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6)
- 2023(10345)
- 2022(8756)
- 2021(8176)
- 2020(6985)
- 2019(16109)
- 2018(15947)
- 2017(31899)
- 2016(17377)
- 2015(19725)
- 2014(19722)
- 2013(20068)
- 2012(18939)
- 2011(17358)
- 2010(17690)
- 2009(16980)
- 2008(17127)
- 2007(15822)
- 2006(14098)
- 2005(12749)
- 学科
- 济(79579)
- 经济(79507)
- 业(52714)
- 农(50534)
- 管理(41245)
- 方法(33572)
- 农业(33297)
- 数学(30619)
- 数学方法(30410)
- 企(30054)
- 企业(30054)
- 中国(21736)
- 业经(21276)
- 财(18460)
- 制(17572)
- 贸(16101)
- 贸易(16095)
- 地方(15862)
- 易(15721)
- 学(14904)
- 银(13866)
- 银行(13838)
- 行(13257)
- 发(12863)
- 农业经济(12446)
- 融(12223)
- 金融(12221)
- 体(11670)
- 环境(10786)
- 策(10727)
- 机构
- 学院(263058)
- 大学(259616)
- 济(113675)
- 经济(111362)
- 管理(98697)
- 研究(89844)
- 理学(84784)
- 理学院(83891)
- 管理学(82590)
- 管理学院(82124)
- 中国(73154)
- 农(65441)
- 科学(54843)
- 京(54006)
- 财(52672)
- 农业(50400)
- 所(46843)
- 业大(44949)
- 中心(43526)
- 研究所(42332)
- 财经(41672)
- 江(40781)
- 经(37803)
- 经济学(35056)
- 范(33798)
- 北京(33786)
- 师范(33497)
- 经济学院(32165)
- 州(32056)
- 院(30848)
- 基金
- 项目(168488)
- 科学(131681)
- 研究(124141)
- 基金(122079)
- 家(106319)
- 国家(105363)
- 科学基金(88638)
- 社会(79493)
- 社会科(74992)
- 社会科学(74969)
- 省(66451)
- 基金项目(65460)
- 自然(55281)
- 划(55188)
- 教育(55033)
- 自然科(53888)
- 自然科学(53872)
- 自然科学基金(52910)
- 编号(51974)
- 资助(48953)
- 成果(42010)
- 部(38318)
- 发(38057)
- 重点(37834)
- 农(36275)
- 课题(34520)
- 创(34428)
- 国家社会(33039)
- 科研(32478)
- 创新(32273)
- 期刊
- 济(130404)
- 经济(130404)
- 研究(77762)
- 农(68684)
- 中国(49064)
- 农业(45929)
- 学报(42720)
- 科学(39545)
- 财(38111)
- 融(33376)
- 金融(33376)
- 大学(32617)
- 学学(31270)
- 管理(29323)
- 业经(27788)
- 业(21524)
- 教育(20944)
- 财经(20243)
- 技术(20123)
- 问题(19693)
- 经济研究(19114)
- 经(17311)
- 农村(15871)
- 村(15871)
- 农业经济(15297)
- 版(15106)
- 世界(13660)
- 技术经济(13612)
- 理论(13535)
- 经济问题(13497)
共检索到393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亚辉 张建波
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信贷配给产生的根本原因。农村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信贷配给既有农村经济组织自身的原因,也与农村金融体制及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缺失有关,垄断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更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信贷配给程度。系统分析农村信贷配给的根源、性质有助于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及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
关键词:
农村 信贷市场 信贷配给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玉梅 胡基红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信贷配给不足现象,严重减低了农村经济主体贷款可获得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农村金融供给方面的原因,又有农村金融需求方面的原因,还有农村金融环境方面的原因,应从多方面着手探讨缓解农村信贷配给的路径。
关键词:
农村地区 信贷配给 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邓可欣 张倚胜
信贷配给是制约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也阻碍了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引入制度因子,量化信贷配给,构建了信贷配给宏观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利率和制度因子是造成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两大因子。应合理调控利率、推进深化改革、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卫东
在目前的农村信贷市场上,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构成了信贷的供给方。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担负起支农、兴农责任时,尚有部分保留,而非正规金融由于"先天不足",其借贷活动的规范仍需长期的政策引导与市场监管,这就导致了"涉农贷款难"。为此,本文从"三农"的角度,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对当前农村信贷配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解决"涉农贷款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贷配给 涉农贷款 信用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艳华 王家传
文章在对农村信贷配给度的历史变迁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给效率。研究表明,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体制变迁决定了农业信贷配给度的变迁;农业信贷配给度有所降低,但其信贷配给效率低下;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度逐年增加,但其信贷配给效率较高;农村金融体制深化改革阶段的农业信贷配给效率低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初期阶段;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效率高于农业信贷配给的效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艳华 郑平
