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83)
- 2023(20631)
- 2022(17505)
- 2021(16351)
- 2020(13902)
- 2019(31786)
- 2018(31704)
- 2017(60617)
- 2016(32868)
- 2015(37282)
- 2014(36961)
- 2013(36436)
- 2012(34169)
- 2011(31056)
- 2010(31540)
- 2009(29581)
- 2008(29666)
- 2007(26839)
- 2006(23882)
- 2005(21753)
- 学科
- 济(137328)
- 经济(137153)
- 业(99814)
- 管理(97501)
- 企(76590)
- 企业(76590)
- 方法(55381)
- 农(51875)
- 数学(47756)
- 数学方法(47139)
- 中国(40282)
- 财(37012)
- 农业(34301)
- 业经(33416)
- 制(31935)
- 地方(30604)
- 学(28776)
- 贸(25415)
- 贸易(25394)
- 银(24807)
- 银行(24755)
- 技术(24754)
- 易(24635)
- 行(23770)
- 融(22964)
- 金融(22958)
- 务(21908)
- 财务(21839)
- 财务管理(21777)
- 体(21335)
- 机构
- 学院(474528)
- 大学(473196)
- 济(194479)
- 经济(190268)
- 管理(181365)
- 研究(163152)
- 理学(154750)
- 理学院(152973)
- 管理学(150281)
- 管理学院(149395)
- 中国(127077)
- 京(101327)
- 科学(99448)
- 财(93409)
- 农(89696)
- 所(83576)
- 中心(76274)
- 研究所(75104)
- 江(74844)
- 财经(72589)
- 业大(72167)
- 农业(69424)
- 经(65774)
- 北京(64077)
- 范(63305)
- 师范(62669)
- 州(59168)
- 院(58767)
- 经济学(58468)
- 财经大学(53364)
- 基金
- 项目(308851)
- 科学(243525)
- 研究(226966)
- 基金(223011)
- 家(194629)
- 国家(192912)
- 科学基金(164980)
- 社会(143826)
- 社会科(135992)
- 社会科学(135956)
- 省(122170)
- 基金项目(118011)
- 自然(105992)
- 教育(104560)
- 自然科(103512)
- 自然科学(103480)
- 划(102761)
- 自然科学基金(101658)
- 编号(92740)
- 资助(90294)
- 成果(76459)
- 重点(69858)
- 发(69347)
- 部(68703)
- 创(66775)
- 课题(64801)
- 创新(61999)
- 国家社会(59020)
- 科研(58916)
- 制(58542)
- 期刊
- 济(224494)
- 经济(224494)
- 研究(141501)
- 中国(103924)
- 农(86028)
- 学报(73784)
- 财(73046)
- 科学(70210)
- 管理(67984)
- 农业(57862)
- 大学(56615)
- 教育(53787)
- 学学(53316)
- 融(50329)
- 金融(50329)
- 技术(42005)
- 业经(40021)
- 财经(36010)
- 经济研究(33934)
- 经(30947)
- 问题(30453)
- 业(30297)
- 版(23879)
- 技术经济(23659)
- 贸(22989)
- 科技(22526)
- 理论(21997)
- 图书(21889)
- 统计(21881)
- 世界(21835)
共检索到730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乃安
从土地发展权视角研究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显示,现行的农地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面对土地流转,利益体突破现行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但也不难看出,政府是主要的创新实体,农民的创新能力有限,难以成为最强的创新者。在缺失土地发展权的条件下,农民仍然是城市化进程中主要的利益受损者,这个群体利益的保障最终要靠持有土地发展权,平等参与土地流转来实现。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土地发展权 农地流转 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藏俊梅 王万茂
研究目的:基于现行土地产权体系和农地保护政策体系,分析农地发展权的内涵、归属,确定农地发展权的设定方案并探讨其在农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当前,在中国引入农地发展权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国土地产权体系现状下农地发展权设定方案的提出及其运用,说明了农地发展权可以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弹性手段,将在土地征用、土地储备、土地规划等土地政策的实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发展权 农地保护 土地产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汤志林
本文介绍了我国监管制度困境下的农地征用问题,并从农地发展权为主的产权视角,剖析了对农地征用三大主体监管的制度困境的产权原因。探索监管制度困境的出路——当务之急我国应该创设农地发展权,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优化农地征用监管制度,从而遏制我国农地资产大量流失,保护好国家农地资源。
关键词:
农地发展权 监管制度 困境 优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鸣
中国农地法律制度与经济体制具有高度相关性。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自我发展、关系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发展问题。现有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带有浓厚的"成员权"与"土地型社会保障制度"色彩,存在明显的产权残缺。农地难以实现规模经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所有权,但在现阶段农地二元化制度的背景下,只能从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层面上考虑制度创新,核心是从立法上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
关键词:
