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3)
- 2023(11598)
- 2022(9608)
- 2021(8969)
- 2020(7215)
- 2019(16384)
- 2018(16242)
- 2017(30920)
- 2016(17002)
- 2015(19218)
- 2014(19268)
- 2013(19607)
- 2012(18797)
- 2011(17423)
- 2010(17980)
- 2009(17113)
- 2008(16995)
- 2007(15671)
- 2006(14719)
- 2005(13772)
- 学科
- 济(80229)
- 经济(80136)
- 业(52307)
- 农(50584)
- 管理(42444)
- 农业(33681)
- 中国(29462)
- 企(28621)
- 企业(28621)
- 地方(23697)
- 方法(23401)
- 业经(22671)
- 数学(20282)
- 数学方法(20074)
- 制(18648)
- 发(16784)
- 财(16283)
- 银(15511)
- 银行(15497)
- 行(15106)
- 融(13844)
- 金融(13844)
- 贸(13810)
- 贸易(13791)
- 学(13616)
- 易(13370)
- 发展(12888)
- 展(12856)
- 农业经济(12793)
- 体(12153)
- 机构
- 学院(253582)
- 大学(249267)
- 济(109182)
- 经济(106735)
- 管理(94100)
- 研究(92251)
- 理学(78866)
- 理学院(78024)
- 管理学(76864)
- 管理学院(76391)
- 中国(74792)
- 农(58955)
- 京(54513)
- 科学(53691)
- 财(50853)
- 所(47427)
- 农业(44526)
- 中心(43451)
- 江(42050)
- 研究所(42050)
- 业大(40300)
- 财经(38340)
- 范(36095)
- 师范(35806)
- 北京(35272)
- 经(34570)
- 州(33844)
- 院(31904)
- 经济学(31793)
- 省(31689)
- 基金
- 项目(154014)
- 科学(120344)
- 研究(119564)
- 基金(108065)
- 家(92899)
- 国家(91929)
- 科学基金(77398)
- 社会(76109)
- 社会科(71686)
- 社会科学(71668)
- 省(62416)
- 基金项目(56806)
- 教育(52847)
- 编号(51843)
- 划(50959)
- 自然(45467)
- 自然科(44145)
- 自然科学(44134)
- 资助(43394)
- 成果(43387)
- 自然科学基金(43310)
- 发(40077)
- 课题(35799)
- 重点(34333)
- 部(34269)
- 农(32997)
- 发展(32913)
- 展(32371)
- 创(31409)
- 国家社会(31112)
- 期刊
- 济(139757)
- 经济(139757)
- 研究(81589)
- 中国(64502)
- 农(63549)
- 农业(42912)
- 学报(37281)
- 科学(35914)
- 财(35533)
- 管理(33137)
- 融(32455)
- 金融(32455)
- 教育(31234)
- 大学(29305)
- 业经(28856)
- 学学(27179)
- 技术(22282)
- 业(20010)
- 问题(19958)
- 经济研究(19490)
- 财经(18428)
- 经(15880)
- 农村(15801)
- 村(15801)
- 农业经济(15745)
- 图书(14562)
- 资源(14153)
- 经济问题(13975)
- 世界(13871)
- 版(13597)
共检索到419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仇道玉 李修东
一、亟待开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现有总劳动力4亿左右,其中剩余劳动力大约近2亿,而且,今后还将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2.5亿左右,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不仅造成了劳动力资源运行的巨大浪费,而且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沉重负担,给社会进步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合理配置和使用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付朝阳
大量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我国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密集型优势,同时对我国就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通过对比分析改革后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雇佣的职工人数增长情况,本文指出非国有部门是我国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低工资使得他们很容易被雇佣此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非国有部门 就业弹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燕 叶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受阻分析 战略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灵芝
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有效且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发展和农村社会安定,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研究、探讨和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而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大规模的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朝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江 周婷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 ,又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不能仅仅局限于如何完善其短期就业机制 ,而应当从战略层面 ,并结合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 ,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的转移机制和政策体系 ,以作为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突破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乔宏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效果无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本身或对一方经济都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在分析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中政府部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应运用营销思想,布局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启动、引导各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服务。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输出 目标市场营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有学
地处鄂西北山区的谷城县,人均耕地不足0.9亩,全县18.5万农村劳动力,大田生产只需6万人,还有12.5万剩余劳力。对这庞大的待业队伍,怎么安置,如何利用,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经过分析县情,开拓思路,我们逐步在开发利用农村劳力资源上形成共识:不把生产力解放出来就有没出路,不把剩余劳力开发出来就没有富路。按照劳动就业与经济开发统筹规划的思路,我们从开拓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机制和普及农村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建,程建伟
当前,“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瓶颈,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则成了“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其已处于具有决定意义的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不同,转移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推进和拉动两方面来探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历史成因,从而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钟甫宁大多数农业经济学家和政府有关官员一致认为,庞大的农村人口和隐性失业大军是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无论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农民收入,农产品供应,还是地区与部门的平衡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黄蔡芬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二十年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实行地区政策的差别化;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刘易斯拐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卓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劳动力和人口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历史。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传统的农业技术由于机械、电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相对稳定的土地面积相比,农业中存在了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以“二元经济论”著名的阿瑟·刘易斯认为,只要非农业部门能够提供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工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个人收入差额能够补偿城市的过高生活费和因劳动力流动脱离了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心理成本,农业劳动力就会大量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