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01)
- 2023(17730)
- 2022(15472)
- 2021(14625)
- 2020(12328)
- 2019(28386)
- 2018(28485)
- 2017(55142)
- 2016(30087)
- 2015(34097)
- 2014(34288)
- 2013(33600)
- 2012(31005)
- 2011(27990)
- 2010(28587)
- 2009(26535)
- 2008(25559)
- 2007(22752)
- 2006(20255)
- 2005(17752)
- 学科
- 济(119584)
- 经济(119441)
- 业(86613)
- 管理(84071)
- 企(64321)
- 企业(64321)
- 方法(53723)
- 农(50303)
- 数学(46818)
- 数学方法(46138)
- 农业(33290)
- 中国(33103)
- 财(31222)
- 业经(29681)
- 制(25892)
- 学(25420)
- 地方(23400)
- 贸(21833)
- 贸易(21817)
- 易(21242)
- 银(20474)
- 银行(20421)
- 理论(20110)
- 行(19465)
- 务(19177)
- 财务(19097)
- 财务管理(19040)
- 融(18489)
- 金融(18485)
- 技术(18277)
- 机构
- 学院(429850)
- 大学(428581)
- 济(169598)
- 管理(167735)
- 经济(165819)
- 理学(144909)
- 理学院(143338)
- 管理学(140570)
- 研究(140522)
- 管理学院(139804)
- 中国(108200)
- 京(91254)
- 科学(87796)
- 农(81353)
- 财(79253)
- 所(70781)
- 业大(67629)
- 中心(65857)
- 江(64488)
- 研究所(64178)
- 财经(63306)
- 农业(62742)
- 经(57568)
- 北京(57346)
- 范(57298)
- 师范(56740)
- 州(52060)
- 院(50593)
- 经济学(50379)
- 财经大学(46840)
- 基金
- 项目(288277)
- 科学(225494)
- 研究(213041)
- 基金(207305)
- 家(180237)
- 国家(178659)
- 科学基金(152939)
- 社会(131812)
- 社会科(124500)
- 社会科学(124463)
- 省(113151)
- 基金项目(109960)
- 自然(99332)
- 教育(98243)
- 自然科(96978)
- 自然科学(96950)
- 自然科学基金(95186)
- 划(94802)
- 编号(89740)
- 资助(85804)
- 成果(73126)
- 重点(64435)
- 部(63636)
- 发(61512)
- 课题(60742)
- 创(59176)
- 创新(55232)
- 科研(55162)
- 教育部(54221)
- 大学(54057)
- 期刊
- 济(189767)
- 经济(189767)
- 研究(125285)
- 中国(81575)
- 农(78803)
- 学报(68916)
- 科学(62712)
- 财(59579)
- 管理(59133)
- 农业(53411)
- 大学(53219)
- 学学(49935)
- 教育(49233)
- 融(41038)
- 金融(41038)
- 技术(38681)
- 业经(35524)
- 财经(30072)
- 经济研究(28190)
- 问题(26288)
- 经(25647)
- 业(25458)
- 图书(24195)
- 版(22063)
- 理论(21198)
- 技术经济(20648)
- 科技(19889)
- 现代(19449)
- 实践(19426)
- 践(19426)
共检索到633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纪月清 王亚楠 钟甫宁
本文利用199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农户农机需求及需求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耕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及劳动力非农就业状况是影响农户农机需求及需求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暗示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农机需求将持续增加并且需求结构会继续朝大型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我国农机支持政策也应当以大型化、市场化机械为补贴重点。
关键词:
农业机械 需求 需求结构 政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万龙 孙翠清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力量的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农民为主的私人主体已经成为中国农业机械投资的主体,而且私人对农业机械投资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从省际数据来看,由于受经济和农业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私人对农业机械的投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表明,农业机械私人投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计量方法来分析影响农业机械私人投资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土地经营规模、种植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水平以及已有的农机动力存量等是影响农业机械私人投资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私人投资 农业机械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虹韦 钟涨宝
引入资产专用性视角,将农机服务划分为通用资产服务和专用资产服务两类,并探讨农地经营规模如何影响农户对不同性质农机服务的需求。研究结果发现,农地经营规模与农户的通用资产服务需求呈"U型"关系,与农户的专用资产服务需求呈"倒U型"关系,且自我服务与市场服务的替代与补偿关系是其主要作用机制。文中进一步检验了农地经营规模作用于农机服务需求的临界点,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仍处在临界点之前的阶段,即农地经营规模越大,农户对通用资产服务的需求越低,而对专用资产服务的需求则越高。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农机服务体系应做到"对症下药"。对于通用资产服务,政府应该提高农机补贴,通过鼓励一部分普通农户购买小型农机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于专用资产服务,政府则应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主体,以满足农户的农机服务需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标 张领先 傅泽田 王洁琼
