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0)
- 2023(13437)
- 2022(10944)
- 2021(10106)
- 2020(8582)
- 2019(19858)
- 2018(19930)
- 2017(40254)
- 2016(21862)
- 2015(24961)
- 2014(25278)
- 2013(25304)
- 2012(23749)
- 2011(21673)
- 2010(22086)
- 2009(21072)
- 2008(21384)
- 2007(19771)
- 2006(17645)
- 2005(16211)
- 学科
- 济(105567)
- 经济(105462)
- 业(67891)
- 管理(60088)
- 农(48026)
- 企(46293)
- 企业(46293)
- 方法(46035)
- 数学(40740)
- 数学方法(40474)
- 农业(31389)
- 中国(29023)
- 财(25491)
- 业经(25349)
- 制(22721)
- 贸(19675)
- 贸易(19666)
- 学(19192)
- 地方(19171)
- 易(19099)
- 银(17883)
- 银行(17851)
- 行(17100)
- 融(16882)
- 金融(16880)
- 体(15820)
- 务(14931)
- 财务(14906)
- 财务管理(14863)
- 发(14519)
- 机构
- 学院(333007)
- 大学(332661)
- 济(147386)
- 经济(144532)
- 管理(127096)
- 研究(111958)
- 理学(108957)
- 理学院(107845)
- 管理学(106304)
- 管理学院(105688)
- 中国(89215)
- 财(69535)
- 京(69261)
- 农(68522)
- 科学(64925)
- 所(57240)
- 财经(55242)
- 农业(52867)
- 中心(52387)
- 研究所(51186)
- 江(50915)
- 业大(50711)
- 经(50181)
- 经济学(46736)
- 北京(43814)
- 经济学院(42468)
- 范(42207)
- 师范(41809)
- 财经大学(40680)
- 州(39995)
- 基金
- 项目(208846)
- 科学(164680)
- 研究(155389)
- 基金(152688)
- 家(131585)
- 国家(130440)
- 科学基金(111332)
- 社会(100843)
- 社会科(95373)
- 社会科学(95345)
- 省(81005)
- 基金项目(80512)
- 教育(70869)
- 自然(68956)
- 划(67412)
- 自然科(67323)
- 自然科学(67305)
- 自然科学基金(66145)
- 编号(64320)
- 资助(62546)
- 成果(52963)
- 部(48381)
- 重点(46893)
- 发(46284)
- 课题(43386)
- 创(42820)
- 国家社会(42139)
- 教育部(41486)
- 人文(40292)
- 创新(40109)
- 期刊
- 济(168965)
- 经济(168965)
- 研究(101400)
- 农(68917)
- 中国(63078)
- 财(52907)
- 学报(50231)
- 科学(46763)
- 农业(45995)
- 管理(43262)
- 融(39110)
- 金融(39110)
- 大学(38879)
- 学学(36875)
- 业经(31625)
- 教育(30277)
- 财经(28775)
- 技术(26916)
- 经济研究(25965)
- 经(24719)
- 问题(24633)
- 业(22517)
- 贸(18571)
- 技术经济(17559)
- 世界(17399)
- 理论(17062)
- 商业(16546)
- 版(16546)
- 经济问题(16058)
- 统计(15873)
共检索到503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具有三方面特征:农地所有权主体的土地权利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弱化、土地产权存在着较大范围的公共域、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不够完整。在这种产权结构约束下,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未来预期收益远高于现期收益,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整个产权结构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会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土地的剩余索取权价值包括社会保障价值、资产投资价值和未来增加价值。由于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农户只能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的小部分,因而农户倾向于采取等待策略,即拥有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发达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綦好东
我国现行农地产权结构的缺陷及重构的实证分析綦好东农地家庭承包制的普遍化并不是农地产权结构变迁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实际上,家庭承包制只是农民在既有制度环境所决定的选择集合中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而家庭承包制所表现的产权分离关系并不是土地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悦蘅 樊敏杰 黄韬
本文尝试将交易成本理论拓展到非典型的农地产权交易中,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索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及其治理问题。首先介绍了关于交易成本和契约治理的基本观点及其拓展,进而分析了征地过程中农地资产专用性的变动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农地集体产权残缺表现及相关的机会主义行为,最后,提出了市场化条件下农地交易契约关系的治理路径。
关键词:
农村土地 资产专用性 市场化 治理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贤磊 仇童伟 钱忠好
本文利用江苏、湖北、广西、和黑龙江四省(区)111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地产权安全性会形成生产性效应、交易价格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进而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农户最终是否流转农地以及流转农地的规模取决于农地产权安全怀所产生的三种效应的叠加影响。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土地承包合同提高了转入户转入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但并不显著影响转出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签订农地流转合同提高了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而农地流转纠纷并不显著影响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应该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强化农民农地流转...
