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66)
- 2023(18626)
- 2022(15303)
- 2021(14300)
- 2020(12090)
- 2019(27681)
- 2018(27700)
- 2017(53622)
- 2016(28940)
- 2015(32992)
- 2014(33015)
- 2013(32716)
- 2012(29992)
- 2011(26804)
- 2010(26989)
- 2009(25435)
- 2008(25336)
- 2007(22811)
- 2006(20154)
- 2005(18352)
- 学科
- 济(118973)
- 经济(118816)
- 业(86451)
- 管理(82505)
- 企(63027)
- 企业(63027)
- 农(52319)
- 方法(50796)
- 数学(43995)
- 数学方法(43463)
- 中国(34859)
- 农业(34531)
- 财(32826)
- 业经(32008)
- 制(28880)
- 地方(23197)
- 学(22654)
- 贸(22566)
- 贸易(22553)
- 易(21998)
- 银(20755)
- 银行(20717)
- 行(19811)
- 体(19392)
- 务(18909)
- 财务(18844)
- 财务管理(18789)
- 融(18540)
- 金融(18535)
- 理论(17953)
- 机构
- 学院(415525)
- 大学(414113)
- 济(171704)
- 经济(168010)
- 管理(159138)
- 理学(136544)
- 研究(136436)
- 理学院(135103)
- 管理学(132785)
- 管理学院(132012)
- 中国(106676)
- 京(86686)
- 财(82624)
- 科学(81734)
- 农(78559)
- 所(68187)
- 中心(65154)
- 财经(64397)
- 江(64015)
- 业大(62484)
- 研究所(61193)
- 农业(60502)
- 经(58355)
- 范(54583)
- 北京(54217)
- 师范(54056)
- 经济学(52684)
- 州(50717)
- 院(48597)
- 经济学院(47520)
- 基金
- 项目(272091)
- 科学(214124)
- 研究(202744)
- 基金(196696)
- 家(170287)
- 国家(168784)
- 科学基金(144667)
- 社会(129916)
- 社会科(122708)
- 社会科学(122675)
- 省(106859)
- 基金项目(103981)
- 教育(92771)
- 自然(90836)
- 划(89200)
- 自然科(88685)
- 自然科学(88663)
- 自然科学基金(87055)
- 编号(84453)
- 资助(79002)
- 成果(69725)
- 重点(60906)
- 部(60811)
- 发(59330)
- 课题(57285)
- 创(56487)
- 国家社会(53760)
- 制(53058)
- 创新(52767)
- 教育部(52247)
- 期刊
- 济(195151)
- 经济(195151)
- 研究(121809)
- 中国(83805)
- 农(77905)
- 财(64948)
- 学报(63667)
- 科学(58429)
- 管理(56708)
- 农业(52414)
- 大学(49770)
- 学学(46731)
- 教育(43734)
- 融(42710)
- 金融(42710)
- 业经(36314)
- 技术(36096)
- 财经(32214)
- 经济研究(29596)
- 经(27693)
- 问题(27484)
- 业(26114)
- 图书(23143)
- 版(21763)
- 贸(20211)
- 理论(20019)
- 技术经济(19873)
- 世界(19115)
- 统计(19031)
- 商业(18880)
共检索到626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雪丽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传统家户制、集体计划制、家庭承包制三个阶段,分别呈现出"无为-自乐""管控-衰落""服务-冷漠"等特点。文章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探讨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悬浮化"困境的根源,认为农村公共文化制度变迁过程中受到制度粘性的制约、文化断裂的挑战和思想观念的约束,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政策难以落地生根。着力制度变革、传承优秀的文化因子和转变思维意识是解决此困境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悬浮化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元 张金福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中长期制度变迁的经典分析范式,其关于制度生成、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的理论对于1978-2017年中国特殊教育政策发展历程与阶段特征有着极强的解释力。依循该理论视角分析发现,近30年中国特殊教育政策发展深受环境变迁与政治运行、文化观念与国家能力、行动者与关键节点等变量的影响。1978年和2010年不仅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和国家战略深刻变化的关键性历史节点,也是中国特殊教育及其政策恢复重建和转型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否决点。因此,在现阶段全面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将是制度改革与服务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陈晰 焦长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项目制的治理方式实现自上而下的运行实践。在财政管理体制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通过“因素法”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间分配管理,最终由县级主管部门统筹支出。在“以县为主”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下,层级化的服务分工、项目化的经费补助与指标化的绩效考核紧密联系。在乡村基层实践中,项目制内含的技术治理和规范化取向通过档案管理渗透到服务供给过程中,档案成为上下“共谋”的操作对象。这一过程中,项目意图和群众需求产生偏差,标准化的信息系统与多元化的乡土社会发生错位,服务实践与日常生活和村庄治理有所分离,造成了项目包“悬浮”于乡土社会的意外后果。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包 以县为主 悬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竹林 王征兵
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在职业、地域和身份上向市民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和城市融合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时序环节。每一环节的推进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支持。由于特殊的二元制度使然,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缺失与制度不当同时并存,阻碍了市民化的进行。以正义与公平为逻辑起点,以制度变迁的低成本为原则,进行农民工市民化的土地退出制度、户籍进入制度、社会保障融合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关键。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制度安排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非 戴蕾
根据马克思消费和流通理论,本文认为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农民消费力较低和农村流通网络发展滞后。为了启动农村消费,政府应当实施的政策包括:(1)提高农民个人消费力的收入政策和价格补贴政策,以及提高农村社会消费力的分配政策;(2)通过推动城市连锁经营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的流通网络,节约农民购买消费品过程中的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小龙 史传林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凸显供需结构失衡、非均衡化与非对称性、主体错位与渠道单一等现实困境。其主要根源于城乡"二元"割裂的服务理念、自上而下的服务决策体制、单一格局的服务主体、对服务过程的监督乏力以及服务方式的制度安排不合理。为此,我国应该牢固树立"均等化"的服务理念;构建双向互动的服务决策体制;营造"四位一体"的服务主体体系;建立健全对服务过程的监督制度;优化服务方式的制度安排。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贵禄