为探究农户农机需求及影响其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运用统计描述和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全国561个农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有39.9%的农户购买农机,有70.8%农户主要从个体农户获得农机服务;机械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运输>翻耕平整>收获>播种栽培>灌溉>加工贮藏>植保,农户对农机作业质量最满意,服务态度次之,收费情况最低;农机需求从大到小依次为:耕整机械>收获加工机械>施肥机械>播种栽培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动力输送机械;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占比、示范户、农业企业、耕地总面积、距离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晓宁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和河北省519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当前农户农机需求的特点,以及购机补贴对农户农机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购机补贴对农户农机需求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降低了农机购置成本,促进了农户农机需求;另一方面,在农机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平均作业面积趋于下降,对农户农机需求产生制约作用。
关键词:
农机需求 购机补贴 农户调查 经营收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学君 王鹏
本文基于2001-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的HS01-HS24出口数据,通过构建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高度化指数,对各省农产品出口技术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中国农产品技术结构的演进趋势。文章采用面板数据并构建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演进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4年间中国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呈高度化发展态势,东部省份农产品出口技术水平高于中西部省份农产品出口技术水平,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升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福林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4种农业机器折旧费计算方法,并分别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按余额递减法各年提取的折旧费,呈负指数递减规律;而按双倍余额递减法各年提取的折旧费,则是先按负指数规律变化,从第N1年起,以后各年提取的折旧费是个固定不变的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兆娟 魏朝富 尚慧
在采用收益还原法对研究区农户水田、旱地样本经济产出价值进行核算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和C-D生产函数考查农户行为对耕地经济产出价值的影响作用情况,并根据行为动机理论构建农户行为对耕地经济产出价值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农户水田、旱地样本地均经济产出价值之间存在较大波动,且水田样本价值普遍高于旱地样本;水田、旱地样本经济产出价值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农户作物种植制度行为、生产投入行为的影响制约,需通过农户行为调整来进一步提升耕地经济产出价值;农户自身需要、农户家庭自身拥有的资源、以及国家或区域层次上的宏观因素等内外部因子会通过刺激农户行为动机与目标来改变农户行为,间接影响耕地经济产出价值,因此农户行为调整应以影响农户行为动机的内外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为指导,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措施来规范农户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玉梅 崔明秀 田志宏
本文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对影响大型农机装备需求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户对大型农机装备需求及需求量的关键因素是家庭收入;家庭人口规模、户主年龄、教育程度及参加职业培训情况也产生影响。
关键词:
农户 大型农机装备 需求 决定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振宇 周智翔 孔新兵 林金官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准确测度共同富裕水平。本文强调整体思维、多维思维、长线思维和底线思维,系统梳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统计含义,构建由富裕性、共享性与托底性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政府统计部门宏观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在省级与区域层面测度2010—2018年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研究发现,从省级层面看,共同富裕指数持续向好,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共同富裕指数呈收敛趋势;从一级指标看,富裕性指数与托底性指数稳步提升,但共享性指数提升乏力;省际富裕性指数与共享性指数呈比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区域层面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南方与北方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的差距则呈加速扩大态势,但北方地区共享性维度的指数却一直高于南方地区。本文丰富了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共同富裕的测度细化到省级与区域层面,为刻画共同富裕指数的省际差异、区域差异与时序变动,找准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并优化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论文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数据获取4个方面对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行了概括。并归纳出目前研究的几个特点:①研究较为关注热点地区;②多将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归因于人口增长所导致的生计压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扩张;③研究逐步从单纯关注用途变更转向对用途变更和土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并重;④在手段和方法上趋于多样化并趋向于综合使用多种方法;⑤土地利用主体决策行为对于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得到重视;⑥在分析数据的获取上,问卷调查成为主导方式,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尝试将问卷调查和“3S”技术相结合。最后总结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发展的方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崔新蕾 吴丽娜
