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9)
2023(17036)
2022(14451)
2021(13534)
2020(11148)
2019(25455)
2018(25445)
2017(48991)
2016(26288)
2015(29728)
2014(29902)
2013(30066)
2012(28032)
2011(25532)
2010(26173)
2009(24537)
2008(23342)
2007(20988)
2006(19069)
2005(17283)
作者
(77659)
(64559)
(63870)
(60581)
(40543)
(30701)
(29020)
(25251)
(24457)
(23118)
(21748)
(21643)
(20411)
(20268)
(19738)
(19667)
(18851)
(18846)
(18438)
(18287)
(16251)
(15882)
(15593)
(14837)
(14619)
(14500)
(14329)
(14250)
(13097)
(12758)
学科
(115932)
经济(115812)
(79298)
管理(70114)
(55252)
企业(55252)
(52234)
方法(44064)
中国(38746)
数学(38079)
数学方法(37739)
农业(34747)
地方(30716)
业经(29971)
(28868)
金融(28867)
(28569)
银行(28529)
(27616)
(26518)
(25117)
(21840)
(20703)
贸易(20682)
(20078)
技术(18233)
(18232)
环境(17154)
理论(16945)
(16686)
机构
学院(382603)
大学(380719)
(159977)
经济(156480)
管理(150157)
研究(132656)
理学(128671)
理学院(127285)
管理学(125391)
管理学院(124705)
中国(106136)
(81942)
科学(78966)
(74820)
(73179)
(66656)
中心(61770)
研究所(60060)
业大(59383)
(57647)
财经(57448)
农业(57123)
北京(52352)
(52092)
(51113)
师范(50692)
(47307)
经济学(47185)
(46988)
经济学院(42581)
基金
项目(250753)
科学(196871)
研究(189176)
基金(179759)
(155035)
国家(153607)
科学基金(131428)
社会(119516)
社会科(113012)
社会科学(112984)
(99091)
基金项目(95821)
教育(84533)
自然(82012)
(81999)
自然科(79995)
自然科学(79980)
编号(79464)
自然科学基金(78539)
资助(73097)
成果(64951)
(58141)
重点(55606)
(55402)
课题(54287)
(52075)
国家社会(48729)
创新(48511)
发展(47282)
教育部(47227)
期刊
(186270)
经济(186270)
研究(118500)
中国(80459)
(75515)
学报(57496)
科学(54762)
管理(53319)
(51856)
农业(50950)
(50363)
金融(50363)
大学(44679)
教育(42622)
学学(42164)
业经(35051)
技术(32712)
经济研究(27541)
财经(27493)
问题(25796)
(23903)
(23494)
理论(19679)
技术经济(19130)
图书(19075)
(18432)
科技(18337)
现代(18218)
实践(17931)
(17931)
共检索到589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四川文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联合课题组  孟秋菊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当前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和学界研究热点,但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却面临着诸多金融困境,因此,分析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金融支持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凝炼和解读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其次从信贷需求大额化与长期化、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与信息化、保险需求常态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需求;接着从信贷供给总量不足、长期大额贷款较少、缺乏金融产品创新、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等层面阐述了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困境;再次从对农村产业融合内涵存在认识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思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2015年中央1号文件均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要举措的落实,需要得到金融的强力支持。本文以苏州市为例展开研究,在深刻剖析金融支持苏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蔚  姜铁军  张艳莹  郭孔福  周向红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金融支持是实现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石。近年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面临较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信贷政策不够精准、金融从业人数和机构数偏少、金融配套不尽合理、金融体系不完善、内在动力不足等方面。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我国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湖南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总结区域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经验,并据此给出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瑞怀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重新定义农村产业融合概念并重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金融支持影响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逐年提升,但以融合路径方面的提升为主,融合成效提升不明显,融合可持续自2016年开始加速提升,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存在不明显的区域差异并在逐年缩小。第二,整体看,以信贷支持为主的正规金融、传统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不利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正向影响低于传统金融。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支持和财政支持均采用以规模的增量扩张为主的粗放方式支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在引导高质量发展即促进融合成效和融合可持续提升的积极作用有待增强;农业保险虽然会对融资可持续产生正向影响,但仅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手段发挥辅助作用;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会强化金融支持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林  温涛  
一、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财政金融协同服务机制一是加快建立农村产业融合主体的引导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当地政府和老百姓高度认可的融合主体,及时总结和提炼其成功的经验,加强宣传推介和培训推广,发挥正向的典型示范作用;同时成立产业扶持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加大从业主体财政资金补贴力度和补贴范围,支持和引导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这些方面发展。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国家支持政策和从业主体经营效益的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建利  邢娇阳  
