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4)
- 2023(11380)
- 2022(9851)
- 2021(9335)
- 2020(8050)
- 2019(18670)
- 2018(18744)
- 2017(37472)
- 2016(20736)
- 2015(23620)
- 2014(23761)
- 2013(23992)
- 2012(22820)
- 2011(20740)
- 2010(20895)
- 2009(19942)
- 2008(20093)
- 2007(18506)
- 2006(16626)
- 2005(14870)
- 学科
- 济(90906)
- 经济(90805)
- 业(60993)
- 管理(52117)
- 农(51770)
- 企(37742)
- 企业(37742)
- 方法(36946)
- 农业(34262)
- 数学(33187)
- 数学方法(32905)
- 中国(24844)
- 财(23559)
- 业经(23000)
- 地方(22790)
- 制(20056)
- 贸(17282)
- 贸易(17274)
- 学(17238)
- 易(16777)
- 银(15250)
- 银行(15218)
- 行(14550)
- 发(14295)
- 融(13643)
- 金融(13640)
- 体(12998)
- 农业经济(12817)
- 环境(12770)
- 务(12718)
- 机构
- 学院(303706)
- 大学(300226)
- 济(126231)
- 经济(123367)
- 管理(113729)
- 研究(103745)
- 理学(96890)
- 理学院(95802)
- 管理学(94258)
- 管理学院(93706)
- 中国(81745)
- 农(71165)
- 科学(64376)
- 京(63623)
- 财(59336)
- 农业(54896)
- 所(54386)
- 业大(51228)
- 中心(49525)
- 研究所(48929)
- 江(48749)
- 财经(45936)
- 经(41328)
- 范(40761)
- 师范(40409)
- 北京(39928)
- 州(38559)
- 经济学(37879)
- 省(37091)
- 院(35841)
- 基金
- 项目(193360)
- 科学(149470)
- 研究(143675)
- 基金(136814)
- 家(118669)
- 国家(117548)
- 科学基金(98600)
- 社会(89396)
- 社会科(84109)
- 社会科学(84080)
- 省(78810)
- 基金项目(73664)
- 划(64259)
- 教育(63765)
- 自然(61925)
- 编号(61382)
- 自然科(60285)
- 自然科学(60268)
- 自然科学基金(59155)
- 资助(55483)
- 成果(50239)
- 发(43813)
- 重点(43211)
- 部(42871)
- 课题(41362)
- 创(39026)
- 农(38469)
- 科研(36917)
- 创新(36517)
- 性(36418)
- 期刊
- 济(150456)
- 经济(150456)
- 研究(90016)
- 农(73580)
- 中国(60325)
- 学报(49685)
- 农业(49650)
- 财(45656)
- 科学(44515)
- 大学(37521)
- 学学(35431)
- 管理(34866)
- 融(33641)
- 金融(33641)
- 业经(30479)
- 教育(27621)
- 技术(24724)
- 业(23886)
- 问题(22506)
- 财经(22084)
- 经济研究(21061)
- 经(18854)
- 版(17671)
- 农村(16320)
- 村(16320)
- 农业经济(15895)
- 资源(15708)
- 技术经济(15451)
- 理论(15290)
- 经济问题(15219)
共检索到464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骥
为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负外部性,近年来政府屡屡出台严禁焚烧的政策,采用疏堵结合的行政手段加强对农户秸秆就地焚烧的管制,但收效却不大。本文以河南省开封县杜良乡为例,详细比较分析了各种秸秆利用方式的成本与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秸秆利用方式的净收益具有较大的差异,但较高净收益的利用方式存在的资金、机械、市场、技术和时间五个约束条件,是制约农户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在比较各种改进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短期和长期加快秸秆有效利用、降低秸秆焚烧面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秸秆焚烧 成本收益 约束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宁 王亚静 高春雨 王红彦 覃诚 毕于运
[目的]选择合适的秸秆收储运模式,降低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的收储运成本,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方法]文章以河南省为例,构建秸秆收储运成本模型,并在4种收储运模式(模式一:田间晾晒→收集→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二:田间收集→收储点→晾晒、储存→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三:田间机械捡拾打捆→收储点→储存→秸秆利用企业;模式四:田间收集→固定式打捆→收储点→秸秆利用企业)基础上分析不同模式下的秸秆收集成本。[结果]运输成本和机械卸载成本是总成本中的可变因素,其对总成本的贡献率随运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模式一、二采用散秆运输方式,适用于收集距离较短、秸秆需求量较小的企业,且使用模式二的秸秆收储运成本较低。模式三、四采用秸秆打捆运输方式,易于储存、利用,适用于秸秆用量较大的企业,且使用田间机械捡拾打捆的模式三收储运秸秆经济性更优。[结论]秸秆利用企业应根据需求合理地选择秸秆收储运模式,小型秸秆利用企业在模式二的情况下收储运成本更低,大型秸秆利用企业选择模式三经济性更优。
关键词:
秸秆 收储运模式 运输半径 成本 河南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静 张劲 李兆华 武闯
