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1)
2023(8380)
2022(7070)
2021(6703)
2020(5710)
2019(12763)
2018(12908)
2017(25579)
2016(14121)
2015(15913)
2014(15850)
2013(15940)
2012(14925)
2011(13758)
2010(14113)
2009(13795)
2008(13593)
2007(12486)
2006(11543)
2005(10558)
作者
(40869)
(34775)
(34203)
(32660)
(21416)
(16453)
(15343)
(13353)
(13002)
(12267)
(11822)
(11365)
(11029)
(10940)
(10695)
(10445)
(10293)
(9929)
(9904)
(9869)
(8862)
(8665)
(8355)
(7919)
(7815)
(7806)
(7796)
(7606)
(7012)
(6759)
学科
(59337)
经济(59241)
(49033)
(46150)
管理(39560)
农业(30412)
(27301)
企业(27301)
方法(20675)
(19525)
中国(18591)
数学(18475)
数学方法(18331)
业经(18311)
(16270)
(13576)
(12078)
银行(12065)
(11719)
贸易(11712)
(11645)
(11533)
(10785)
地方(10459)
体制(10290)
农业经济(10197)
(10144)
(9959)
金融(9957)
(9860)
机构
学院(209832)
大学(206508)
(92659)
经济(90815)
管理(79703)
研究(71863)
理学(68064)
理学院(67383)
管理学(66492)
管理学院(66138)
中国(58742)
(53232)
(45401)
(43522)
科学(41243)
农业(40499)
(36608)
业大(36000)
财经(34664)
中心(33698)
(33004)
研究所(32439)
(31277)
经济学(27749)
北京(27225)
(25839)
师范(25622)
(25396)
经济学院(25115)
财经大学(25113)
基金
项目(131339)
科学(103685)
研究(100287)
基金(95620)
(82633)
国家(81839)
科学基金(69308)
社会(65186)
社会科(61341)
社会科学(61327)
(51454)
基金项目(51004)
教育(44183)
(42429)
编号(42301)
自然(42119)
自然科(40992)
自然科学(40985)
自然科学基金(40261)
资助(37687)
成果(34681)
(31256)
(30747)
(30534)
(29561)
重点(29360)
课题(28427)
(27075)
国家社会(27024)
(26696)
期刊
(112383)
经济(112383)
研究(64978)
(57612)
中国(46420)
农业(38664)
(33521)
学报(31028)
科学(30387)
管理(26537)
(26327)
金融(26327)
大学(25166)
业经(24132)
学学(24075)
教育(18394)
(17829)
财经(17402)
问题(16978)
技术(16499)
经济研究(15346)
(14859)
农村(14557)
(14557)
农业经济(14208)
世界(11888)
经济问题(11699)
(11694)
(10947)
理论(10347)
共检索到328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志艳  易可君  
对任何一种资源而言 ,不同层次的所有者如果其在产权范畴的基本权属没有得到比较清晰的界定 ,则其作为资源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 ;对任何一种资源而言 ,如果它承担的社会性功能太多 ,而缺乏必要的补偿和维护机制 ,则其承担的所有功能就很有可能日渐萎缩。显然 ,中国农地不完整的产权以及它不可能承担的社会性功能 ,已经成为其作为生产资料发挥重要作用的最大障碍。农地的权属和功能应该成为农地制度变迁的突破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山  王代  潘劲  
耕地在我国是稀缺资源,据统计,从1980~1990年间,农村耕地共减少5447万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国家基建所占用。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及工业化的进程,今后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情况会有增无减。 由于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国家及有关单位在征用时要按规定支付土地征用费,即用一定数量的货币来换取农民拥有的土地资源。农民集体得到货币后,可将货币直接分配给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郑佳佳  何炼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地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农民直接拥有土地所有权、收回农民土地所有权、收回农民土地使用权,以及归还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历史。目前中国走到了必须尽快对农地所有权制度进行改革的阶段,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认知对农地制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信息传递机制、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利益分享主体则是影响政府认知的三个重要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曾宪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最后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每一次农地制度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博弈。第一次变迁所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既促进了效率也体现了公平。第二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表面上看公平有余效率不足,实则是既缺乏效率也不公平。第三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是公平诱因与效率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农地分配、农地调整、农地流转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本质上都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弈。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变迁的方向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亚荣  陈利根  
历史上,我国农地经历了从原始公有制向国有制再到私有制的变迁,而建国后则经历了从耕者有其田到集体所有的变迁。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农地所有权制度的变迁作了分析,并为《物权法》的制定、当前集体农地所有权制度创新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建  汪应宏  毛璐  胡贵  
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户籍制度、农地非农化以及农地制度变迁问题,都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对相关研究综述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背景下人口迁移、农地非农化和农地制度三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就农地制度、户籍制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了政策选择,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暂时的制度安排。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冬泳  
本文从历史的维度详尽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归纳与发掘了其中的历史背景、现实约束,并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将对未来农地非农化制度的创新产生有益的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小平  
文章认为,农地所有权虚化现象是农地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有进一步虚化的必要性。强化承包经营权应从明确承包土地的财产内容入手,淡化承包土地的社会功能,恢复承包土地的生产要素性质等方面来进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西玉  
以家庭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农地制度变迁是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众所周知,中国农村改革是从改变农民同土地的关系、改革土地经营方式入手的,并在短短的几年里,改革遍及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体劳动的制度模式,代之以土地按人承包的家庭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发蔚  赵奕钧  姜军松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过程表明,农户对农地带来的收益与自身付出的成本有着明确的主体认知,文章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深入分析政府与农户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农地制度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公社时期农户积极性受到抑制造成制度变迁成本过高;两权分离时期农户在收益的推动下自发地进行农地制度变革,政府与农户诉求不一致造成协商成本过高;三权分置时期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降低改革成本,但农地“禀赋效应”的影响导致农户协商成本增加。通过演化博弈模型解释了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三个典型阶段,最后提出促进农地制度变迁的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瞿商  
1949年后新中国农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化,政府的制度供给和农民的制度需求从均衡到非均衡再到均衡。本文从制度均衡的角度讨论新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说明农地制度供求均衡与农业经济效率之间的密切相关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力文  
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进程中,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土地占有和分配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农地制度一直是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文章拟从宏观的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和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理清新中国农地制度历次变迁之间的内在逻辑。文章认为,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农地制度的历次变迁都是宏观环境和现实条件制约下的产物,服从于整个国家形势和战略发展的需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姚永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地流转制度经历了从有限放开所有权流转,到有限放开使用权流转,再到全面放开农地流转市场三个阶段;由强调"点"的流转向"面"的集中转变,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不可分割性向淡化所有权、重视使用权的方向转变,受让主体由专业农户向多元主体转变;但是,始终强调农地不得用于非农产业,始终在法制的轨道上实施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