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7)
- 2023(10927)
- 2022(8654)
- 2021(7967)
- 2020(6354)
- 2019(14453)
- 2018(14669)
- 2017(28415)
- 2016(15931)
- 2015(18236)
- 2014(18636)
- 2013(18337)
- 2012(16982)
- 2011(15325)
- 2010(15873)
- 2009(14978)
- 2008(15096)
- 2007(14042)
- 2006(13107)
- 2005(12088)
- 学科
- 济(69962)
- 经济(69881)
- 农(49829)
- 业(48191)
- 管理(39358)
- 农业(33047)
- 中国(26700)
- 企(25952)
- 企业(25952)
- 业经(22060)
- 方法(20788)
- 数学(18073)
- 数学方法(17863)
- 制(17383)
- 地方(17059)
- 财(16784)
- 发(14625)
- 银(12930)
- 银行(12919)
- 农业经济(12501)
- 行(12375)
- 贸(12349)
- 贸易(12341)
- 易(12017)
- 发展(11947)
- 展(11927)
- 体(11836)
- 学(10858)
- 策(10392)
- 融(10310)
- 机构
- 学院(234258)
- 大学(227383)
- 济(98008)
- 经济(95599)
- 管理(84665)
- 研究(79169)
- 理学(70931)
- 理学院(70167)
- 管理学(69001)
- 管理学院(68593)
- 中国(65176)
- 农(53725)
- 京(49028)
- 财(46905)
- 科学(45768)
- 农业(40412)
- 所(40104)
- 江(38768)
- 中心(37886)
- 业大(36722)
- 财经(35712)
- 研究所(35153)
- 范(32727)
- 师范(32498)
- 经(32138)
- 北京(31275)
- 州(31065)
- 经济学(29289)
- 院(27615)
- 省(26612)
- 基金
- 项目(139444)
- 研究(109916)
- 科学(108793)
- 基金(97888)
- 家(83127)
- 国家(82242)
- 社会(69917)
- 科学基金(69881)
- 社会科(65661)
- 社会科学(65645)
- 省(56068)
- 基金项目(52047)
- 教育(49091)
- 编号(48732)
- 划(45274)
- 自然(40555)
- 成果(40378)
- 自然科(39503)
- 自然科学(39496)
- 自然科学基金(38739)
- 资助(38337)
- 课题(33365)
- 发(32607)
- 农(30948)
- 重点(30761)
- 部(30711)
- 性(28837)
- 国家社会(28480)
- 创(27836)
- 制(27582)
- 期刊
- 济(125300)
- 经济(125300)
- 研究(75544)
- 农(58991)
- 中国(54288)
- 农业(39585)
- 财(35123)
- 学报(32110)
- 科学(31107)
- 融(29355)
- 金融(29355)
- 教育(28311)
- 管理(28010)
- 业经(26735)
- 大学(26119)
- 学学(24450)
- 技术(20345)
- 问题(20279)
- 业(17791)
- 财经(17456)
- 经济研究(16834)
- 农业经济(15432)
- 农村(15407)
- 村(15407)
- 经(15097)
- 版(13269)
- 经济问题(12908)
- 世界(12446)
- 现代(12086)
- 贸(12000)
共检索到376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梅军 原梅生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 ,同时也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制约因素。我国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城市化模式 ,以发展小城镇为依托 ,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度发展大中城市 ,建立大中小并举的城镇网络体系 ,加速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 ,促使农业向规模经营转变 ,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第三产业发展 ,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城市化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西宝,成力为
加入WTO后,由于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中国农产品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形成对农业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剩余劳动力产生和转移的“推”“拉”效应,分析加入WTO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指出转移的途径一是要拓展就业领域,二是拓展就业空间。最后讨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华富
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初探焦华富(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芜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各国都无一例外地要经历这个过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始于1956年合作化完成以后,从1956~1978年,由于国家对农村劳动力采取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廷煊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城市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辉 刘日星 马靖芳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非农产业较高收入的吸引和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为什么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以及如何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建设等问题作出分析,认为走城镇化道路是吸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战略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平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元
本文分析了广东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情况 ,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并提出了加快广东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城市化进程 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华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剩余劳动力 转移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东宁 王晨阳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而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三大矛盾,即农民就业充分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农民就业人多与钱少的矛盾和农民就业空间扩展需求与现实就业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能够避开上述矛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矛盾 思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晓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目前我国农村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转移 农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建,程建伟
当前,“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瓶颈,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则成了“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其已处于具有决定意义的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不同,转移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推进和拉动两方面来探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历史成因,从而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钟甫宁大多数农业经济学家和政府有关官员一致认为,庞大的农村人口和隐性失业大军是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无论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农民收入,农产品供应,还是地区与部门的平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