[目的]江汉平原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焚烧秸秆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特别是秋收季节,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调查江汉平原农户焚烧秸秆的行为,旨在了解农户焚烧秸秆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在荆州市荆州区、沙市区、公安县、监利县等县市的13个村随机选取了320名农户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且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农户秸秆焚烧行为受到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农户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提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宣传力度与监察力度的大小均对农户焚烧秸秆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是影响秸秆焚烧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p<0.05);(2)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提供技术指导、禁烧政策宣传力度和政府监察力度均与农户焚烧秸秆决策行为呈负相关关系(B<0)。[结论]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易焚烧秸秆,政府禁烧政策宣传力度越大、监察力度越大、对农户提供的技术指导越多,农户们越不易对秸秆进行焚烧,可为相关部门在制定秸秆禁烧政策时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映晖 张正河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 ,深入分析了农村改革后二十年来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 ,得出如下结论 :1 983~ 2 0 0 3年 ,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总量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生活费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稳步下降 ,文教娱乐费、医疗保健费和工时费的比重却明显提高 ,其中文教娱乐费上升幅度最大。比较而言 ,城乡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仍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再生产 成本 人力资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焕峰 孙小哲
本文针对政府实施禁烧政策但秸秆露天焚烧仍屡禁不止的问题,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建立农户与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求解演化稳定策略并分析不同参数变量情形下农户与政府决策行为的动态调整过程。研究发现,在该博弈中,秸秆露天焚烧的净收益、秸秆综合利用的净收益、秸秆露天焚烧罚款、政府实施禁烧政策成本对动态演化有重要影响,其中秸秆露天焚烧的净收益与综合利用的净收益影响作用最大。进一步的,由于当前单纯以强制禁烧为目的的禁烧政策缺乏政策弹性,且未能有效影响秸秆露天焚烧的净收益与综合利用的净收益变量,故本文建议各级政府在实施禁烧政策的同时,需更加注重引导和落实宣传教育、补贴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服务支持的相关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焕峰 孙小哲
本文针对政府实施禁烧政策但秸秆露天焚烧仍屡禁不止的问题,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建立农户与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求解演化稳定策略并分析不同参数变量情形下农户与政府决策行为的动态调整过程。研究发现,在该博弈中,秸秆露天焚烧的净收益、秸秆综合利用的净收益、秸秆露天焚烧罚款、政府实施禁烧政策成本对动态演化有重要影响,其中秸秆露天焚烧的净收益与综合利用的净收益影响作用最大。进一步的,由于当前单纯以强制禁烧为目的的禁烧政策缺乏政策弹性,且未能有效影响秸秆露天焚烧的净收益与综合利用的净收益变量,故本文建议各级政府在实施禁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俊杰 田建民 王静 杜涛 上官彩霞
[目的]探究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主要影响因素,为决策部门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进行小麦供给侧改革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文章运用农户调查问卷和Logistic模型,以农户是否种植优质专用小麦为因变量,用反映农户户主特征和家庭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产业化组织情况、区域政策支持情况的10个变量为自变量,对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是否与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协议、是否统一供种、所在地区是否享受价格补贴政策等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达到1%显著水平。农户家庭劳动力个数、农户文化程度等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达到5%显著水平,农户非农收入比例具有负向影响,达到10%显著水平。[结论]农户是否与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协议、是否统一供种、所在地区是否享受价格补贴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扩大统一供种力度、加大价格补贴,是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的重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海龙
本文使用2005—2008年河南省农户微观层面的截面数据,运用参数方法测算了近年河南省农户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报酬。结果表明:2005—2008年河南省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呈递增趋势,平均技术效率在0.77~0.87之间,且生产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应恒 胡凌啸 杨金阳
秸秆焚烧问题关乎生态环境,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此,江苏采取了较为积极严厉的秸秆焚烧治理措施,但无论是"禁烧"政策还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都无法有效解决难题。政策失灵使得秸秆焚烧治理陷入困境,其本质原因在于秸秆处理的成本高昂而收益不确定,且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文章在分析秸秆焚烧产生的原因以及秸秆焚烧治理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在江苏开展"稻麦—草畜"联营的模式作为一种破解秸秆焚烧治理困境的思路,并总结了韩国在这种模式上的成功经验;最后,从技术和经营主体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秸秆焚烧 政策失灵 “稻麦-草畜”联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振华