[目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打造新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载体,是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产业共融的田园综合体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根据统计数据,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意义、现状、机遇及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发展模式日益多样化、经营主体逐步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更加优越、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但是,我国农村产业融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玲玲  杨坤  杨建利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法]文章根据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利用DEA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产业融合效率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测算,[结果]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产业融发展的总体效率偏低。从综合效率看,仅有天津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效率值高于0. 5;从纯技术效率看,仅有江苏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纯技术效率高于0. 5;从规模效率看,西藏、甘肃、青海3个省(自治区)的规模效率低于0. 5。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仍有较大的空间。[结论]应从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着力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结构、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考评制度等方面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快速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林  张雯卿  
论文首先归纳总结了日本和中国台湾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经验,发现日本和中国台湾针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配有完善的支持政策体系,并高度重视政策性优惠信贷、专项产业发展基金、信用担保等对融合主体的金融支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实践现状分析,论文认为应从强化政府部门对从业主体的认定、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和品牌建设、厘清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提高政策性涉农贷款中的中长期低息贷款比重、成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完善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  
本文在梳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并揭示其实践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综合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要求、主要目标以及主要任务,并就相关政策措施提出如下建议:(一)创新管理体制。一是设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委员会;二是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二)健全用地制度。一是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用地给予倾斜;二是适当提高设施农用地规模;三是支持和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三)加强财税支持。一是加大财政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二是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三是对新业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曹哲  邵旭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演进脉络,以“创造力—驱动力—牵引力—支撑力—聚合力”为分析框架,论证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总结了荷兰和韩国的模式及主要做法,以资借鉴。现阶段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融合主体间的创造力差异较大,制约了合作稳定性;技术和制度创新应用存在堵点,驱动作用发挥不充分;高品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影响了需求端的牵引作用;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不完善,融合发展的支撑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聚合力作用有待提升。因此,要聚焦提升融合发展动力,强化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性,打通技术和制度创新应用的堵点,加强供给高品质农产品,优化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国晖  
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发生质的变化,农业供求关系也从"生产导向"逐渐转变为"消费导向",基于这样的背景,有必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虽然有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建议优化农村产业融合的外部环境,积极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升产业融合层次,并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玉磊  李华  肖红波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法国农业生产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对策建议:加大政策支持、保障生产者权益、深入挖掘地域资源、发展新型合作社和强化技术服务支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海洋  
农村产业融合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产生新的产业形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然而农村产业融合,也面临资金缺口、土地利用、剩余劳动力转化、农产品品质提升等发展瓶颈。吉林省现代农业先导区——吉林市孤店子镇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坚持多方受益的价值取向,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村企共建"、整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进农村经济循环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温涛  
本文首先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和“低-低”两种集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015年开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以后该促进作用更加强烈。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试点区与非试点区、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区和低水平区存在显著差异。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支付便利性和缓解流动性约束两种途径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作用,其中,缓解流动性约束机制在所有区域均成立,而提高支付便利性机制仅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区成立。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林  温涛  
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 2005~2016年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发现当前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出西部向东部递减、非粮食主产区高于粮食主产区的区域特征。进一步实证检验金融支持与财政引导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财政支农均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其中财政支农的促进作用最大,农业保险的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财政支农对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影响效应具有强化作用,加强财政支农与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的协同配合有助于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因此,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需要强化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财政支农的促进作用,还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引导,加强财政、信贷和保险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