流转土地开展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民作为土地流转主体,充分了解其意愿对促进土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蒙古农、牧户调查数据,分析农、牧户土地流转意愿情况,采用logistic模型,围绕农、牧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农、牧户土地流入意愿率分别为33.04%和26.40%,土地流出意愿率分别为24.17%和17.25%,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强于牧户,而农、牧户总体土地流转意愿均不高。影响农、牧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存在差异,农户流入土地意愿受到收入状况、非农收入比重、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等因素的影响;农户流出土地意愿受到家庭人口数、到地时间、土地流转过程难易等因素的影响。牧户土地流入意愿受到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医疗支出等因素的影响;牧户土地流出意愿受到建房支出和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提高农、牧户土地流转意愿,加快土地流转,建议增强农民非农就业能力,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规范土地流转过程,降低土地流转风险,消除农、牧户土地流转顾虑;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土地保障功能,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刚 王燕飞
本文借用经Fare等(1994)改造后的DEA框架核算了1997—2005年中国农业部门的TFP,并检验了农村教育对农业TFP增长的影响。研究主要发现:小学教育对农业TFP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主要是由于其不利于技术效率的改进,但其对技术进步的贡献却是积极的;初中教育对农业TFP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主要是由于其提高了技术效率,但其却阻碍了技术进步;高中及以上教育对农业TFP增长并不具有显著的影响;总体而言,农村教育实际上未能有效提升农业TFP,不适宜的制度环境则可能是主要的约束性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旻 张广胜 蓝海涛 周静
本文利用2006年与2015年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百村千户"跟踪调查数据,从省级层面比较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十年的前后变化和面临的新挑战。在生产方面,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最多,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农户参保率显著提高;在生活方面,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消费水平提高、消费层次再上新台阶,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在乡风方面,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农村社会风气改善,宗教信仰特色突出;在村容方面,生活基础设施改善明,村容村貌焕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百村千户 十年变化 新挑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旻 张广胜 蓝海涛 周静
本文利用2006年与2015年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百村千户"跟踪调查数据,从省级层面比较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十年的前后变化和面临的新挑战。在生产方面,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最多,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农户参保率显著提高;在生活方面,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消费水平提高、消费层次再上新台阶,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在乡风方面,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农村社会风气改善,宗教信仰特色突出;在村容方面,生活基础设施改善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改善明显;民主管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诸多新挑战: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破坏严重,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落后,农民信息化水平偏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百村千户 十年变化 新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会计国际化研究透视——基于会计准则层面的探讨
河北省玉米供给反应研究——基于2003~2010年农户层面的动态面板分析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影响——基于省级层面数据的DID模型研究
FDI对我国商贸流通业集聚的影响——基于省级层面数据的分析
我国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省级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
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基于农户层面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农户贫困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20个县(市、区)的农户微观层面数据
有机菜花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户微观层面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规模化经营与农户农机服务选择——基于服务需求与供给的二维视角
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发展的影响——基于200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