农地 承包经营权 物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论文以农地非农发展受限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用地结构和土地财事权视角构建土地发展非均衡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二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确定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求算土地综合非均衡度。基于我国200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较高,但逐年下降;省级层面上,我国土地发展非均衡度的空间差异显著,且非均衡度呈"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或东北、西北地区"逐级递增趋势。此外,论文就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我国财政转移制度改革奠定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论文以农地非农发展受限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用地结构和土地财事权视角构建土地发展非均衡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二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确定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求算土地综合非均衡度。基于我国200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较高,但逐年下降;省级层面上,我国土地发展非均衡度的空间差异显著,且非均衡度呈"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或东北、西北地区"逐级递增趋势。此外,论文就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我国财政转移制度改革奠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财政转移制度有助于减缓土地发展非均衡度,且四大分区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尝试直接量化土地发展非均衡程度,为缓解土地非均衡发展、均衡区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文兰娇 张安录
研究目的:探索地票制度的市场化运作创新机制及其与土地发展权市场、农村土地资产显化的关系。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模型假设演绎法。研究结果:(1)建立了地票制度市场化运作分析框架;(2)构建了土地发展权转移模型,并推导出地票价格应为重庆市城郊分界点城镇建设用地价格;(3)地票价格和土地出让价格存在较大差距,但二者差距小于征地补偿价格与土地出让价格的差距。研究结论:(1)地票制度是利用了土地发展权还原机制,以地票为形式搭建了虚拟指标交易创新制度;(2)地票价格是土地发展权转移价格的体现,当开发总量越小时,发展权转移价格越高;(3)目前地票价格尚不能完全显化土地发展权转移价值,但相对于征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荧
通过梳理耕地保护与非农化配置制度的4个阶段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耕地发展权制度经历了产权从缺失到确定,再到建立起总量控制下的计划命令的配置机制,再到当前朝着经济措施的配置机制转变的发展过程。当前,作为新增耕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机制——浙江指标交易、重庆地票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机制改进了耕地的空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状况,作为现存耕地的发展权的价值补偿机制——成都耕地保护基金机制改进了耕地的产业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状况。然而,现有制度创新依然存在耕地发展权种类设置不完全、产权归属不明晰、权能实现不完善等问题。为此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军 高继宏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一民 林巧文 关旭
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并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种特殊的产权安排决定了农地经营权抵押具有同私有产权抵押不同的经济效果。通过我国各地的经营权抵押试点发现,这种抵押存在抵押物价值较低、处置难度大、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对政府依赖性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权空转"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核心是要加强制度供给,做实经营权的经济价值,并在推进抵押物处置和交易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建立抵押经营权收储平台,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青 刘进梅
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地制度创新的目的不是要危及或取消农村家庭经营,而应是在保持其存在和维护其权益的基础上,使农地制度更具有包容性和扩展性,以适应农业适度规模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需求。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人口较多的国情及土地流转对工业化的依附性,就决定了土地流转不能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中轴制度工具,若政府以政策利好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势必引致逆政策预期的社会风险;而农地合作能够兼顾农业效率提升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成为以工补农、以农稳工的制度联结纽带。农地制度创新就是要建立以农地合作为中轴、联结千家万户家庭经营的农业和农村工业化的政策支持体系,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由农民主导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
土地流转 逆政策预期 农地合作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华星
中国共产党探寻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不管是农村革命,还是计划经济道路,亦或是市场经济改革,首先都发端于农地制度的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尤其是近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构建的农地集体所有制及其农村社会经济,构成了推动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经济基础,既支撑了中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世界独特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守英 王佳宁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遵循。农地制度的完善基本朝向稳定农民与土地关系并使其长期化的方向,旨在形成农民对土地制度的稳定预期。明确集体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各自的权利界定与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创新和实施农地"三权分置"的关键,关乎转型期农地权利体系的重构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集体所有权是农民集体的所有权,土地承包权是赋予集体成员的财产权,土地经营权是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享有的耕作权。"三权"要同等保护,不可偏废。在放活经营权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承包权的产权保护。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地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