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6)
- 2023(12093)
- 2022(9993)
- 2021(9271)
- 2020(7833)
- 2019(17506)
- 2018(17377)
- 2017(33654)
- 2016(18327)
- 2015(20733)
- 2014(20567)
- 2013(20472)
- 2012(19150)
- 2011(17323)
- 2010(18107)
- 2009(17718)
- 2008(16836)
- 2007(15595)
- 2006(14425)
- 2005(13477)
- 学科
- 济(73501)
- 经济(73388)
- 业(60273)
- 管理(52566)
- 农(47522)
- 企(38463)
- 企业(38463)
- 农业(31494)
- 中国(30430)
- 融(27666)
- 金融(27664)
- 银(27375)
- 银行(27364)
- 行(26508)
- 制(25111)
- 方法(24845)
- 财(23152)
- 业经(22202)
- 数学(21907)
- 数学方法(21702)
- 地方(17313)
- 体(16314)
- 贸(14463)
- 贸易(14444)
- 易(14209)
- 务(13239)
- 财务(13193)
- 财务管理(13158)
- 体制(12690)
- 企业财务(12545)
- 机构
- 学院(259488)
- 大学(255545)
- 济(113112)
- 经济(110593)
- 管理(96988)
- 研究(88142)
- 理学(81225)
- 理学院(80439)
- 管理学(79338)
- 管理学院(78877)
- 中国(78089)
- 财(58153)
- 农(56372)
- 京(54241)
- 科学(48438)
- 中心(44030)
- 所(43800)
- 财经(43728)
- 江(42777)
- 农业(42721)
- 业大(39827)
- 经(39464)
- 研究所(38462)
- 经济学(34563)
- 北京(34474)
- 州(34036)
- 范(32537)
- 师范(32276)
- 财经大学(31899)
- 经济学院(31211)
- 基金
- 项目(158947)
- 科学(124743)
- 研究(124382)
- 基金(113706)
- 家(96877)
- 国家(95913)
- 科学基金(81818)
- 社会(79854)
- 社会科(75365)
- 社会科学(75349)
- 省(63165)
- 基金项目(59877)
- 教育(55991)
- 编号(52997)
- 划(51403)
- 自然(48360)
- 自然科(47100)
- 自然科学(47092)
- 自然科学基金(46250)
- 资助(45665)
- 成果(44441)
- 课题(36713)
- 部(36532)
- 制(36515)
- 发(35862)
- 重点(35626)
- 性(33412)
- 创(33191)
- 国家社会(32943)
- 农(31657)
- 期刊
- 济(137360)
- 经济(137360)
- 研究(84703)
- 中国(63458)
- 农(59624)
- 融(46015)
- 金融(46015)
- 财(44588)
- 农业(39396)
- 学报(35479)
- 管理(34487)
- 科学(34098)
- 教育(29682)
- 大学(29124)
- 学学(27168)
- 业经(26862)
- 技术(22482)
- 财经(22187)
- 问题(19600)
- 经济研究(19304)
- 经(18983)
- 业(18636)
- 农村(15969)
- 村(15969)
- 农业经济(14698)
- 理论(13705)
- 贸(13607)
- 世界(13525)
- 经济问题(13278)
- 版(13170)
共检索到427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新才 陶君道
建立农地金融制度有助于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缺乏抵押品、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难题,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文在分析比较国内外农地金融制度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可行性和现实约束,最后对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提出初步设想。
关键词:
农地金融 土地流转 农地抵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天柱 夏显力 崔卫芳
农地金融制度的欠缺,业已构成农业投资及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瓶颈”约束,并且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影响。本文以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为核心,就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外在动因、功能、目标、方案及支持体系做了初步探讨,并指出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是保证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享有完全所有权的必要条件,同时对建立有效率的农地产权制度和加快农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金融制度 支持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新旺
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随着农地金融制度的推行,农业保险的滞后、农村社会保障的缺失以及土地对中国农户的特殊性使得农业风险很容易转化为经济风险,进而转化为社会风险与伦理道德风险。因此,农地金融制度在目前的中国缺乏可行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者贵昌 朱霁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地制度和土地流转政策的解读,分析了建立农地金融制度的必要性,在学习借鉴国外农地金融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流转 农地金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晓霞
我国的农地金融制度建设从1988年贵州湄潭县的农地金融制度试验开始,发展到目前遍地开花的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本文挑选浙江嘉兴的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和丽水的林权抵押贷款作为案例,将它与贵州湄潭农地金融制度的试验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农地金融制度 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甫韬 朱海就
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有效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以及加快城市化步伐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农地所有权主体事实上的缺位 ,农地的流转缺乏规范等原因 ,农地使用权的流转难以展开。本文探讨以业主所有制为基础建立双重产权制度 ,培育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并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关键词:
农地使用权 流转 农村经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速韬 朱斌 李体欣
美国土地广袤,大型农场、专业化的农业生产高度发达,但农场以家庭为主。日本人多地少,在上世纪和中国几乎同时完成了土改,传统的封建"佃耕农"变成了自耕农,以农户家庭为主的精细化农业比较发达。美日两国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生产,对我国当前的城镇化下的农地制度及农业金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 日本 农地金融制度 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军 高继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选庆 彭小辉
从南宁市凤岭园艺场3500万元征地补偿国债投资案的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缓慢或缺乏是该案发生的制度性根源。通过分析农地金融制度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关系、农地金融制度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农地金融制度与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农业并非天生弱质,它的弱质是一系列社会条件发生作用的结果。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滞后或缓慢是一系列农村经济金融问题的病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云松
论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尹云松建立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深层次改革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阐明笔者的管窥之见,以期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一、建立以农地使用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史卫民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存在着缺乏完备的法律政策保护、完善的流转服务市场、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等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考察,为我国在政府支持、政策优惠、组织机构、法律制度等方面促进农地金融制度的创建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应从完善农地金融的相关立法,加大农地金融的政策扶持,构建农地金融的组织体系,规范农地金融的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农地金融 抵押贷款 组织体系 风险防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俞敏 刘晓芬
本文拟在已有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为主线,对中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中的现实约束及障碍破解进行论述。文章从法律制度建设、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地价格评估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农地金融制度进行了初步方案构想。最后,提出我国农地金融组织体系“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农地金融制度 模式构建 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农地使用制度的变革一直是农村经济改革的主线,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必然要求深化农地使用制度的变革。本文仅试图从理论上对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变革作些探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寒冰 李世平
农地制度改革由来已久,在追求最大制度绩效的前提下,众多的专家曾经尝试了不同的制度方案,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改革观点。关于农地制度改革的种种观点都应从动态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静态的经济运行体制去考虑,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家和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方便与否,因为土地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只有适应于发展的阶段和实际运行的体制,即土地制度供给的功能符合制度需求,才能成为一种有效和交易成本较低的运行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