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9)
- 2023(8114)
- 2022(6696)
- 2021(6596)
- 2020(5309)
- 2019(12132)
- 2018(12540)
- 2017(24044)
- 2016(13586)
- 2015(15234)
- 2014(15595)
- 2013(15361)
- 2012(14260)
- 2011(13185)
- 2010(13671)
- 2009(13018)
- 2008(12996)
- 2007(11912)
- 2006(11154)
- 2005(10249)
- 学科
- 济(53420)
- 经济(53356)
- 农(46208)
- 业(39562)
- 农业(30559)
- 管理(29175)
- 企(18629)
- 企业(18629)
- 中国(18525)
- 制(17619)
- 业经(17424)
- 方法(15939)
- 数学(13937)
- 数学方法(13796)
- 体(12397)
- 财(12366)
- 发(11420)
- 银(11307)
- 银行(11297)
- 行(10907)
- 地方(10906)
- 农业经济(10496)
- 贸(10331)
- 贸易(10324)
- 易(10136)
- 土地(10064)
- 学(9503)
- 村(9185)
- 农村(9173)
- 体制(9061)
- 机构
- 学院(194106)
- 大学(186707)
- 济(79229)
- 经济(77343)
- 管理(69055)
- 研究(67738)
- 理学(57264)
- 理学院(56666)
- 中国(56332)
- 管理学(55828)
- 管理学院(55482)
- 农(51303)
- 京(41054)
- 科学(40105)
- 财(39604)
- 农业(38912)
- 所(35502)
- 业大(33357)
- 江(33006)
- 中心(31818)
- 研究所(31259)
- 财经(29209)
- 范(27356)
- 师范(27167)
- 北京(26403)
- 经(26242)
- 州(26034)
- 省(24117)
- 农业大学(23752)
- 院(23445)
- 基金
- 项目(113537)
- 研究(91883)
- 科学(87074)
- 基金(77131)
- 家(66197)
- 国家(65432)
- 社会(55255)
- 科学基金(53873)
- 社会科(51610)
- 社会科学(51594)
- 省(46744)
- 编号(42919)
- 教育(41747)
- 基金项目(40876)
- 划(37909)
- 成果(35662)
- 自然(31079)
- 资助(30228)
- 自然科(30122)
- 自然科学(30116)
- 自然科学基金(29502)
- 农(29308)
- 课题(29203)
- 发(26982)
- 部(25609)
- 重点(25455)
- 性(24953)
- 年(24446)
- 制(23508)
- 创(23303)
- 期刊
- 济(105018)
- 经济(105018)
- 研究(62666)
- 农(55887)
- 中国(48948)
- 农业(37477)
- 财(28712)
- 教育(28327)
- 学报(28188)
- 科学(26619)
- 融(25225)
- 金融(25225)
- 业经(23908)
- 大学(22106)
- 管理(21890)
- 学学(20367)
- 技术(17436)
- 业(17413)
- 问题(15562)
- 农村(14587)
- 村(14587)
- 农业经济(14384)
- 财经(13769)
- 经济研究(13712)
- 经(11870)
- 经济问题(11216)
- 版(11003)
- 世界(10403)
- 资源(10352)
- 图书(10295)
共检索到319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晋
我国现行法律对农地非农利用仅规定了"征收"这唯一合法路径,以土地用途变更为本质的农地非农利用,异化为土地所有权的强制性变更。学界和实务界对如何改革征收式农地为非农利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应当将征收限制于纯粹的公益性项目,并对征收审批程序进行改革,实现"先补后占"和农用地转用的独立审批;提高征收补偿标准,实现征收补偿安置的多元化。同时,引入市场化路径解决经营性建设用地,新增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路径是当前比较切实可行的市场化路径。从而形成征收和新增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二元化的农地非农利用新格局。
关键词:
农地非农利用 集体建设用地 入市流转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晋
我国现行法律对农地非农利用仅规定了"征收"这唯一合法路径,以土地用途变更为本质的农地非农利用,异化为土地所有权的强制性变更。学界和实务界对如何改革征收式农地为非农利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应当将征收限制于纯粹的公益性项目,并对征收审批程序进行改革,实现"先补后占"和农用地转用的独立审批;提高征收补偿标准,实现征收补偿安置的多元化。同时,引入市场化路径解决经营性建设用地,新增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路径是当前比较切实可行的市场化路径。从而形成征收和新增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二元化的农地非农利用新格局。
关键词:
农地非农利用 集体建设用地 入市流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娜 杨宏
土地流转信托化对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化具有一定实践基础、政策基础和良好条件,但其也面临着土地流转信托化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农民认知程度偏低、监管体系不完善和缺乏收益保障机制等问题。文章认为,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化发展应完善其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利益保障机制、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信托 河北省 农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道峰
中国自70年代末期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因于经济体制与政策的改革,而这场改革的发端在农村,农村改革的核心在农地制度。因此,正确地理解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成因、影响、问题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理解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海涛 段玉明
为合理促进农地流转,重庆进行了新的探索。重庆地票交易制度是一种城乡统筹用地指标,建立城乡统一有效土地市场的一种制度创新,其本质是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现状。但由于试验时间不长,还受到原有一些土地制度的束缚,配套制度一时还跟不上,导致重庆地票交易制度既有一些重大制度创新,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地票交易 制度创新 再思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燕 王欢
为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农村土地信托是发展现代农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重要制度创新。结合实践创新典型案例,深度剖析农村土地信托在引导适度规模经营、拓宽农业投入渠道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等价值功能,明确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所面临的制度供给不足、市场化信托机构短缺及监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继而从实践、政策、法律协调发展层面提出健全农村土地信托登记制度,构建公益信托机构,建立所有权人监管制度等建议,努力创建"政府引导型"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以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村土地信托 农业规模化经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顺 梅国辉 赵勇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的纵向探索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的纵向探索,即从时间的角度就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方向做一个总体规划。根据未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海霞
