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0)
- 2023(14380)
- 2022(12400)
- 2021(11605)
- 2020(9838)
- 2019(22624)
- 2018(22359)
- 2017(44611)
- 2016(24463)
- 2015(27532)
- 2014(27711)
- 2013(27628)
- 2012(26112)
- 2011(23782)
- 2010(24121)
- 2009(23118)
- 2008(23274)
- 2007(21260)
- 2006(19182)
- 2005(17392)
- 学科
- 济(105502)
- 经济(105369)
- 业(73916)
- 管理(69114)
- 农(52208)
- 企(50691)
- 企业(50691)
- 方法(41800)
- 数学(37439)
- 数学方法(37040)
- 农业(34347)
- 中国(30222)
- 财(29334)
- 制(26693)
- 业经(26507)
- 地方(21591)
- 学(21069)
- 贸(20349)
- 贸易(20338)
- 易(19870)
- 银(18810)
- 银行(18766)
- 行(17964)
- 体(17583)
- 策(16969)
- 融(16598)
- 金融(16594)
- 务(16130)
- 财务(16086)
- 财务管理(16038)
- 机构
- 学院(357577)
- 大学(354657)
- 济(153956)
- 经济(150705)
- 管理(134677)
- 研究(125250)
- 理学(114653)
- 理学院(113389)
- 管理学(111564)
- 管理学院(110905)
- 中国(99606)
- 农(75273)
- 京(75263)
- 财(75174)
- 科学(74450)
- 所(65094)
- 中心(58571)
- 研究所(58202)
- 农业(58056)
- 财经(57625)
- 江(56775)
- 业大(55932)
- 经(52076)
- 北京(47515)
- 经济学(47160)
- 范(45735)
- 师范(45341)
- 院(44283)
- 州(44138)
- 经济学院(42684)
- 基金
- 项目(226531)
- 科学(177937)
- 研究(168312)
- 基金(163984)
- 家(142367)
- 国家(141104)
- 科学基金(119605)
- 社会(107427)
- 社会科(101488)
- 社会科学(101458)
- 省(88552)
- 基金项目(86396)
- 教育(76004)
- 自然(75086)
- 划(74161)
- 自然科(73212)
- 自然科学(73192)
- 自然科学基金(71914)
- 编号(69698)
- 资助(67065)
- 成果(57839)
- 部(51518)
- 重点(51181)
- 发(50350)
- 课题(48214)
- 创(46152)
- 制(45731)
- 国家社会(44256)
- 性(43770)
- 教育部(43561)
- 期刊
- 济(179808)
- 经济(179808)
- 研究(110376)
- 中国(76414)
- 农(75758)
- 财(58172)
- 学报(54574)
- 科学(52622)
- 农业(50810)
- 管理(46590)
- 大学(42007)
- 融(41299)
- 金融(41299)
- 学学(39980)
- 教育(33791)
- 业经(33268)
- 技术(29153)
- 财经(28796)
- 经济研究(27230)
- 问题(25275)
- 经(24765)
- 业(24759)
- 贸(19089)
- 版(18811)
- 世界(18138)
- 技术经济(17975)
- 理论(17223)
- 农村(16907)
- 村(16907)
- 统计(16678)
共检索到554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江海,彭珂珊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万物存在的基础。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口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危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保护耕地资源,控制人口数量,集中力量办好农业,实现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农村经济的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泽民
制度和政策对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影响〔美〕D·盖尔·约翰逊六、选择其他的政策是否要冒很大风险?政策制定者们可能回答说,一项把旨在减少所期望的儿童数量的适当的政策调整,同提供自愿的计划生育措施结合起来的政策,也许会使中国延缓几年才能达到继续实行现行政策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春燕
本文以家庭生育决策为理性行为作为分析前提,阐述了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因素。认为中国现行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对生育有刺激作用,如定期根据家庭人口变化重新分配土地、对城乡提供不同的养老保障制度、限制城乡间人口迁移等。本文提出一组替代政策和制度,以克服现行政策的缺陷,并可最终导致生育率水平下降。本文还认为人口规模对人均粮食供应、人均收入,从而对人均福利水平基本上无不利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宗贵
土地制度与人口发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公社制度下,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被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及集体耕耘、集体分配收入这种形式所掩盖。每一农户新增人口越多,所得的基本口粮越多,在收入分配上越占便宜,农户非旦感受不到家庭人口增多产生的压力,反而还会捞到不少好处。因此,这种制度对农村人口增长产生一种强烈的刺激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南,朱楚珠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的生存条件既包含自然因素,也包含社会因素。人口增长对人口本身生存条件的全面影响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人口增长过速使得生存条件在某些方面趋于恶化,对此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结论。人口增长使得某些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由于这种减少的压力,从而又引起质上的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建国后的四十年间,中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比重中始终占到80%以上,这个简单事实的人口学含义是清晰的: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的历史性进程,基本上是由农村人口的增长变化决定的。 一、农村人口的增长 1949年,中国农村人口4.47亿,到1969年增为6.38亿,年平均增长率19.2‰。1982年则达到8.36亿,1949—1982年间净增人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麦收,曹亚光
目前,农村人口控制存在两大困难:原来的人口控制目标难实现,农民对某些人口控制方法难接受。怎样扭转这种局面,使人口控制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就需要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指引下,创立一种控制我国农村人口增长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就是农村人口生育、生产、生活、生态综合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增芳
