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6)
- 2023(11153)
- 2022(9432)
- 2021(9243)
- 2020(7844)
- 2019(18289)
- 2018(18651)
- 2017(37481)
- 2016(20388)
- 2015(23087)
- 2014(23332)
- 2013(23446)
- 2012(21869)
- 2011(20082)
- 2010(20590)
- 2009(19594)
- 2008(19702)
- 2007(18072)
- 2006(16135)
- 2005(14464)
- 学科
- 济(91311)
- 经济(91238)
- 业(60559)
- 管理(52182)
- 农(51060)
- 方法(41421)
- 企(38167)
- 企业(38167)
- 数学(37756)
- 数学方法(37159)
- 农业(33604)
- 中国(24504)
- 业经(22955)
- 财(20228)
- 制(19644)
- 贸(17814)
- 贸易(17806)
- 易(17413)
- 地方(17230)
- 学(16024)
- 银(14876)
- 银行(14852)
- 行(14232)
- 发(13593)
- 体(12907)
- 策(12854)
- 融(12783)
- 金融(12781)
- 农业经济(12486)
- 理论(12244)
- 机构
- 学院(302290)
- 大学(298099)
- 济(127043)
- 经济(124361)
- 管理(117466)
- 理学(101075)
- 理学院(100059)
- 研究(98657)
- 管理学(98206)
- 管理学院(97662)
- 中国(78252)
- 农(66782)
- 京(62419)
- 科学(59903)
- 财(58168)
- 农业(51364)
- 所(50728)
- 业大(49457)
- 中心(47067)
- 江(46064)
- 财经(45642)
- 研究所(45636)
- 经(41212)
- 北京(39342)
- 范(38449)
- 师范(38107)
- 经济学(38089)
- 州(36750)
- 经济学院(34527)
- 院(34035)
- 基金
- 项目(191921)
- 科学(149737)
- 研究(142533)
- 基金(137461)
- 家(118801)
- 国家(117752)
- 科学基金(100008)
- 社会(89536)
- 社会科(84465)
- 社会科学(84438)
- 省(76578)
- 基金项目(72265)
- 教育(65188)
- 划(63186)
- 自然(62963)
- 自然科(61453)
- 自然科学(61439)
- 编号(61139)
- 自然科学基金(60328)
- 资助(57387)
- 成果(49800)
- 部(43129)
- 重点(42768)
- 发(42236)
- 课题(40971)
- 创(39252)
- 农(37018)
- 创新(36650)
- 科研(36619)
- 教育部(36463)
- 期刊
- 济(144674)
- 经济(144674)
- 研究(86337)
- 农(69453)
- 中国(57591)
- 农业(46973)
- 学报(45895)
- 财(43147)
- 科学(43128)
- 管理(38263)
- 大学(35522)
- 学学(33792)
- 融(31493)
- 金融(31493)
- 业经(29982)
- 教育(28989)
- 技术(27019)
- 业(22451)
- 财经(22100)
- 经济研究(21559)
- 问题(21273)
- 经(18890)
- 统计(16999)
- 版(16549)
- 技术经济(16195)
- 农村(15594)
- 村(15594)
- 农业经济(15471)
- 策(15012)
- 理论(14936)
共检索到449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熊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叶文辉 姚永秀
西部的新农村建设和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应形成合力,两者互为契机。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西部农村发展的基石,也是西部大开放的重要着力点。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也将有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取得更加坚实和可持续的成就。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共产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义方
对社会资本进行界定,通过静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农民在公共产品供给决策过程中,会根据对方的选择确定自己的供给决策,从而可以得到小于帕累托最优解的纳什均衡解。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社会资本 静态博弈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谷洪波 王建军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实行的是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外筹资机制和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供给效率低下,供给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纠正上述偏差、弥补不足,借鉴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根据我国农民的行为特征,按照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体制 效率 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义方 路征 邓翔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了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我国部分地区开始积极探索新的供给模式。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践中形成的"三个集中"、"镇村同治"和"村级公共产品分类供给"等三种经验模式,并指出了三种模式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明涛 孙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期,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多样化。在此形势下,科学设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应以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选择能够满足其发展需要的供给模式。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相对城市而言严重不足 ,但农村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者———基层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却存在严重的财政困难 ,其原因即在于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违背了公共品供给的受益原则、公平原则和最优原则。我国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来优化农村公共品的供给。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 户籍制度 财政税收政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必纲
公共领域治理中出现的多中心治理体制否认了政府作为单中心治理者的合理性,印证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理论的正当性。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和多方式共存的供给模式是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有效途径。通过对BOT模式的特征和民营BOT模式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优势分析表明: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关键在于加强相关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民营BOT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强大作用。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民营BOT 模式 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明涛 孙钰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面对多样化的农村公共需求,市场、第三部门等供给主体逐渐参与到供给中,形成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态势。为了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达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本文探索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主体的合作模式,并对此合作模式下各供给主体的角色定位及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多元主体的最佳合作模式和互动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大胜 范文正 洪凯
本文分析了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需求增长规律,并从总量、结构及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
关键词:
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 需求 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锦
作为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体育运动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前,我国农村体育供给质量和效率低下,体育供给主体单一等问题使得农村不断提高的居民体育需求与传统滞后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建立多元化、高效率的供给体系,进而有效增加农村体育供给数量和质量,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着手需要考虑的课题。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农村体育供给 多元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锦
作为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体育运动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前,我国农村体育供给质量和效率低下,体育供给主体单一等问题使得农村不断提高的居民体育需求与传统滞后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建立多元化、高效率的供给体系,进而有效增加农村体育供给数量和质量,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着手需要考虑的课题。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农村体育供给 多元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治理模式可以摆脱单纯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的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正义的分配"。近年来,农村"一事一议"的决策制度是"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制度性尝试,丰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实现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资金来源和权力中心多元化。但政府、市场组织、村民、非营利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在协同合作中也存在着理解错位、有限理性、参与度不足、定位不准等诸多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角色,有效履行市场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合作治理责任,是疏解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困境的重要保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明涛 闵锐 曹海琴
农村公共产品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但近年来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对现有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模式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探索如何发挥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等多元供给主体的力量、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治理模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果。对此,网络治理理论为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文章借鉴网络治理理论的理念,探索性地构建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的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创造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的条件,构建合作供给平台,实施监控合作供给行为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多元合作 治理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丽燕
"一事一议"作为当前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本文利用福建省98个村级调研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从"一事一议"制度实施的主要筹资相关者即村民、村"两委"以及政府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影响制度实施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村集体投入和上级财政奖补对"一事一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影响村民筹资筹劳行为的村庄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