基于信贷配给对农村贫困作用的内在逻辑,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剖析了信贷配给对农村地区贫困的非线性作用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降低信贷配给程度是减缓农村地区贫困的有效途径,且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随着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由高水平区间向低水平区间的转换,农村地区贫困与信贷配给程度的关系呈"U"型变化;信贷配给对农村地区贫困的门槛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东部农村地区随着信贷配给程度的降低,增加信贷有效供给的减贫效应逐渐变弱,中西部农村地区随着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由高水平区间向低水平区间的转换,农村贫困与信贷配给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变化。
关键词:
信贷配给 农村贫困 地区差异 面板门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 范静
以利率市场化金融环境为背景,描绘了利率浮动、金融机构差别定价与农村信贷配给程度的趋势变动图,进而推测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应用相关课题组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推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定价的提高首先会适当缓解农村的信贷配给程度,随着定价持续上升,反而会逐渐加重农村信贷配给的遭遇程度。
关键词:
利率市场 差别定价 农村信贷配给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建波 田安阳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信贷配给现象,尤其以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最为突出,资金短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信贷配给的存在既有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有关。通过构建信贷配给模型,分析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完善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信贷配给 信息不对称 抵押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邝梅 赵柯
在财政支农和正规放贷额度已存在较大制约的情况下,商业性金融在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农村金融信贷关系博弈的研究表明,在信贷交易成本和贷款利率降低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和农户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可以实现信贷博弈的长期均衡,而这需要以较高的规模效益水平为前提;声誉制约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能够部分克服双方信用关系中的"囚徒困境"难题。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政策性金融和财政补贴的重要性,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需要区分对待。
关键词:
农村信贷 重复博弈 完美贝叶斯均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艳 范静 许彩丽
本文在利率市场化金融环境的背景下,借助农村信贷配给变动程度与利率浮动、金融机构贷款定价变动的关系图,推测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运用相关课题组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推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利率放开后,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的差别定价对农村信贷配给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率与其对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的影响历经三个阶段。首先,利率定价的提高首先会适当缓解农村的信贷配给程度;其次,利率定价与信贷需求达到平衡;最后,随着定价持续上升,反而会逐渐加重农村信贷配给的遭遇程度。
关键词:
吉林省 农村信贷配给 贷款定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澎 吴承尧 肖斌卿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利用4省1014户农户样本数据,采用Probit、Tobit等方法考察了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联可以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和来自于供给方的数量配给。一方面,银保互联使得原本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农户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信贷需求;另一方面,银保互联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其完全数量配给和不完全数量配给都得到了缓解。总之,通过跨行业合作实现信贷和保险耦合的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数量配给 需求方配给 银保互联 农村金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月书 李扬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淮安市242家农村小微企业的调查,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在控制信贷需求影响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与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考察了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村小微企业面临的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小微企业所面临的正规信贷配给,其中,对数量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缓解程度较大,而对风险配给的缓解程度则较小;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倾向于向涉农的农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并将信贷服务对象由高资产规模企业延伸到中等资产规模企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李子奈
本文利用2003年约3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时的配给行为。论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一半以上具备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得到正式机构的贷款。政府干预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村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银行和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决策主要决定于政府的农村金融政策。为改善农村信贷抑制程度,政府必须推动金融机构的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信贷配给 联立离散选择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