探讨河南省水稻节约成本途径和方法,增加水稻收益,对于调整河南省农业生产结构和稳定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实地调研和成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水稻生产中的收益指标,如物质与服务费、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成本收益的变化规律。总生产成本结果分析表明,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有比例最高,人工成本逐年增长,土地成本年波动较小,而在物质与服务费中,机械作业费和化肥费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占物质与服务费的比例超过60%。而种子费、灌溉费、农药费占物质服务费的比例不高,均在12%左右。收益分析表明,近年来河南省水稻成本收益趋于稳定,但在2009年和2011年收益率出现下降现象,主要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海礁 邱雅洁 周萌 郑国清
芝麻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近年来我国芝麻进口依存度高,定价话语权弱。为优化芝麻生产模式,增加农民收益,促进我国芝麻产业发展,以河南芝麻主产区种植户为调研对象,实地获取芝麻生产数据,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分析各成本因素对收益的影响及不同规模生产的收益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成本和物质资料费是芝麻生产的主要成本;芝麻收益良好;规模化经营主体人工和物质资料费用都低于小规模经营主体。建议推进芝麻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芝麻标准化生产并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宣超 陈甬军
为了研究"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作者对河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中原地区城镇化的具体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对当地示范性较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多方面实地考察,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方向和具体措施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就地城镇化 新型农村社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秀东 王永春
本文在对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良种补贴的认知情况和农户小麦新品种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生产决策的主体以男性为主且文化程度偏低;仍然有部分农户不知道良种补贴,未得到过良种补贴;大部分农户更重视补贴良种的质量,希望补贴以良种的形式发放;良种补贴实行后,种植的良种并未得到良法很好的配套;农户小麦新品种选择行为主要受地区差异、新品种可获性、农户风险意识以及良种是否增加收益的影响。因此,政府应改进良种补贴政策的执行方式,引导并推动农户采用良种。
关键词:
农户 小麦品种 良种补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若愚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成为农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型经济形式,但它的运行也存在问题。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即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巨大资金缺口无法得到满足。本文以河南省部分地区农户为样本,探索出农业产业化视角下的农户融资的多种模式,针对影响农户融资因素进行分析,解决目前存在的农户融资不畅、不合理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善农村融资渠道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融资模式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君 李小建
本文依据对河南省3村34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农户现住宅更新情况、住宅迁移类型、建宅原因、居住满意度、未来居住意愿五个方面对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农户的居住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农户相应的居住特征既表现出一定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户现有住宅更新情况与所在村庄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相符;原地重建是多数农户进行住宅改造的主要方式,新建住宅由村内向村外迁移是农户主要的居住迁移方式;家庭内部因素是促成农户建宅行为的主要原因;未来具有居住迁移意愿的农户多倾向于在本村内迁移。同时,农户对未来住宅投资的热情较高,但多数农户在现住宅投资中超前和预支消费现象突出;此外...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农户 居住 特征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测算与发现——基于河南省三个县市的比较
种粮大户小麦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分析——基于河南省许昌地区的实证分析
“专业合作社+农户”——加快产业化的有益探索——对河南省内乡县农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农用土地规划──以云南陆良县为例
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融资:农户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河南省716户农户的估计
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以河南省睢县为例
农户互动网络的演变研究——以河南省杞县孟寨村为例
生计视角下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某县龙村的实地调查
农地质量对农户流转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嵩县为例
农户企业化演变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