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1)
- 2023(12236)
- 2022(10891)
- 2021(10381)
- 2020(8801)
- 2019(20576)
- 2018(20899)
- 2017(41790)
- 2016(22595)
- 2015(25750)
- 2014(26046)
- 2013(26207)
- 2012(24186)
- 2011(21794)
- 2010(22051)
- 2009(20555)
- 2008(20112)
- 2007(18037)
- 2006(16360)
- 2005(14519)
- 学科
- 济(96046)
- 经济(95935)
- 业(67887)
- 管理(60835)
- 农(48162)
- 企(45561)
- 企业(45561)
- 方法(41626)
- 数学(36801)
- 数学方法(36409)
- 农业(31885)
- 中国(26858)
- 财(24860)
- 业经(23467)
- 制(20513)
- 地方(19760)
- 学(18613)
- 贸(17622)
- 贸易(17611)
- 易(17181)
- 银(16152)
- 银行(16114)
- 行(15372)
- 体(13822)
- 融(13725)
- 金融(13724)
- 技术(13700)
- 发(13679)
- 环境(13528)
- 策(13353)
- 机构
- 学院(328222)
- 大学(327205)
- 济(136748)
- 经济(133845)
- 管理(132376)
- 理学(114216)
- 理学院(113076)
- 管理学(111333)
- 管理学院(110761)
- 研究(108880)
- 中国(84855)
- 京(69802)
- 农(67180)
- 科学(65913)
- 财(62825)
- 所(55288)
- 业大(52852)
- 农业(51412)
- 中心(50306)
- 研究所(49655)
- 财经(49638)
- 江(48434)
- 经(45055)
- 北京(44385)
- 范(42524)
- 师范(42231)
- 经济学(39770)
- 州(39267)
- 院(38122)
- 经济管理(36868)
- 基金
- 项目(215736)
- 科学(168932)
- 研究(162222)
- 基金(155766)
- 家(134175)
- 国家(132970)
- 科学基金(113696)
- 社会(101653)
- 社会科(95898)
- 社会科学(95871)
- 省(84084)
- 基金项目(83431)
- 教育(72585)
- 自然(72148)
- 自然科(70367)
- 自然科学(70354)
- 划(69586)
- 自然科学基金(69089)
- 编号(68971)
- 资助(64189)
- 成果(56446)
- 部(48435)
- 重点(47142)
- 发(46838)
- 课题(45518)
- 创(44074)
- 教育部(41240)
- 国家社会(41119)
- 创新(41038)
- 人文(40930)
- 期刊
- 济(156519)
- 经济(156519)
- 研究(100766)
- 农(67901)
- 中国(61260)
- 学报(49692)
- 科学(46595)
- 农业(45937)
- 管理(45180)
- 财(45176)
- 大学(38439)
- 学学(36219)
- 融(33638)
- 金融(33638)
- 教育(33527)
- 业经(29858)
- 技术(27254)
- 财经(23635)
- 经济研究(22881)
- 问题(22450)
- 业(21116)
- 经(20047)
- 理论(17802)
- 图书(17212)
- 技术经济(16729)
- 实践(16214)
- 践(16214)
- 版(15844)
- 现代(15374)
- 经济问题(15305)
共检索到490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安希伋 柯炳生
农民的收入问题,是农业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的农业政策目标中,长期以来一向特别突出强调的是农产品的生产,是产品目标显著地优先于其它目标一包括收入目标。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食品的消费水平很低,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国内的食品供给能力很低,而由于外汇有限又难于大规模进口农产品。近几年来,尤其是1990年以来,随着农产品生产的不断增长,食物的供给情况获得了很大的改善。尽管现在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国强 薛守刚
文章基于天津市2003年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数据,探讨了农户的人力资本对农户就业选择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农户收入具有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越高,农户越容易在非农产业就业,从产业构成来看,农户越倾向于第三产业就业;农户劳动力受培训率越高,农户收入和非农就业率也越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按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行5等分分组(每组各占总户数的20%),2003年低收入组农户的收入人均为866元,比上年增加9元,增长1.0%。 一、低收入组农户的收入增速缓慢。近三年来,低收入组农户的收入持续增长,但增速缓慢。2001年为818元,增长2.0%,2002年为857元,增长4.8%,2003年为866元,增长1.0%。 二、低收入组农户的收入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0年。2003年低收入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松 游艳 赵冬梅
促进农民增收是助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从社会网络拓展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技术采纳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采纳可以显著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在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可靠。机制分析表明:社会网络具有显著正向的中介效应,数字技术采纳主要通过社会网络规模的提升来促进农户收入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采纳的增收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受教育程度高、年轻群体和低收入农户能够从数字技术采纳中获取更高收入回报率。基于此,应继续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低学历农户数字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有更多机会分享“数字红利”,促进农村低收入居民提高收入水平,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改革
[作者]
闫啸 牛荣
采用陕西、宁夏1771户农户金融情况的调研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以考察农户借贷对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农户个体特征、创收能力和社会地位等变量后,农户借贷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平均使农户人均收入提高21.24%。从动态角度看,农户借贷对收入也存在正向影响,且影响呈递增趋势。农户借贷对农业收入的影响,与借贷对农户总收入的影响基本一致。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户借贷 农村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龙 何振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2012年和2014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新农合对农户风险承担的影响,并验证了新农合是否能够促进农户增收以及新农合是否通过风险承担发挥增收效应。实证分析发现,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农户的非农风险承担和农业风险承担;在区分非农风险承担的形式后发现,新农合显著促进了农户自主创业,但对风险金融资产持有并没有显著影响。家庭异质性检验发现,新农合对户主年龄较大、初始财富较多的农户家庭的风险承担影响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而机制检验表明,非农风险承担特别是农户自主创业是新农合发挥增收作用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风险承担 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志仪 常晔
