轨的劳动就业标准,从而构建我国统一的、规范的劳动就业市场至关重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游移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就业岗位、就业时间不固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失业不充分的计量问题。作者在对国内外就业和失业定义和计量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价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
关键词:
城乡 统筹 就业 不充分就业 计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洪明 苏里坦 佟德福
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劳动力总量、质量、就业现状及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的分析 ,剖析了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低的原因 ,提出了应对措施 ,供参考
关键词:
新疆 特色 劳动力 流动 就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庆伟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紧缺、农村劳动力知识文化素质低下和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等严峻的挑战。文章认为,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培养新型农民,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突破瓶颈制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村劳动力 新型农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晖 田亮
本文将围绕乡村旅游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为农民收入实现增收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从而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意义与现实价值,它有利于更好的解决一直困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三农问题,也会推动城乡二元化结构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艳华
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最突出的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构成经济增长基本要素的劳动力与资本、土地、技术等问题,因此,科学、合理配置经济增长基本要素,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已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白书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中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越来越多,而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劳动力在农村内部流动缓慢;二是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成本高;三是流入城市的劳动力受到不应有的歧视。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二是户籍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三是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不健全;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为此,有关各方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消除这些农村劳动力流动中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具体对策包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规范和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梦芬 王丽芹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增收 贡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涛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是释放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潜力的有效途径。文章立足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就业现状,研究农村服务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吸纳效应,认为农村服务业可以通过直接吸纳效应和带动吸纳效应两种渠道拉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并且这种拉动作用非常显著。文章提出加大农村服务业投入、调整行业结构、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等措施,以加快农村服务业大发展,持续拉动农村扩大就业。
关键词:
农村服务业 农村劳动力 就业 吸纳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石郑
将省域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数据与CFPS数据相结合,考察了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农村劳动力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提升了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低收入、年轻、女性、高技能和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增收效应更明显。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通过提高技能水平和增强互联网意识,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农村劳动力应提高技能水平和增强互联网意识,以实现高质量就业。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弥合城乡信息鸿沟,同时,针对不同禀赋的农村劳动力制定差异化信息技术培训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志彬 徐玉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