农村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986年以来,农村人口出生率迅速上升,计划外超生现象十分严重。对计划外超生,各省、市、县和基层乡村组织制订和采取了许多限制方法,对超生者罚款,是全国各地乡村比较普遍实行的重要的处罚方式。似乎通过对超生者罚款,并不断增加罚款数额,就可以有效地制止计划外生育。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在对计划外超生具有一定制约作用的同时,又有较大的消极作用,不能有效抑制超生。 超生罚款的一般做法是:对计划外二胎确定罚款数额,计划外多胎递增罚款。由于各地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连友 王慧斌 关海玲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人口,而人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结构,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促使人口数量以及结构的逐步合理化。文章以山西省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山西省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实证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在山西省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口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因子,为政府制定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的人口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志刚
一、历史的潜伏点 任何时代都带有它前一个时代的烙印。中国近代人口运动的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为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人口经济关系埋下了种子,而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战略选择,也是影响新制度下人口经济关系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潜伏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纯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如此,农村也是如此。不仅一般农村有很大变化,就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也有不小的变化。在诸多变化中,农民离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浩 张聪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关乎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和内在要求。土地是农村老龄人口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和办法。土地对于农村老龄人口来说,具有经济上的保障功能、家庭与社会地位的维护功能、身心价值与健康的支持功能。当前土地制度在政策和执行层面没有很好地考虑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甚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排斥农村老龄人口的现象。另外,对于低龄、中龄和高龄不同老龄人口,土地制度缺乏精准化的应对措施和办法。研究认为,对于低龄、中龄农村老龄人口,承包地制度既要严格保护他们的承包权,也要让他们行使好经营权,更要防范违背他们意愿的经营权流转。对于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承包地退出机制;宅基地制度需要充分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居住权益,发挥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功能,流转宅基地(含住房)必须尊重农村老龄人口的意愿。对于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退出机制;改革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为乡村社区养老提供土地和资金。如何在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提高土地市场化配置效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者之间取得平衡,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浩 张聪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关乎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和内在要求。土地是农村老龄人口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和办法。土地对于农村老龄人口来说,具有经济上的保障功能、家庭与社会地位的维护功能、身心价值与健康的支持功能。当前土地制度在政策和执行层面没有很好地考虑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甚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排斥农村老龄人口的现象。另外,对于低龄、中龄和高龄不同老龄人口,土地制度缺乏精准化的应对措施和办法。研究认为,对于低龄、中龄农村老龄人口,承包地制度既要严格保护他们的承包权,也要让他们行使好经营权,更要防范违背他们意愿的经营权流转。对于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承包地退出机制;宅基地制度需要充分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居住权益,发挥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功能,流转宅基地(含住房)必须尊重农村老龄人口的意愿。对于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退出机制;改革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为乡村社区养老提供土地和资金。如何在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提高土地市场化配置效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者之间取得平衡,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鸿
一、引言2004年中央拿出了451亿反补农业,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2005年几个省又出台了全面减免农业税的好政策,中央提出明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减免农业税。且中央在2005年计划拿出55亿人民币对全国800多个产粮大县、按照提供的商品粮的数量、粮食种植的面积和粮食产量,直接补助到县。县里可以把这个补助用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农业等各个方面。中央为农民增收不遗余力。这些政策为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全中国农民的福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冠生 邹培明
农村人口城市化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 ,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严重滞后。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严重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观上的原因是主要的。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 ,加快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城市化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