公共阐释论的提出,是对强势的西方文论话语的又一次深度辨析,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破",而且更在于"立"。公共阐释论的建构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即历史维度、公共维度和可公度维度。结合中西方阐释史、理论史和文学案例,从阐释规范、文学传统和认知前见等三个方面,可以揭示建构公共阐释论之历史维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关键词:
历史维度 阐释规范 文学传统 认知前见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继军 马野青
本文基于1996—2009年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动态GMM方法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和出口的扩张显著地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对劳动力转移存在交叉效应,随着第二产业人均资本存量的上升和产值比重的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呈下行之势;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显著阻滞了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存在U形关系,但并不显著;滞后期因变量的系数为正,反映了劳动力对长期依赖于农业具有粘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国明 李伟珍
农业税取消后,我国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从主要由农民付费,转变为主要由政府付费,并由政府决定供给的内容。由于农民对于公共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及需求偏好难以表达,这种单向传送型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产生了较大的效率损失。本文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将农民合作社的产生纳入村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框架内,依据旧制度、环境和行动主体三个变量维度,分析了村庄内专业经营户自主成立的合作社与村组织领办合作社("支部+合作社")两种农民合作社生成路径选择的原因,并进一步研究了这两种合作社对村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不同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广文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促进了农村自发金融创新。农户资金互助合作社,就是这种创新的典型案例。基于一定社区或村组的、限于成员间不断借贷的资金互助,不同于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以轮转储蓄信贷协会(RoSCA)形式存在的互助会,是一种重复博弈。在满足成员的小额贷款需求方面的绩效显著,并有财务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它资金实力有限,并在股权设置等方面需要完善,最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其更加规范化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晓强 柏银玲
农耕地不仅是农业的生产资料也承担着农民较多社会保障功能,但是目前农耕地使用者分散,难以实现现代化作业,农耕地综合生产率低。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要将农耕地的生产资料性与社会保障作用剥离,使农耕地回归市场化交易的生产资料的本来角色。而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的特定国情,给农民良好的保障是平稳改革的必要前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以及由谁来提供这个相应的保障。本文由切入建立一个利润空间模型,经过深入分析得出有关结论,给相关政府部门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耕地整合 土地交易 定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铭宇 张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2035年我国发展目标之一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空间理论视角而言,空间不平等是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梗阻,具体表现为城乡差异空间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类社会问题。空间正义是其追求目标,在地理空间上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在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等多维空间的层面上实现文化权益、文化权利等软性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制度设计而言,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要与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有效衔接,应包含多元供给体系、城市地区的质量提升压力、农村地区的区域补偿动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四个支撑要素,进而推进缩小空间不平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从实践路向来看,可以通过空间结构融合和空间形态融合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铭宇 张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2035年我国发展目标之一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空间理论视角而言,空间不平等是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梗阻,具体表现为城乡差异空间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类社会问题。空间正义是其追求目标,在地理空间上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在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等多维空间的层面上实现文化权益、文化权利等软性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制度设计而言,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要与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有效衔接,应包含多元供给体系、城市地区的质量提升压力、农村地区的区域补偿动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四个支撑要素,进而推进缩小空间不平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从实践路向来看,可以通过空间结构融合和空间形态融合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燕凌
本文概括分析了中国古代、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特征。古代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本基本上由农民承担,民国时期农村公共品供给处于乡村自理状态。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采取以劳动力替代资本的方式保证农村公共品基本供给;改革以来至税费改革之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承继人民公社制度基本架构,但缺乏人民公社体制的强制性能力,未能适应农民主体利益诉求;税费改革后政府增加了农村公共品供给,而提高供给效率成为制度改进的关健。
关键词:
农村 公共品 供给 制度 变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尹栾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新文化。农村文化产品消费的整体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提供这些产品的必然性;农村文化产品消费所具有的强大的正外部性效用,决定了政府提供这种产品的必要性。政府在提供农村文化产品时扮演的是双重角色——既是制度供给者,也是产品供给者。但是,二者是有主次的,政府首先应该是制度供给者。政府在完善正式制度供给的同时,要紧密结合源于农民自身的非正式制度,建设起真正属于农民的先进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