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0)
- 2023(14200)
- 2022(11659)
- 2021(10900)
- 2020(8952)
- 2019(19950)
- 2018(19523)
- 2017(37751)
- 2016(19998)
- 2015(21958)
- 2014(21674)
- 2013(21324)
- 2012(19650)
- 2011(17796)
- 2010(18288)
- 2009(17918)
- 2008(16809)
- 2007(15538)
- 2006(14192)
- 2005(12939)
- 学科
- 济(78293)
- 经济(78177)
- 业(72707)
- 管理(62022)
- 企(50473)
- 企业(50473)
- 农(48463)
- 农业(32401)
- 中国(30835)
- 融(27742)
- 金融(27739)
- 方法(27223)
- 银(27152)
- 银行(27141)
- 行(26287)
- 制(25455)
- 业经(24658)
- 财(24367)
- 数学(23700)
- 数学方法(23495)
- 技术(19471)
- 地方(17148)
- 体(16998)
- 贸(15719)
- 贸易(15701)
- 易(15450)
- 务(14208)
- 财务(14176)
- 财务管理(14142)
- 企业财务(13500)
- 机构
- 学院(282987)
- 大学(276772)
- 济(124026)
- 经济(121499)
- 管理(109991)
- 理学(93849)
- 研究(93214)
- 理学院(92981)
- 管理学(91804)
- 管理学院(91296)
- 中国(80866)
- 财(61281)
- 农(57309)
- 京(56829)
- 科学(51354)
- 财经(47177)
- 中心(45753)
- 所(45316)
- 江(44260)
- 农业(43374)
- 经(42736)
- 业大(42261)
- 研究所(40131)
- 经济学(37784)
- 北京(35709)
- 州(35209)
- 财经大学(34630)
- 范(34527)
- 师范(34262)
- 经济学院(34162)
- 基金
- 项目(180637)
- 科学(144122)
- 研究(141374)
- 基金(130523)
- 家(111403)
- 国家(110300)
- 科学基金(95370)
- 社会(92317)
- 社会科(87289)
- 社会科学(87271)
- 省(72640)
- 基金项目(69277)
- 教育(63487)
- 划(59068)
- 编号(58595)
- 自然(56594)
- 自然科(55214)
- 自然科学(55206)
- 自然科学基金(54276)
- 资助(50493)
- 成果(47836)
- 创(43335)
- 制(41448)
- 部(41033)
- 发(41026)
- 课题(40618)
- 重点(40447)
- 创新(39672)
- 国家社会(38301)
- 性(37227)
- 期刊
- 济(145762)
- 经济(145762)
- 研究(88745)
- 中国(65056)
- 农(60406)
- 财(46172)
- 融(46027)
- 金融(46027)
- 管理(40680)
- 农业(40019)
- 科学(37394)
- 学报(36602)
- 教育(30570)
- 大学(30311)
- 业经(28964)
- 学学(28848)
- 技术(24549)
- 财经(23496)
- 经济研究(21253)
- 问题(20249)
- 经(20163)
- 业(19448)
- 农村(15905)
- 村(15905)
- 农业经济(14903)
- 技术经济(14637)
- 科技(14443)
- 贸(14390)
- 世界(14160)
- 理论(13901)
共检索到445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史卫民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存在着缺乏完备的法律政策保护、完善的流转服务市场、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等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考察,为我国在政府支持、政策优惠、组织机构、法律制度等方面促进农地金融制度的创建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应从完善农地金融的相关立法,加大农地金融的政策扶持,构建农地金融的组织体系,规范农地金融的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农地金融 抵押贷款 组织体系 风险防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晓琳 高山 董继刚
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需要良好的农村金融制度做支撑。30多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梳理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演进及特征,总结了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成效,并从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及支农力度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路径,以期改善农村金融供求现状,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晓琳 高山 董继刚
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需要良好的农村金融制度做支撑。30多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梳理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演进及特征,总结了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成效,并从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及支农力度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路径,以期改善农村金融供求现状,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一民 林巧文 关旭
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并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种特殊的产权安排决定了农地经营权抵押具有同私有产权抵押不同的经济效果。通过我国各地的经营权抵押试点发现,这种抵押存在抵押物价值较低、处置难度大、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对政府依赖性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权空转"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核心是要加强制度供给,做实经营权的经济价值,并在推进抵押物处置和交易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建立抵押经营权收储平台,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聂召英 王伊欢
农村电商的兴旺与发展,促使地方政府不断建构关于农村电商的制度内容,以便于为农村电商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基于集体行动理论,以多个电商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农村电商制度供给内容、运行机制与制度困境,探讨农村电商制度供给的创新路径。结果表明,农村电商制度内容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进行建构,从而实现激励内生性力量和建构长效机制的目的,进而以外部供给型和下沉公共品型两种形态进行运作,为农村电商的运行提供了制度基础。但是农村电商制度供给面临着激励机制非正式化、竞争与资本渐趋失控的风险性、电商资源悬浮于需求方等困境。因此,提出地方政府需要进行激励农村电商发展机制正规化、公共服务内容精准化与本土化、构建风险预防与庇护机制等路径创新,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基础和制度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俊峰
