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6)
- 2023(9229)
- 2022(7794)
- 2021(7401)
- 2020(6255)
- 2019(14091)
- 2018(14187)
- 2017(27887)
- 2016(15498)
- 2015(17443)
- 2014(17483)
- 2013(17503)
- 2012(16546)
- 2011(15282)
- 2010(15800)
- 2009(15249)
- 2008(15297)
- 2007(14015)
- 2006(12974)
- 2005(11877)
- 学科
- 济(65338)
- 经济(65236)
- 业(51792)
- 农(46736)
- 管理(42996)
- 农业(30814)
- 企(30011)
- 企业(30011)
- 方法(23397)
- 数学(20606)
- 数学方法(20388)
- 制(20379)
- 中国(20034)
- 业经(19400)
- 财(17402)
- 体(14162)
- 银(13015)
- 银行(12993)
- 学(12799)
- 贸(12701)
- 贸易(12694)
- 行(12545)
- 易(12459)
- 发(11590)
- 地方(11385)
- 融(11021)
- 金融(11018)
- 体制(10699)
- 策(10565)
- 农业经济(10374)
- 机构
- 学院(233912)
- 大学(232125)
- 济(100928)
- 经济(98877)
- 管理(87196)
- 研究(82327)
- 理学(74497)
- 理学院(73686)
- 管理学(72551)
- 管理学院(72145)
- 中国(65641)
- 农(58203)
- 财(49342)
- 京(49204)
- 科学(48695)
- 农业(44536)
- 所(42740)
- 业大(39769)
- 研究所(38209)
- 财经(37850)
- 中心(37647)
- 江(37054)
- 经(34193)
- 北京(30841)
- 经济学(30472)
- 范(30340)
- 师范(30078)
- 州(28571)
- 院(28569)
- 财经大学(27530)
- 基金
- 项目(147604)
- 科学(116270)
- 研究(110931)
- 基金(107519)
- 家(93719)
- 国家(92850)
- 科学基金(78073)
- 社会(71576)
- 社会科(67357)
- 社会科学(67339)
- 省(57487)
- 基金项目(57259)
- 教育(49552)
- 自然(48269)
- 划(48169)
- 自然科(47014)
- 自然科学(47000)
- 编号(46213)
- 自然科学基金(46164)
- 资助(42686)
- 成果(38515)
- 部(34412)
- 制(33396)
- 重点(33376)
- 发(32918)
- 农(32598)
- 课题(31577)
- 创(30231)
- 国家社会(29709)
- 性(29296)
- 期刊
- 济(122005)
- 经济(122005)
- 研究(72327)
- 农(61733)
- 中国(50552)
- 农业(41434)
- 学报(36807)
- 财(36312)
- 科学(35602)
- 管理(29296)
- 大学(29091)
- 融(28074)
- 金融(28074)
- 学学(27735)
- 业经(25018)
- 教育(21905)
- 业(19308)
- 财经(19058)
- 技术(18243)
- 问题(18175)
- 经济研究(16767)
- 经(16308)
- 农村(14829)
- 村(14829)
- 农业经济(14350)
- 版(13521)
- 世界(13171)
- 经济问题(12262)
- 贸(12109)
- 技术经济(11385)
共检索到364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曾宪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最后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每一次农地制度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博弈。第一次变迁所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既促进了效率也体现了公平。第二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表面上看公平有余效率不足,实则是既缺乏效率也不公平。第三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是公平诱因与效率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农地分配、农地调整、农地流转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本质上都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弈。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变迁的方向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变迁 公平与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文 许月明 刘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私营"到"公有公营"再到"公有私营"几个历史时期,每一时期的土地改革始终围绕所有权及其派生的经营权、收益权的归属问题展开;从产权角度,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可以分为"产权各项权能统一"时期、"两权分离"时期和"两权分离基础上权利进一步分解"时期。不同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权利重新界定和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对不同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及绩效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对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新的结构演进"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家庭承包责任制 土地流转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王洪晶
新中国成立后,新学制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学前教育制度在70年变迁中历经确立与初步发展期(1949—1977年)、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快速发展期(1978—2009年)、多措并举全面深化改革期(2010年至今)。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将制度变迁置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分析框架,我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逻辑为:宏观层面受政治、经济、信息技术的客观驱动,微观层面受利益相关行动者对公平与优质需求的影响,并在二者共同张力作用下变革。新时代,学前教育制度将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推进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加强学前信息化教育、秉持学前教育公平理念、遵循幼儿本位价值取向,推动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育制度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大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陶志远 周艺歌 徐若霖 金彦平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也是核心制度。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经历了数次波折之后方才建立的。本文通过梳理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轨迹,解读其内在机理与深层次原因。同时,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进行评介并比较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以期为农村土地制度的下一步改革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燕明
中国制度变迁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轨迹研究罗燕明中国经济改革可以视作一个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自觉的制度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行为不是任意的。国家的制度创新要受到初始条件的约束,演进轨迹依赖于改革前的各种制度要素。它在继承初始条件的基础上,铲除旧体制的弊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关键词:
农地制度 产权 合约 渐进性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关键词:
农地制度 产权 合约 渐进性 制度变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姚永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地流转制度经历了从有限放开所有权流转,到有限放开使用权流转,再到全面放开农地流转市场三个阶段;由强调"点"的流转向"面"的集中转变,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不可分割性向淡化所有权、重视使用权的方向转变,受让主体由专业农户向多元主体转变;但是,始终强调农地不得用于非农产业,始终在法制的轨道上实施变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梅星星
本研究借用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体制演变进行分析。首先,将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制度演变总体概括为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分离与合一两个历史时期,监管体制变迁轨迹为"单部门监管—多部门监管—两部门监管",进而逐一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监管体制;其次,对食品安全法规制度的演变轨迹予以分析,认为法规约束的核心问题由食品卫生逐步向食品质量和营养转变;第三,政府监管的内涵演变表明,随着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值的不断降低,社会对食用农产品安全关注侧重点不同,政府监管内涵演变轨迹表现为"数量安全—卫生安全—质量安全—营养与质量并重"。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质量安全 政府监管 制度变迁
[期刊] 征信
[作者]
应瑛 陈海盛 沈满洪
环境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分经济驱动型与社会牵引型两种变迁模式,从信用环境与交易成本耦合交互视角分析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动态轨迹。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相对应,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经历了优良信用环境下制度建立与低交易成本运行、趋劣信用环境下制度局部调整与交易成本上升、高交易成本下制度被动调整与信用环境积累、信用环境牵引制度主动改革与交易成本优化四个阶段。由信用环境牵引并对交易成本适度敏感的环境信用制度,更应注重回应社会需求,强调制度主动性、适应性和动态性,合理确定环境信用制度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的标准、监测和治理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应瑛 陈海盛 沈满洪
环境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分经济驱动型与社会牵引型两种变迁模式,从信用环境与交易成本耦合交互视角分析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动态轨迹。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相对应,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经历了优良信用环境下制度建立与低交易成本运行、趋劣信用环境下制度局部调整与交易成本上升、高交易成本下制度被动调整与信用环境积累、信用环境牵引制度主动改革与交易成本优化四个阶段。由信用环境牵引并对交易成本适度敏感的环境信用制度,更应注重回应社会需求,强调制度主动性、适应性和动态性,合理确定环境信用制度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的标准、监测和治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