本文通过对政府征地行为的分析,说明了盲目征地及其征地困难重重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发现土地规划不连续,不科学,大量良田土地闲置撂荒,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面对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现状,本文借鉴了日本农地改革的成果及《土地基本法》借鉴经验,希望为解决广东的盲目征地、土地利用率低下、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广东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想法。
关键词:
盲目征地 土地撂荒 科学利用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红菊 高雄 杜跃平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关键。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农业生产力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其弊端日渐突出 ,因此 ,中国迫切需要进行新的土地制度创新。在现有的土地制度创新模式中 ,“公司 +农户”的农地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合理有效的土地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重构和再造政府职能 ,实行政企分开 ;二是股价确立的方法应灵活多样 ,由农民自主地与股份公司协商确定 ;三是需要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的同步进行
关键词:
农地 改革 股份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锋
农地流转实践在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同时,也使现有农地法律制度的规范能力捉襟见肘。无论转包、抵押、转让,还是入股和出租均不能解决土地流转实践中农户利益和农业企业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均无法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矛盾,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出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是破解农地流转难题的正解。三权分置视阈下,转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仍有存续必要,且转让条件应保持严苛。应区分转包与出租,转包的客体应为物权性的土地经营权,而出租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权,放宽接包方资格条件,使其涵盖所有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锋
农地流转实践在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同时,也使现有农地法律制度的规范能力捉襟见肘。无论转包、抵押、转让,还是入股和出租均不能解决土地流转实践中农户利益和农业企业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均无法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矛盾,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出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是破解农地流转难题的正解。三权分置视阈下,转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仍有存续必要,且转让条件应保持严苛。应区分转包与出租,转包的客体应为物权性的土地经营权,而出租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权,放宽接包方资格条件,使其涵盖所有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富利
中国的农村土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制度安排上长期存在着效率优先于公平的价值取向。以"两权分离"为代表的既往农地法律制度建构,着重"分"而忽略"统",在发展中与宪法预设的轨道出现了偏差。在此背景下,旨在回应现实需求、推进农地流转的"三权分置"改革应时而出。"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中,其最重要的核心功能是将原来并不具有经济属性的农地承包权价值化,将具有强烈身份色彩的农地承包权转化为个体所占有集体所有权份额的权利。农地"三权分置"的试点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现实难题。未来的制度设计中,应警惕"日本陷阱",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在法律、法规以及实施办法上进一步做出细化,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化解"三权分置"在现实实践中所遭遇的诸多难题。
关键词:
两权分离 三权分置 法理解读 权能构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锋
农地流转实践在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同时,也使现有农地法律制度的规范能力捉襟见肘。无论转包、抵押、转让,还是入股和出租均不能解决土地流转实践中农户利益和农业企业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均无法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矛盾,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出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是破解农地流转难题的正解。三权分置视阈下,转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仍有存续必要,且转让条件应保持严苛。应区分转包与出租,转包的客体应为物权性的土地经营权,而出租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权,放宽接包方资格条件,使其涵盖所有市场主体。抵押应分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土地经营权抵押两种类型,前者应满足转让所规定的条件要求。政府应支持农户之间的土地抵押实践,以消解对金融机构的路径依赖。入股应衡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保属性与《公司法》的股东出资要求,出资形式应仅为土地经营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常伟
本文概述了南非农业状况,分析了南非农地制度改革中面临的相关问题,指出确定并履行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建立白人农场主和黑人的合作机制并强化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依然是南非农业改革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南非 农业改革 问题 展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开瑞 蔡彧
农村空心化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严峻挑战,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分析其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我国空心村现象,为我国农村土地的集约、有效利用提出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
“空心村” 土地资源 有效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