本文运用1983-2005年间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类型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之间、以及它们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健康投资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及农户教育、迁移投资水平的提高,并且目前的农户健康投资水平还远不能满足农民的正常需求;2、农户迁移投资不仅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还有助于提高教育和健康投资水平,但迁移投资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3、农户教育投资对农民增收的正影响最大,并能降低农户的迁移成本,但降低幅度很小,说明它在解释农户迁移投资变动中所起作用并不大。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简盖元 冯亮明 王文烂 卢素兰
根据福建省顺昌县农户林业收入的调查数据,从林产品收入、林业服务性收入、林地地租收入、生态公益林补偿收入、其他涉林收入等方面对农户林业收入构成进行分析,发现森林生态效益在农户林业收入中的贡献非常小,仅占0.18%;以现有碳汇市场为参考,通过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估算出该县的森林碳汇量及其碳汇价值,指出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户林业生态收入、改善农户的林业收入结构;并探讨了农户森林碳汇价值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
林业收入 森林碳汇 碳汇价值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梓榆 温涛
农户经营特征变迁与金融转轨在时间上的交错,使得中国农户创业收入增长受到农村金融供给的深刻制约。基于此,采用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对金融双轨制下金融供给对农户创业收入增长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正规金融供给对农户创业收入增长存在明显的收入导向,对中、高收入农户促进作用显著;非正规金融供给对农户创业收入增长则具有较好的普惠性,对中、低收入农户提升作用明显;两类金融供给因供给能力、运营特征不同存在着较强的互补关系。启示在于:应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供给侧的有效协同,进而增强农村金融的普惠功能,降低正规金融门槛并从政策层面鼓励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让金融更好促进农户创业收入增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龙翠红
本文选取1995~2001年湖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的抽样调查结果,构建面板数据,探讨在此期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教育通过影响部门间的要素配置进而影响农户收入,在此期间,教育在配置更多的要素到非农部门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教育是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户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教育 配置效应 农民收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蕾 蔡雪雄 古洋洋
基于CFPS 2016微观调查数据,将OLS和收入分位数法相结合,分析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增收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和两类资金是否区分使用对农户收入的总体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农户无法根据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特性有区别地进行投资,正规金融对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始终大于非正规金融,同时使用两种来源资金的增收合力并未达到最大,但随着资本产出弹性的增大,资金间抑制效应会减小。为此,在乡村振兴阶段,应积极引导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合理配置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资金。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农户收入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盖庆恩 Jin Yanhong 史清华
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面板数据,运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回报率和贡献率双重视角,本文研究了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作用路径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健康、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和工作经验所体现出的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增长有显著作用,总贡献率为38.57%。其中,健康和基础教育是影响农户收入的核心人力资本变量;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劳动性收入对农户收入产生影响,对以外出务工收入为核心的工资性收入的回报率和贡献率最为显著;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推进,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回报率和贡献率却均呈现弱化趋势。坚持提升农户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战略,完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与财富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龙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关系到扩大内需 ,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 ,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农民收入增加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依靠价格因素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逐渐缩小 ;土地闲置等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解决思路 :加大国家对农业投入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等一系列措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史常亮 栾江 朱俊峰 陈一鸣
本文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27.3%和33.3%。进一步地,本文借鉴Fields分解法的思路,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其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3.1%,对人均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9%。但是,通过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如果提高非流转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比重,收入差距将会缩小。因此,政府未来应着力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参与程度,尤其是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有能力参与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史常亮 栾江 朱俊峰 陈一鸣
本文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27.3%和33.3%。进一步地,本文借鉴Fields分解法的思路,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其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3.1%,对人均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9%。但是,通过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如果提高非流转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比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