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8)
- 2023(4714)
- 2022(4082)
- 2021(4121)
- 2020(3555)
- 2019(8066)
- 2018(8514)
- 2017(17847)
- 2016(9624)
- 2015(11076)
- 2014(11259)
- 2013(11528)
- 2012(11143)
- 2011(10361)
- 2010(10587)
- 2009(10234)
- 2008(10257)
- 2007(9571)
- 2006(8989)
- 2005(8149)
- 学科
- 济(49266)
- 经济(49214)
- 农(44445)
- 业(32860)
- 农业(29291)
- 管理(21507)
- 方法(15670)
- 数学(14592)
- 数学方法(14517)
- 中国(14217)
- 业经(13272)
- 制(12290)
- 企(11161)
- 企业(11161)
- 农业经济(9723)
- 贸(9201)
- 贸易(9194)
- 银(9116)
- 银行(9109)
- 易(9072)
- 发(8937)
- 村(8910)
- 农村(8900)
- 行(8852)
- 财(8305)
- 体(8197)
- 地方(8132)
- 收入(7675)
- 土地(7607)
- 发展(7482)
- 机构
- 学院(148539)
- 大学(145632)
- 济(68334)
- 经济(67064)
- 管理(57735)
- 研究(50223)
- 理学(49054)
- 理学院(48641)
- 管理学(48096)
- 管理学院(47845)
- 农(44575)
- 中国(42386)
- 农业(33814)
- 财(31330)
- 京(30506)
- 科学(27646)
- 业大(27392)
- 所(25859)
- 财经(24372)
- 中心(24249)
- 研究所(22837)
- 江(22722)
- 经(22069)
- 农业大学(20536)
- 经济学(20118)
- 北京(19394)
- 经济管理(19252)
- 范(18576)
- 师范(18446)
- 经济学院(18426)
- 基金
- 项目(88002)
- 研究(69908)
- 科学(68421)
- 基金(62972)
- 家(53347)
- 国家(52775)
- 社会(44952)
- 科学基金(44003)
- 社会科(42093)
- 社会科学(42085)
- 省(34203)
- 基金项目(33628)
- 编号(31618)
- 教育(29728)
- 划(27693)
- 农(27105)
- 成果(26368)
- 资助(25329)
- 自然(24904)
- 自然科(24238)
- 自然科学(24233)
- 自然科学基金(23785)
- 部(21162)
- 发(20558)
- 课题(19643)
- 性(18740)
- 重点(18544)
- 国家社会(18459)
- 制(18307)
- 社科(17780)
共检索到232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茜
《物权法草案》中有关农户住房买卖与宅基地的规定沿袭二元化社会政策,背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有违保障平等主体物权、物尽其用的立法宗旨,其科学性远不及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因而有必要认真修改。
关键词:
物权法 农户住房 宅基地 城市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玉珍
宅基地整理是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关键环节。了解农户宅基地利用状况、腾退意愿和利益诉求有利于公正、合理、有序地推进宅基地整理工作。通过对河南省1211个农户的实地调研,得出以下结论:河南省宅基地闲置严重,具有整理的必要性;农户具有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的意愿,对城市生活成本有心理预期;90~120平方米的城镇置换房能够满足大多数的需求,农户可承担5万~15万额度的住房贷款;就业技能和创业技能成为农户进城后关心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将宅基地腾退与产业发展、农民安居、培训、就业相结合,建设多位一体示范区等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娜娜 孙博睿 赵启然 孙小龙
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是缓解城乡用地供需矛盾、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地区农户调研数据,通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考察农户未来预期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积极的预期使农户具有更高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并对农户退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户分化在"未来预期—宅基地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影响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非农收入占比越高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对退出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强,农户将积极的预期转化为退出行为的概率越大。故此,可从稳定农户预期和创造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能力及条件入手,稳定农户预期,关注农户就业,鼓励和引导有积极预期、有条件的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应斌 杨庆媛
基于农户视角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成为当前学者归纳总结农村发展及其土地利用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归纳与综述方法对农户层面的宅基地利用现状、内部结构、形态、功能、文化景观进行回顾与分析基础上,从农户宅基地演变内外部因素与人均用地标准调控等方面剖析其动力机制。认为在农户层面宅基地利用演变等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选择方面,以村域为基本单元,运用"3S"技术将农户问卷调查的社会经济属性数据与宅基地空间属性数据进行链接,注重农户宅基地演变驱动机制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在研究视角方面,将社会经济转型耕织于农户宅基地演变及其调控研究的全过程。在研究内容方面,将农户生计转型及其行为决策融入宅基地演变动力机制...
