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4)
- 2023(10874)
- 2022(9312)
- 2021(8776)
- 2020(7505)
- 2019(17340)
- 2018(17350)
- 2017(34586)
- 2016(19110)
- 2015(21519)
- 2014(21691)
- 2013(21937)
- 2012(20690)
- 2011(18715)
- 2010(19019)
- 2009(18089)
- 2008(18408)
- 2007(17105)
- 2006(15112)
- 2005(13674)
- 学科
- 济(84050)
- 经济(83970)
- 业(60801)
- 农(50685)
- 管理(49784)
- 企(37866)
- 企业(37866)
- 方法(36117)
- 农业(33440)
- 数学(32522)
- 数学方法(32262)
- 中国(23795)
- 财(22914)
- 业经(22208)
- 制(19045)
- 贸(16392)
- 贸易(16387)
- 地方(16296)
- 学(16084)
- 易(16027)
- 银(14628)
- 银行(14597)
- 行(13926)
- 务(13841)
- 财务(13819)
- 财务管理(13782)
- 发(12960)
- 企业财务(12877)
- 体(12605)
- 融(12545)
- 机构
- 学院(284709)
- 大学(281684)
- 济(121197)
- 经济(118703)
- 管理(107171)
- 研究(95951)
- 理学(92334)
- 理学院(91353)
- 管理学(89903)
- 管理学院(89392)
- 中国(75568)
- 农(68025)
- 京(58653)
- 科学(58377)
- 财(56610)
- 农业(52434)
- 所(50085)
- 业大(48209)
- 中心(45414)
- 研究所(45108)
- 财经(44696)
- 江(43484)
- 经(40539)
- 经济学(37109)
- 北京(36720)
- 范(36148)
- 师范(35799)
- 州(34492)
- 经济学院(33815)
- 院(32833)
- 基金
- 项目(181451)
- 科学(141741)
- 研究(133413)
- 基金(131397)
- 家(114356)
- 国家(113320)
- 科学基金(95558)
- 社会(85185)
- 社会科(80345)
- 社会科学(80321)
- 省(71577)
- 基金项目(70066)
- 自然(60156)
- 教育(59846)
- 划(59399)
- 自然科(58671)
- 自然科学(58651)
- 自然科学基金(57629)
- 编号(55762)
- 资助(53315)
- 成果(45741)
- 部(41312)
- 重点(40472)
- 发(40125)
- 农(37435)
- 课题(37062)
- 创(36975)
- 性(35833)
- 国家社会(35168)
- 科研(34838)
- 期刊
- 济(138747)
- 经济(138747)
- 研究(81660)
- 农(70974)
- 中国(55892)
- 农业(47921)
- 学报(47060)
- 财(43833)
- 科学(42748)
- 大学(36015)
- 学学(34482)
- 管理(33456)
- 融(31126)
- 金融(31126)
- 业经(28568)
- 教育(24056)
- 业(22613)
- 财经(22350)
- 技术(22164)
- 问题(20544)
- 经济研究(20423)
- 经(19124)
- 版(16844)
- 农村(15360)
- 村(15360)
- 农业经济(15331)
- 技术经济(14497)
- 世界(14361)
- 贸(14154)
- 理论(14108)
共检索到424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凡恩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隐性成本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认识和重视对这些隐性成本的分析和计量,将会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决策理性,对政府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政策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丰春
本文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在决定其是否转移时,体现着“自利”的“理性人”行为,并通过理想失落指数、相对剥夺指数和不公正指数对其进城打工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愿是以预期的状况为依据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差异。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成本分析 效益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和连 赵德昭
本文依据布劳恩(1993)的人口迁移理论,对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敛机制进行了理念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但三大区域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全国范围内、东部以及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并不存在。三大区域之间及各省市之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敛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后平
本文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然而,目前我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十分沉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面临复杂的人口与就业环境,又存在理论困惑,还有现实制度障碍等。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障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黄蔡芬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二十年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实行地区政策的差别化;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刘易斯拐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卓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劳动力和人口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历史。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传统的农业技术由于机械、电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相对稳定的土地面积相比,农业中存在了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以“二元经济论”著名的阿瑟·刘易斯认为,只要非农业部门能够提供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工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个人收入差额能够补偿城市的过高生活费和因劳动力流动脱离了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心理成本,农业劳动力就会大量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付朝阳
大量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我国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密集型优势,同时对我国就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通过对比分析改革后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雇佣的职工人数增长情况,本文指出非国有部门是我国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低工资使得他们很容易被雇佣此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非国有部门 就业弹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诗华
劳动力价格是决定劳动力实现的关键。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凸显的劳动力价格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开放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加大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管力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指导与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入,以制度创新等来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对策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海燕 黄丽华 金莲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SWOT 息烽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洪 张玉肖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资源特征、地域特征、季节性特征和就业结构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障碍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与现代化大生产的矛盾,城市化水平低导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矛盾,农村人口持续增长与农村资源持续减少的矛盾。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特征 作用 困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银珍,周函
一、宜昌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一)现状调查 根据宜昌市统计局对全市10个县市区(宜昌市城区、夷陵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进行的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到2001年底,宜昌市总人口397.51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振东 黄汝群 李海洋 潘伟彬 俞建雄
文章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培训的可能性及教育培训的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教育培训的模式思路及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教育 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