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8)
- 2023(8194)
- 2022(6870)
- 2021(6604)
- 2020(5417)
- 2019(12337)
- 2018(12344)
- 2017(24983)
- 2016(13741)
- 2015(15353)
- 2014(15342)
- 2013(15315)
- 2012(14611)
- 2011(13402)
- 2010(13807)
- 2009(13234)
- 2008(13018)
- 2007(12225)
- 2006(11367)
- 2005(10326)
- 学科
- 济(58538)
- 经济(58482)
- 农(49906)
- 业(46323)
- 管理(33840)
- 农业(33032)
- 企(23589)
- 企业(23589)
- 中国(19773)
- 方法(19369)
- 业经(18396)
- 数学(17797)
- 数学方法(17617)
- 制(15534)
- 财(15268)
- 策(12776)
- 地方(12670)
- 农业经济(12404)
- 贸(12269)
- 贸易(12262)
- 易(12061)
- 发(11428)
- 银(11325)
- 银行(11313)
- 行(10948)
- 及其(10802)
- 体(10125)
- 政策(9973)
- 村(9604)
- 农村(9584)
- 机构
- 学院(201829)
- 大学(195462)
- 济(90141)
- 经济(88248)
- 管理(77943)
- 研究(69466)
- 理学(66520)
- 理学院(65907)
- 管理学(65038)
- 管理学院(64667)
- 中国(57177)
- 农(51841)
- 财(42363)
- 京(40560)
- 农业(39123)
- 科学(38816)
- 所(35399)
- 业大(33553)
- 中心(33038)
- 财经(32232)
- 江(31993)
- 研究所(31404)
- 经(29215)
- 经济学(26160)
- 范(25920)
- 北京(25761)
- 师范(25749)
- 州(25069)
- 经济管理(24154)
- 经济学院(23652)
- 基金
- 项目(123170)
- 研究(97160)
- 科学(96864)
- 基金(87993)
- 家(74902)
- 国家(74094)
- 科学基金(62754)
- 社会(62057)
- 社会科(58373)
- 社会科学(58362)
- 省(48862)
- 基金项目(45978)
- 教育(42708)
- 编号(42610)
- 划(39956)
- 自然(36902)
- 自然科(35960)
- 自然科学(35952)
- 资助(35821)
- 成果(35754)
- 自然科学基金(35320)
- 农(30480)
- 发(28888)
- 部(28524)
- 课题(28348)
- 重点(26707)
- 性(25995)
- 国家社会(25122)
- 制(25047)
- 创(24941)
- 期刊
- 济(110798)
- 经济(110798)
- 研究(62726)
- 农(58156)
- 中国(44563)
- 农业(39391)
- 财(29092)
- 融(27678)
- 金融(27678)
- 学报(27565)
- 科学(27351)
- 业经(24762)
- 管理(24419)
- 大学(22578)
- 学学(21555)
- 教育(19677)
- 业(17282)
- 问题(16406)
- 技术(15997)
- 财经(15580)
- 经济研究(15334)
- 农业经济(15226)
- 农村(15002)
- 村(15002)
- 经(13353)
- 世界(12013)
- 经济问题(11609)
- 版(11353)
- 贸(11131)
- 技术经济(10081)
共检索到318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安良 金彦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士海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鲁士海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人口大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6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80%,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润林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转移。本文在描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提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和对策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障碍 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江华 邹帆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跨区域流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中的一种历史进步,体现了亿万农民的选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的供大于求以及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不健全,这种流动带有很大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从而引发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及经济问题。为了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文章提出了三项重要措施:1.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完善就业体制;2.健全和完善户籍管理,就业指导与培训,以及劳动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法规与政策;3.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城市第二产业、中小城镇和开展劳务输出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多渠道的疏导与分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芹 原梅生
文章在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倡导城镇化及发展劳动密集的第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岗位。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论 休闲产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运战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兼业性和不彻底性、就业环境亟需改善、转移速度逐渐减缓的突出问题,并在转移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究其原因: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不到位、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等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对策是创新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更加灵活、更加适合于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服务,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引导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行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欣 林素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信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到本世纪末能不能再增加500亿公斤粮食,上一个新台阶,农村小康能不能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影响着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原因及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巧玲
农民增收难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已经或正在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安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文章认为要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农民增收难的原因 ,并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实依据 ,提出了我国在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思路和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汉成 梅福林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欠发达省份。如何有效地实施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对于促进本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首先从实证的角度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了现状描述和成因分析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若于对策
关键词:
湖北省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成因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黄蔡芬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二十年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实行地区政策的差别化;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刘易斯拐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