关键词:
宅基地 演变过程 动力机制 农户层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新华 陆思璇
农村宅基地退出对于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农户作为宅基地退出主体,其风险认知与抗险能力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宅基地退出实践。基于江苏和安徽的109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相关性和差异性的多重实证检验,考察农户风险认知、抗险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同时探究不同特征群体的农户在抗险能力方面是否存在个体的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样本地区农户的风险认知、抗险能力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农户抗险能力与退出意愿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倒U形特征,即一旦抗险能力的财富效应大于宅基地退出改革成本效应,抗险能力便从总体上表现出了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另外,宅基地区位、宅基地利用类型、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差异会导致农户抗险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故此,农村宅基地退出改革政策须关注不同特征农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并提高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改革风险认知的能力,同时健全农户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加快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提高农户的抗险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宅基地的区位类型和利用类型,实施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安排,诸如差别化的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实施步骤。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鹏飞 张仁慧 赵凯 周升强
基于安徽金寨县和四川邛崃市1047户农户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截面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作用路径、异质性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运用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可通过增加农户收入、增强农户维权意识和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认知三条路径促使农户退出宅基地;人力资本对不同区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对近郊农村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正向影响最强,其次是远郊农村,对偏远农村影响最弱;运用截面门槛模型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在不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下存在动态转换特征,人力资本跨越门槛值(本文为0.258)后,其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增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注重农村人力资本积累、采用多元化和多组合的宅基地退出政策等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岳永兵 刘向敏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宅基地"三权分置"后,如何正确把握这一新概念,如何理解其内涵和具体实现形式,成为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设立宅基地农户资格权的意义为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创造条件。现行的宅基地制度以保障农民居住权利为主,宅基地主要由本集体成员取得和利用,仅限在本集体内部转让。由此形成了宅基地所有权构成主体、取得资格主体和使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砺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户多宅""一人一宅""建新不拆旧""少批多占"等违反相关法律的农户隐性占地行为,迟滞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本文以农户隐性占地行为为出发点,在宅基地功能属性变迁的研究视角下,探讨了农户隐性占地行为出现的根源以及宅基地制度相关试点改革的政策取向。首先,通过回顾宅基地计划分配制度与宅基地功能属性的变迁,发现现行的宅基地计划分配制度是建立于居住保障属性之上,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宅基地居住保障属性减弱以及资产属性彰显的社会现实。然后,本文分别从理论模型和现实情景的角度出发,来刻画分析农民如何通过宅基地的隐性占有行为来突破计划分配制度的限制。最后,通过整理部分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域的政策文本,发现目前的试点改革工作是从"维护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属性"与"适应宅基地资产属性彰显"这两个维度同时展开的,且前者明显受到试点县域的青睐和重视,而后者的改革则显得举步维艰。只有同时兼顾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属性和资产属性,才能实现对农户宅基地隐性占地行为的有效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子坤 邹伟 王雪琪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博
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中,新创设的宅基地“农户资格权”是重大创新,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必须进行制度供给,即建立宅基地农户资格权登记制度、宅基地农户资格权置换制度和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退出制度等。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宅基地农户资格权 制度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宏龄
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双增"趋势对资源利用与耕地保护的挑战,从宅基地功能角度出发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阶段宅基地承载着生活居住、风险保障、归属承继、支持生产、情感寄托及资本化等多重功能。由于持有宅基地的情形存在差异,宅基地在各种类型农户家庭中所发挥的功能也因此各有不同,进而形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因此,倡导宅基地退出需针对不同持有情况区别对待。从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来看,安居工程、风险保障和资金补偿是构建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需考虑的重点问题,其中如何确保农户的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静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农户间的分化日益加深。异质性农户对宅基地功能偏好及其受偿价格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首先,将宅基地功能分为社会保障功能、资产功能、心理功能和生产功能;然后,选取无锡新区梅村街道和旺庄街道为样本,构建农户宅基地功能评价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权;最后,对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非农户四种类型农户的宅基地功能分别进行评价,得到不同类型农户的功能偏好和受偿价格,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吕萍 于璐源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乡住房水平与居住环境整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但农村住房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农房闲置与大规模开发建设并存;农村居住环境较差与近年来财政不断向农村倾斜的矛盾;政策限制农房流转与现实中农房地下交易的矛盾;不同收入、年龄阶层对农房的不同需要与农房低效利用的矛盾等,这些问题会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构建农村住房体系的设想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制度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新荣
农村宅基地制度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农民住房保障制度,但现在,它对于奔小康的农民已经造成诸多困境,应该改革。在现有法律规制下,应该加快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置换和流转,腾出土地,换得资金,修建农村保障性住房。适当优化并推广土地流转是一个可选之策。
关键词:
宅基地 流转 农村住房 保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勇 彭长生 包婷婷
对安徽省无为县、庐江县、埇桥区和潜山县821户农户家庭宅基地利用、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意愿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被调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2)针对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大多希望通过退出现有宅基地来改善目前的居住生活条件,获得相应的福利政策,同时考虑到为了避免宅基地常年闲置而愿意退出宅基地;而针对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则对宅基地有感情、担心退出后家庭住房得不到保障、相关经济补偿不合理,同时预计农村土地未来有升值潜力而不愿
关键词:
宅基地利用 宅基地退出 补偿意愿 安徽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