关键词:
农地产权安全性 农地流转市场 农户参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闵桂林
农地流转市场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争论是当前影响农地流转市场化政策准确定位的关键。本着"农民本位"、"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市场正义对其进行辨析,该文断定:农地流转市场化前提是清晰产权或稳定承包权,而非经常性或定期性调整;农地流转市场发展呈现从"有市无场"向"有市有场"渐进转变;"离土不离权"还是"离土又离权"取决于农民自愿与机会成本高低;健全与完善农保,增加补贴,削弱农地保障功能,杜绝以农地换取保障的做法;把握规模"大"与"小"的辩证法,让农民有能力和敢于自觉流转,实现农地适宜经营规模。
关键词:
农地流转市场化 理论与实践 正义辨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阚立娜 李录堂 文龙娇
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有利于解决目前农地流转过程中产权界定不清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农民社会保障无着落等问题。而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直接主体,其意愿在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决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作者以陕西省的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进行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意愿以及产权分配比例的因素。研究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外部环境变量、流转过程变量、农户对流转制度的认知变量以及农村金融可获得性变量对农户的流转意愿和产权分配比例都会有影响。最后作者依据研究结论,从农地流转的制度设计、产权分配比例、农村劳动力有保障转移以及农村金融支持等方面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阚立娜 刘佳 李录堂
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是一种既能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又能释放土地融资功能,同时还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农地流转模式。足够的金融支持是实现农地市场化流转的前提和保障。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决定了农地流转效率的高低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进而决定了农地财产功能的实现程度。本文探讨了农地流转与农村金融支持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的金融支持原则和金融支持体系的基本框架,即构建一套完整的农地流转金融支持体系,包括建立以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合作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为辅的组织体系、以土地规模化公积金和农地抵押贷款为主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以及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体系和健全的政府支撑体系。
关键词:
金融支持 农地产权 比例化流转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钱忠好
农地产权科层包括三个层次,即国家层次、集体层次、农户层次。国家层次规定整个农地的制度框架,集体层次负责当地农地的经营管理,农户层次具体实施承包土地的占用。三个层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权科层系统,其效率取决于各个层次产权内容的静态安排,也取决于系统的动态演化。运用农地产权科层模型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三个层次都存在问题,整个科层系统的动态演化功能也严重弱化。解决方法是提高农户层次的产权质量,约束集体层次的产权边界,提升国家层次的规则等级。
关键词:
农地产权 产权科层 规则系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洪闫华 何洪涛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是18世纪末以来全球经济市场化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英国在18———19世纪的议会圈地中成就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农业经济体。但英国在议会圈地以前的敞田农业经济却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缺乏经济绩效。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视域重新探讨这一问题,分析了敞田农业的合理性及其瓦解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敞田农业 议会圈地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群峰
根据2003~2013年28个省份《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和土地流转网实际流转交易数据设计农地市场化测算指标,利用Hansen(1999)提出的面板门槛模型回归方法,考察了农地市场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农地市场化水平跨越相应门槛值的省份,农地市场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否则,农地市场化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敏 李琴
本文利用广东省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对农地流转的动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和非农收入比例增加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动因,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可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另外,地权稳定预期有利于农地流转,农户土地资源禀赋和当地政策导向影响农地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文晶 罗必良
本文构建"农户土地产权—农地禀赋效应—农地流转行为"的概念模型,目的在于揭示农地流转抑制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农户普遍存在的禀赋效应是抑制农地流转的重要根源;而且,农户禀赋效应还具有人格依赖性、生存依赖性、情感依赖性以及流转对象的依赖性;农地流转市场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要素市场,而是包含了亲缘、人情关系在内的特殊市场;农地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人格化财产,并由赋权的身份化(成员权)、确权的法律化(承包合同)、持有的长久化(长久承包权)而使财产的人格化程度不断增强;赋予农民以土地财产权、推进农地资本化将有效弱化农户对农地生产性收入的依赖,有利于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地流转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