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9)
2023(13222)
2022(11213)
2021(10488)
2020(8871)
2019(20520)
2018(20253)
2017(39732)
2016(21543)
2015(24587)
2014(24748)
2013(24870)
2012(23788)
2011(21847)
2010(22129)
2009(21120)
2008(20875)
2007(19185)
2006(17478)
2005(15912)
作者
(63784)
(53791)
(53620)
(51297)
(33815)
(25690)
(24308)
(20982)
(20124)
(19132)
(18538)
(17796)
(17020)
(16904)
(16615)
(16587)
(16114)
(15543)
(15542)
(15349)
(13556)
(13390)
(13123)
(12462)
(12447)
(12133)
(11925)
(11737)
(10950)
(10788)
学科
(112552)
经济(112430)
(58891)
管理(53086)
(51454)
方法(39209)
(35942)
企业(35942)
数学(35178)
数学方法(34896)
农业(34014)
中国(29360)
地方(26770)
业经(25649)
(22169)
(21686)
(20046)
(18048)
贸易(18038)
(17470)
(16506)
银行(16480)
(15852)
(15686)
(15452)
(15436)
金融(15433)
地方经济(14348)
环境(14160)
(13265)
机构
学院(323593)
大学(321045)
(145983)
经济(142996)
管理(118787)
研究(114804)
理学(100978)
理学院(99811)
管理学(98322)
管理学院(97710)
中国(90146)
(68915)
(67832)
科学(67469)
(65937)
(59260)
中心(53242)
研究所(53131)
农业(52932)
财经(51421)
(50640)
业大(50130)
(46338)
经济学(45651)
北京(43137)
(42932)
师范(42610)
经济学院(41005)
(39769)
(39724)
基金
项目(201580)
科学(157085)
研究(151554)
基金(144351)
(124489)
国家(123337)
科学基金(103824)
社会(97374)
社会科(91749)
社会科学(91722)
(79015)
基金项目(76843)
教育(67150)
(65636)
编号(63216)
自然(62918)
自然科(61284)
自然科学(61266)
自然科学基金(60162)
资助(58062)
成果(52257)
(46293)
(45278)
重点(45144)
课题(43171)
(40718)
国家社会(40211)
(38817)
教育部(38344)
创新(38173)
期刊
(177911)
经济(177911)
研究(101379)
(70940)
中国(66955)
(49689)
学报(48563)
农业(47718)
科学(45845)
管理(39479)
大学(37516)
(36163)
金融(36163)
学学(35606)
业经(31872)
教育(28385)
技术(26930)
经济研究(26835)
财经(26210)
问题(25110)
(22895)
(22679)
世界(18071)
技术经济(17604)
(17427)
(16959)
经济问题(16700)
农村(16238)
(16238)
农业经济(15820)
共检索到504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燕  
农村劳动力"反梯度"流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从流向看,它有悖于劳动力由乡—城、由落后地区—发达地区流动的规律。文章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以新疆采棉工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研究分析采棉工理性的流动决策行为以及基本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傅鸿源  陈煜红  叶贵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结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丽君  王玉学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行新的解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城乡格局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农村劳动力的不足等诸多困境,为此应该加大工业对农村的反哺,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银  文魁  
"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稳定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机制框架图,阐述了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健康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农村就业政策的合理选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文辉  李小红  
本文以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看待农民的经济行为与经济意识,并解释农村劳动力为什么会发生转移,以及向何处转移的问题,进而提出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田家官  
本文运用费用收益理论对劳动力流动的动机、条件、个人决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认为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为了追求较高的收入,劳动力流动呈现由西部向东部、由农村向城市的基本态势。受流动成本和收益的制约,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相对更容易实现迁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琳  孙鹤  
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资料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统计整理,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西部地区以云南省为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出西部地区发展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根荣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以往的研究是基于“二元经济”模型下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劳动力个体行为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因此不能解释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逆向”流动现象。而本文利用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劳动力逆向流动的阻力模型,研究结果认为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七方面是“民工荒”的微观成因,为了妥善解决民工荒问题,我们应当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加强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规范员工行为、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关爱农民工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元春  肖亚成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上,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的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雷海章  
在工业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不少发展中国家都曾尝试过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让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城市,试图以此推进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进而实现二元经济的同质化。然而,结果却使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跌入了难以自拔的陷阱。鉴此,为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避开刘易斯陷阱,充分有效地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我们应坚持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梯度转移战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彤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涌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一现象一度被称为"民工潮"。然而近年来,以民工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开始出现短缺的迹象,"民工荒"现象从沿海发达地区开始蔓延,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本文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对"民工潮"向"民工荒"转换的现象进行剖析,认为人口出生率骤降,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造成了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产业之间,地区之间流动劳动力总量的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参考日本经济发展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晓帆  安一民  
农业过剩劳动力向何处去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如何 ,是我国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运用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式对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 ,以探讨我国当前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合理流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华锋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仍然面临着诸多制度和环境障碍。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剥离户籍额外的福利功能;规范城市用工制度,建立农民维权组织;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机制;改革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制,将有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有序发展,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