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9)
2023(12019)
2022(10068)
2021(9456)
2020(7839)
2019(17595)
2018(17771)
2017(33402)
2016(18780)
2015(21272)
2014(21693)
2013(21182)
2012(19686)
2011(17997)
2010(18521)
2009(17619)
2008(17404)
2007(16245)
2006(14676)
2005(13530)
作者
(54482)
(45738)
(45347)
(43266)
(28561)
(21777)
(20450)
(17651)
(17302)
(16503)
(15574)
(15193)
(14782)
(14450)
(14321)
(13781)
(13651)
(13154)
(13123)
(13104)
(11777)
(11367)
(11138)
(10651)
(10561)
(10275)
(10161)
(10124)
(9342)
(9258)
学科
(72442)
经济(72327)
(58716)
管理(52201)
(50399)
(36769)
企业(36769)
农业(33430)
方法(24525)
中国(23526)
业经(23171)
(22767)
数学(21003)
(20857)
数学方法(20771)
(16124)
(15622)
银行(15593)
(14974)
地方(14395)
(14119)
(13973)
贸易(13964)
(13660)
(12977)
金融(12970)
(12948)
农业经济(12539)
(12030)
理论(11651)
机构
学院(271430)
大学(265457)
(109845)
经济(107225)
管理(98754)
研究(91600)
理学(83337)
理学院(82475)
管理学(81079)
管理学院(80611)
中国(74738)
(62667)
(56571)
(55672)
科学(53983)
农业(47843)
(47039)
(44753)
业大(44300)
中心(43552)
财经(42008)
研究所(41571)
(37726)
北京(35562)
(35496)
(35333)
师范(35118)
(32566)
经济学(32472)
(31735)
基金
项目(167779)
科学(130114)
研究(129801)
基金(117814)
(101898)
国家(100846)
科学基金(84688)
社会(80769)
社会科(75896)
社会科学(75881)
(68021)
基金项目(62018)
教育(59442)
编号(56545)
(55502)
自然(51113)
自然科(49796)
自然科学(49782)
自然科学基金(48899)
成果(47571)
资助(47084)
课题(39627)
(37645)
重点(37609)
(37378)
(36646)
(34563)
(34515)
(34485)
国家社会(32762)
期刊
(136372)
经济(136372)
研究(83718)
(66685)
中国(64523)
农业(44641)
(43752)
学报(42602)
科学(38505)
管理(34742)
教育(34440)
大学(33651)
(32760)
金融(32760)
学学(31700)
业经(28406)
技术(24161)
财经(20859)
(20633)
问题(19438)
经济研究(18744)
(17891)
(16020)
农村(15849)
(15849)
农业经济(15426)
世界(13546)
经济问题(13361)
(13333)
理论(13041)
共检索到431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小玲  杨建荣  尹倩文  
自2009年正式提出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以来,农村信用体系在全国各地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文从农村信用体系政策演变历程出发,从信用信息收集、信用意识培养、防范风险等方面对其成效进行探讨,最后基于现实发展状况,对今后农村信用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展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倪添杰  
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缺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应以制度约束各类行为主体为根本,以科学定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目标框架为指引,通过构建农村诚信教育等四大体系,逐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奠定扎实的社会信用基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纪琼骁  袁泉  
在经济金融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由于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服务对象、经营管理以及历史问题的特殊性,作为一种支持性和补偿性的制度安排,需要政府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包括信用支持、资产支持、财政支持、资金支持、利率支持、税收支持、行政支持、信誉支持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艳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度缓慢、覆盖率低、发展不均衡,存在信息采集困难、评价不规范、产品交流不畅等问题,使信用在农村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应明确信息采集主体、多方联动,完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建立标准的农户信用信息评价和运行机制,规范农户信用信息奖惩机制,以便通过法律制度的科学设计与安排,找寻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学军  
信用担保是借贷市场运行的基础。中国传统的信用担保制度历经两千余年,曾在农村借贷中起着重要作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智慧。传统信用担保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制度特色,可以为当今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建设提供借鉴。传统信用担保制度的变迁轨迹"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是现代信用担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这些担保方式很早就出现了。在传统信用担保制度中,"保证"担保是从保证人制度衍化而来的。先秦时期的契约中,"中人"已较为常见,但此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高进水  
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起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从时间上划分大体经历了: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初步建立和曲折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到上个世纪末的积极推进和调整整顿阶段,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树娟  霍学喜  何学松  
建立十个农户信用等级分析指标,每个指标划分5个档次,通过专家打分方式,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出农户每个指标的得分,最后综合计算出农户的信用得分,以确定农户等级。该方法不仅可以得出农户的综合信用等级,而且可以清楚明了地看到农户每一个指标的得分情况,为信用社作出科学、合理的信贷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熊学萍  易法海  
文章分别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网点设置与人员配备制度以及具体的融资制度安排逐一进行了历史回顾。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变迁是一种典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结果却没有达到政府的预期目标;受初始产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也没有得到纠正。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熊学萍  易法海  
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包括融资制度的载体与具体的融资制度安排。本文分别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网点设置与人员配备制度以及具体的融资制度安排逐一进行了历史回顾。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变迁是一种典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结果却没有达到政府的预期目标;受初始产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也没有得到纠正。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学萍  易法海  
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包括融资制度的载体与具体的融资制度安排。本文分别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网点设置与人员配备制度以及具体的融资制度安排逐一进行了历史回顾。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变迁是一种典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结果却没有达到政府的预期目标;受初始产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也没有得到纠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阳昭  穆争社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呈现典型的中央政府主导型强制性特征。我国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建立、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变迁,推动着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特征也呈现古典式合作金融组织、集体金融组织、合作金融组织恢复和完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从上述制度变迁获得的经验与启示是,为更好地促进实现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目标,要强调中央政府主导与农村信用社自主选择有机结合、注重建立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发挥政策扶持的推动作用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王国红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了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历程,指出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完全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它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对农村合作金融的需求相悖, 导致严重的路径依赖,而且还伴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必须用内生诱致性市场交易替代它;内生农村信用社组织体系是一个市场自然选择过程;目前中国的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催生着内生于市场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转轨经济条件下,内生于市场的农村信用社的诞生与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但要注意政府行为的严格界定和适时退出;农村居民地位的提高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是内生诱致性的农村信用社产生与发展的保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倩丽  
文章从制度变迁角度入手研究我国省级农村信用联社的治理模式,分析省级农村信用联社产生的制度背景,剖析当前省级农村信用联社治理模式的困境,立足省联社“指导、协调、服务”三大职能,围绕农村金融秩序的维护和金融风险的防范治理,提出完善我国省级农村信用联社理模式的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广文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在对农村信用社与农户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同时,对农村信用社控制权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一个逐渐多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缺乏战略导向和目标模式的设定,更多地拘泥于形式和数量上的调整、管理权利的重新分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并且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治理机制发育不全。应确立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按照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的观点创新农村信用社机构体系,整合农村信用社金融资源,建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约束机制,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逐渐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