文章采用激励理论、合约理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缓慢的原因:农户土地转让激励不足、关系型合约限制了农地转让的发展。只有通过完善农户转让的激励机制,实现由关系型合约向规则型合约的转变,才能真正使农地流转起来。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转让 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中豪
我国农地抛荒现象日益严重,应该说与农地制度有着较深的关联。本文从农地的投入产出太低、农地流转不畅、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某些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农地抛荒的生成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的"新土改"运动献计献策。
关键词:
农地抛荒 生成机理 农地制度 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停
开展农地金融创新,能够唤醒农村沉睡资本,有效缓解农业融资担保难题。虽然农地金融创新的实践探索从未停止,但对其理论基础研究比较薄弱。论文从产权经济学、现代金融学和法学三方面阐述我国农地金融创新的理论困境,以及对应的破解方式。农地的生产价值攀升和农业补贴保证了以独立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市场价值,奠定了农地金融创新的产权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农地抵押权的实现并不会导致农民失地,可以通过强制管理的方式,以农地出租或转包收益清偿债务,农地流转后独立的经营权也因此有担保权能。
关键词:
农地金融 抵押 承包经营权 农地产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停
开展农地金融创新,能够唤醒农村沉睡资本,有效缓解农业融资担保难题。虽然农地金融创新的实践探索从未停止,但对其理论基础研究比较薄弱。论文从产权经济学、现代金融学和法学三方面阐述我国农地金融创新的理论困境,以及对应的破解方式。农地的生产价值攀升和农业补贴保证了以独立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市场价值,奠定了农地金融创新的产权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农地抵押权的实现并不会导致农民失地,可以通过强制管理的方式,以农地出租或转包收益清偿债务,农地流转后独立的经营权也因此有担保权能。
关键词:
农地金融 抵押 承包经营权 农地产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詹小颖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着"金融"本质与"绿色"社会责任、理论上"市场驱动"与实践上"政府主导"两大矛盾悖像。在绿色金融发展实践当中,主要面临以下四个困境:一是绿色金融领域资金价格信号扭曲,市场化定价机制难以形成;二是绿色金融制度有效供给与保障缺失,绿色投资者群体尚待培育;三是环保政策的监管约束力不强,绿色金融有效需求亟待转化;四是绿色金融供给主体较为单一,供需缺口较大。为此,要探索适合于绿色金融特点的商业模式,促进绿色金融领域资金价格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形成;要构建绿色认证、环境信息披露、风险防控等绿色金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惠献波
近年来,我国农地抵押贷款试点的区域越来越多,农地抵押贷款的规模却没有明显增加,供需"双冷"现象十分突出。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农地抵押贷款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在借鉴日本、台湾地区农村土地融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建立抵押贷款模式、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地抵押贷款 困境 路径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艳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地土壤污染所带的消极后果逐渐凸显。我国农地土壤治理需要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农业政策相契合。由此,我国应当正视农地土壤治理所面临的困境,超越原有的治理路径,在解析农地之上农户、集体、国家等多元利益主体并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以"约束——激励"的双重路径实现对农地土壤的治理,并完善农地登记、财政支持等制度加以保障。
关键词:
农地土壤 治理 多元主体 两型农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日 王选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国有农场作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排头兵,除了体制、管理、改革不到位等因素之外,融资难以及农场土地流转难也是制约农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我国现行农地金融制度建设存在明显滞后或缺位,由此导致了生产和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限制了金融资本对农场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有力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锋
农地流转实践在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同时,也使现有农地法律制度的规范能力捉襟见肘。无论转包、抵押、转让,还是入股和出租均不能解决土地流转实践中农户利益和农业企业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均无法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矛盾,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出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是破解农地流转难题的正解。三权分置视阈下,转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仍有存续必要,且转让条件应保持严苛。应区分转包与出租,转包的客体应为物权性的土地经营权,而出租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权,放宽接包方资格条件,使其涵盖所有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锋
农地流转实践在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同时,也使现有农地法律制度的规范能力捉襟见肘。无论转包、抵押、转让,还是入股和出租均不能解决土地流转实践中农户利益和农业企业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均无法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矛盾,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出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是破解农地流转难题的正解。三权分置视阈下,转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仍有存续必要,且转让条件应保持严苛。应区分转包与出租,转包的客体应为物权性的土地经营权,而出租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权,放宽接包方资格条件,使其涵盖所有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