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1)
2023(9220)
2022(7888)
2021(7802)
2020(6685)
2019(15393)
2018(15841)
2017(32115)
2016(17329)
2015(19469)
2014(19581)
2013(19379)
2012(17930)
2011(16319)
2010(16909)
2009(15892)
2008(15692)
2007(14289)
2006(12902)
2005(11594)
作者
(49531)
(41508)
(41145)
(39346)
(26040)
(19968)
(18677)
(16122)
(15479)
(14792)
(13999)
(13789)
(13087)
(13034)
(12596)
(12498)
(12240)
(11927)
(11900)
(11800)
(10432)
(10141)
(10108)
(9745)
(9357)
(9299)
(9229)
(9212)
(8471)
(8207)
学科
(75071)
经济(74885)
(55154)
(46444)
管理(44493)
方法(35332)
(34447)
企业(34447)
数学(30780)
农业(30582)
数学方法(30214)
中国(21280)
业经(20497)
(17686)
(16715)
(13378)
贸易(13369)
(13328)
银行(13318)
(13126)
(13020)
(12805)
理论(12489)
地方(11739)
(11616)
(11613)
(10932)
(10847)
金融(10846)
(10676)
机构
学院(252690)
大学(249104)
(106697)
经济(104534)
管理(100470)
理学(87417)
理学院(86571)
管理学(84842)
管理学院(84411)
研究(80964)
中国(64763)
(58066)
(51763)
(49260)
科学(48619)
农业(44383)
业大(41810)
(41053)
财经(39071)
中心(38513)
(37447)
研究所(36834)
(35457)
北京(32368)
(31965)
师范(31687)
经济学(31355)
(29956)
经济管理(29197)
财经大学(28670)
基金
项目(162807)
科学(128948)
研究(120506)
基金(119355)
(103131)
国家(102191)
科学基金(87884)
社会(78489)
社会科(73167)
社会科学(73143)
(63830)
基金项目(63017)
自然(56068)
教育(55580)
自然科(54842)
自然科学(54829)
自然科学基金(53888)
(52764)
编号(51055)
资助(49736)
成果(41450)
(37447)
重点(35546)
(34553)
课题(33497)
(33241)
(33030)
教育部(31949)
国家社会(31764)
(31622)
期刊
(121267)
经济(121267)
研究(72431)
(61182)
中国(50655)
农业(41200)
学报(37735)
科学(36254)
(35249)
管理(33481)
大学(29956)
学学(28526)
(28282)
金融(28282)
业经(25973)
教育(25606)
技术(21517)
财经(19366)
(19306)
经济研究(18006)
问题(17666)
(16435)
农村(14419)
(14419)
农业经济(14158)
统计(14055)
(13309)
技术经济(13055)
(12441)
世界(12385)
共检索到374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彬  于泽  
社会保障规模的设定目标在于使经济中个体的福利水平不受到风险冲击的影响。在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农户经营和消费等决策行为的现实特殊性导致了标准最优社会保障规模理论的结论不再适用。为保障农户长期福利水平最大,当前我国农村小农经济地区需要比城市产业化经济更大规模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的逻辑在于农户自我经营性特征导致了农户对于风险厌恶的增加,并且生产经营预付资金使得从负向冲击中恢复的困难更大,同时借贷约束更加严重;而为人力资本储蓄动机使得从负向冲击中恢复所付出的成本更高。这些结果都导致增加社会保障规模能够极大地提高经济中个体的福利水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元月  马驰骋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环境有着不同于城市和富裕农村的特点,通过对其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条件的分析,得出贫困农民的保障需求按其重要性呈层次性分布,同时由于经济水平低下使得保障金在供给上面临诸多限制。因此,文章从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保险金缴纳方式转变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实现贫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设计,以满足农民的基本保障需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腊生,陈炜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殊使命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实行收入和财产再分配的重要工具,首先发展于西欧,1883年,德国铁血宰相卑斯麦主持制订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保障法案,并将其付诸实施。此后,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一个政策组成部分在西欧、北欧等国得到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敏  
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是我国失地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失地农民中一个重大而特殊的问题。通过对这部分群体经济结构特殊性的分析,提出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特殊的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对策,有利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增文  
社会保障制度如果离开财政的支持,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府的财政支出额度及财政支出结构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其可持续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经济增长中的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中国社会保障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胜利  李正龙  吕栋鑫  
对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最优比例进行估算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学术界已对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的最优比例进行过不少探索,文章以巴罗的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目前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最优比重进行了估算,并与我国当前实际的支出规模相比较,最后得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规模还没有达到最优,应该合理地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的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森林  张善  
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为长期性、艰巨性和政治性三大特征。这三大特征决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艰难程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佳慧  
20世纪初期,我国进行现代化改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现代化所固有的历史特点也决定了现代化路线选择的复杂性。在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为谋求现代化的胜利曾作出不懈的探索,最后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既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导向与价值主张,也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温鹏  孔祥斌  关欣  王洪雨  赵晶  
为研究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方法,提出土地规模化经营政策。基于"耕地资源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是保障农户权益、促进农地资源流转的关键"的假设,根据农户对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差异,从耕地生产功能、价值功能以及劳动承载功能3个方面,提出了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方法,并以大兴区和海淀区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验证。测算结果表明,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方法能够反映耕地资源社会保障功能替代产度的差异,为确定区域耕地流转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徐巧珍   阚春  
复旦大学经济学沙龙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双周讨论 ,沙龙在形式上主张以自由活泼的对话与讨论为主 ,希望以此在师生之间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 0 0 4年 4月 2日的经济学沙龙主题是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本刊现刊登此次沙龙的讨论摘要 ,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孝四  
高职院校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特殊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高职德育必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体现在德育目标上,就是要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就业能力突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包括三大产业)。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也要围绕上述目标,体现出自身的特殊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武  欧习  徐嘉婕  
本文利用CHIP2008数据,采用Ivprobit与probit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城市规模下社会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规模与市民化意愿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大城市和小城市具有较大的需求空间,中等规模城市不明显;(2)城乡社保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城市社保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农村社保则表现为显著的负面作用。积极实施以小城市为依托的"就地城镇化"、推动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和城乡社保一体化可能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解决之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韵妍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无论是从体制、方法,还是从对象和目标而言,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与必要性。文章通过了解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价值,提出提升宏村居民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缓解人力资源管理压力、注重现代化人力的培养和开发等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策略,将有助于推动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韵妍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无论是从体制、方法,还是从对象和目标而言,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与必要性。文章通过了解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价值,提出提升宏村居民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缓解人力资源管理压力、注重现代化人力的培养和开发等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策略,将有助于推动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