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9)
- 2023(7937)
- 2022(6625)
- 2021(6343)
- 2020(5149)
- 2019(11698)
- 2018(11708)
- 2017(23811)
- 2016(12986)
- 2015(14453)
- 2014(14526)
- 2013(14619)
- 2012(13818)
- 2011(12718)
- 2010(13125)
- 2009(12590)
- 2008(12497)
- 2007(11664)
- 2006(10893)
- 2005(9782)
- 学科
- 济(57051)
- 经济(56996)
- 农(49747)
- 业(44725)
- 农业(32919)
- 管理(32101)
- 企(22104)
- 企业(22104)
- 中国(19118)
- 方法(19079)
- 业经(17969)
- 数学(17668)
- 数学方法(17491)
- 制(14896)
- 财(14335)
- 策(12497)
- 农业经济(12382)
- 贸(11892)
- 贸易(11885)
- 地方(11877)
- 易(11706)
- 发(11207)
- 银(10943)
- 银行(10925)
- 及其(10726)
- 行(10574)
- 政策(9927)
- 体(9793)
- 村(9578)
- 农村(9558)
- 机构
- 学院(192767)
- 大学(185949)
- 济(87447)
- 经济(85689)
- 管理(74367)
- 研究(65590)
- 理学(63492)
- 理学院(62936)
- 管理学(62109)
- 管理学院(61756)
- 中国(54459)
- 农(50168)
- 财(41184)
- 京(38276)
- 农业(37784)
- 科学(36411)
- 所(32960)
- 业大(32265)
- 财经(31405)
- 中心(31234)
- 江(30372)
- 研究所(29158)
- 经(28452)
- 经济学(25612)
- 范(24245)
- 北京(24237)
- 师范(24103)
- 州(23801)
- 经济管理(23482)
- 经济学院(23164)
- 基金
- 项目(116923)
- 研究(92137)
- 科学(92066)
- 基金(83925)
- 家(71056)
- 国家(70301)
- 科学基金(59802)
- 社会(59482)
- 社会科(55979)
- 社会科学(55969)
- 省(46364)
- 基金项目(43786)
- 教育(40257)
- 编号(40085)
- 划(37560)
- 自然(34934)
- 资助(34273)
- 自然科(34027)
- 自然科学(34019)
- 自然科学基金(33410)
- 成果(33346)
- 农(29672)
- 发(27337)
- 部(27105)
- 课题(26728)
- 重点(25255)
- 性(24747)
- 国家社会(24162)
- 制(23978)
- 创(23575)
- 期刊
- 济(107279)
- 经济(107279)
- 研究(60057)
- 农(56937)
- 中国(41773)
- 农业(38519)
- 财(28108)
- 融(26914)
- 金融(26914)
- 学报(26002)
- 科学(25839)
- 业经(24281)
- 管理(22968)
- 大学(21493)
- 学学(20640)
- 教育(17483)
- 业(16697)
- 问题(16036)
- 技术(15202)
- 农业经济(15144)
- 财经(15127)
- 经济研究(14905)
- 农村(14887)
- 村(14887)
- 经(12945)
- 世界(11493)
- 经济问题(11413)
- 版(11039)
- 贸(10708)
- 技术经济(9842)
共检索到302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文青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从更加符合现实的角度看,它主要应包括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两部分。为此,本文在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进行了测算,然后采用修正后的工日折算法详尽估算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结果显示,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结构上看,我国人口红利优势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最新测算 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段平利
通过对我国的劳动力价格歧视、劳动力进入的制度成本、城乡福利差异等劳动力流动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模型。模型表明,歧视性的二元户籍制度无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就业压力,反而造成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容量损失,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关键词:
二元户籍制度 农村剩余劳动力 人口流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延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先运
The paper discussed several current methods to measure rural residual labor forces,forwards a feasible shortcut way to measure,and conducts research and forecast by using the data of Shangdong Province.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测算 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漆泉 田益祥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文章选用考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Bruno—生产函数来对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状况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测算近30年来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变化趋势,检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建,程建伟
当前,“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瓶颈,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则成了“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其已处于具有决定意义的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不同,转移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推进和拉动两方面来探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历史成因,从而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钟甫宁大多数农业经济学家和政府有关官员一致认为,庞大的农村人口和隐性失业大军是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无论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农民收入,农产品供应,还是地区与部门的平衡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黄蔡芬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二十年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实行地区政策的差别化;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刘易斯拐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卓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劳动力和人口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历史。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传统的农业技术由于机械、电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相对稳定的土地面积相比,农业中存在了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以“二元经济论”著名的阿瑟·刘易斯认为,只要非农业部门能够提供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工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个人收入差额能够补偿城市的过高生活费和因劳动力流动脱离了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心理成本,农业劳动力就会大量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付朝阳
大量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我国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密集型优势,同时对我国就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通过对比分析改革后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雇佣的职工人数增长情况,本文指出非国有部门是我国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低工资使得他们很容易被雇佣此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非国有部门 就业弹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芹 原梅生
文章在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倡导城镇化及发展劳动密集的第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岗位。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论 休闲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