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8)
- 2023(7798)
- 2022(6862)
- 2021(6530)
- 2020(5854)
- 2019(13630)
- 2018(13805)
- 2017(28212)
- 2016(15492)
- 2015(17811)
- 2014(18099)
- 2013(18400)
- 2012(17517)
- 2011(16071)
- 2010(16453)
- 2009(15860)
- 2008(16134)
- 2007(15085)
- 2006(13522)
- 2005(12193)
- 学科
- 济(72456)
- 经济(72393)
- 业(49077)
- 农(46320)
- 管理(38936)
- 方法(30509)
- 农业(30288)
- 数学(27794)
- 数学方法(27604)
- 企(27433)
- 企业(27433)
- 中国(19514)
- 业经(17878)
- 制(17182)
- 财(16512)
- 贸(14208)
- 贸易(14199)
- 易(13881)
- 地方(13394)
- 银(12611)
- 银行(12588)
- 学(12512)
- 行(12068)
- 体(11396)
- 发(10927)
- 融(10464)
- 金融(10462)
- 策(10132)
- 农业经济(10081)
- 技术(9585)
- 机构
- 学院(235520)
- 大学(232697)
- 济(102686)
- 经济(100564)
- 管理(89319)
- 研究(79538)
- 理学(76285)
- 理学院(75517)
- 管理学(74401)
- 管理学院(73985)
- 中国(64283)
- 农(59599)
- 京(48724)
- 科学(47806)
- 财(47344)
- 农业(45921)
- 所(41944)
- 业大(40760)
- 中心(38518)
- 研究所(37615)
- 财经(37172)
- 江(36871)
- 经(33557)
- 经济学(31065)
- 北京(30743)
- 范(29578)
- 师范(29327)
- 州(28941)
- 经济学院(28377)
- 农业大学(28075)
- 基金
- 项目(145416)
- 科学(112734)
- 研究(108969)
- 基金(103738)
- 家(89489)
- 国家(88642)
- 科学基金(74140)
- 社会(68389)
- 社会科(64338)
- 社会科学(64312)
- 省(57995)
- 基金项目(55604)
- 教育(48510)
- 划(47692)
- 编号(47055)
- 自然(45729)
- 自然科(44528)
- 自然科学(44513)
- 自然科学基金(43697)
- 资助(42155)
- 成果(38616)
- 农(33469)
- 部(33441)
- 发(32861)
- 重点(32394)
- 课题(30936)
- 创(29669)
- 性(28389)
- 教育部(27884)
- 创新(27791)
- 期刊
- 济(120370)
- 经济(120370)
- 研究(69320)
- 农(62612)
- 中国(45237)
- 农业(42019)
- 学报(36995)
- 财(35125)
- 科学(33952)
- 大学(28337)
- 融(28119)
- 金融(28119)
- 学学(27013)
- 管理(26973)
- 业经(25615)
- 业(19915)
- 教育(19877)
- 技术(19023)
- 问题(18415)
- 财经(18323)
- 经济研究(17161)
- 经(15657)
- 农村(14623)
- 村(14623)
- 农业经济(14240)
- 版(13190)
- 经济问题(12751)
- 世界(12740)
- 技术经济(12698)
- 理论(12623)
共检索到357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钱忠好
农地产权科层包括三个层次,即国家层次、集体层次、农户层次。国家层次规定整个农地的制度框架,集体层次负责当地农地的经营管理,农户层次具体实施承包土地的占用。三个层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权科层系统,其效率取决于各个层次产权内容的静态安排,也取决于系统的动态演化。运用农地产权科层模型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三个层次都存在问题,整个科层系统的动态演化功能也严重弱化。解决方法是提高农户层次的产权质量,约束集体层次的产权边界,提升国家层次的规则等级。
关键词:
农地产权 产权科层 规则系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綦好东
我国现行农地产权结构的缺陷及重构的实证分析綦好东农地家庭承包制的普遍化并不是农地产权结构变迁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实际上,家庭承包制只是农民在既有制度环境所决定的选择集合中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而家庭承包制所表现的产权分离关系并不是土地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广瑞 刘刚
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农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制度实现了创新,家庭经营制度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地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管理效率提高。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农地产权界定不清、所有权保障不力,家庭经营制度存在内在矛盾,农地资源配置不合理与流转机制不完善等方面。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合理性 缺陷与不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具有三方面特征:农地所有权主体的土地权利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弱化、土地产权存在着较大范围的公共域、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不够完整。在这种产权结构约束下,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未来预期收益远高于现期收益,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整个产权结构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会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土地的剩余索取权价值包括社会保障价值、资产投资价值和未来增加价值。由于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农户只能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的小部分,因而农户倾向于采取等待策略,即拥有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发达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志勒 姚顺波
利用查林的"制度科层概念模型"分析了本轮集体林权改革前后我国集体林产权的科层结构及各科层的行为规则,认为目前我国集体林产权分为国家、集体和私人三个层次。国家层次应通过实施差别限额采伐及减免税费还权于民,并严格规定、限制集体层次的行为;同时通过国家财政补贴集体组织,避免其迫于财政压力侵害私人层次权益,使之能够放权于民,从而使私人层次得到相对完整的集体林产权,激发其林业经营积极性,促进集体林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集体林 产权 科层行为规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晓达
目前农地征用中的严重问题进一步说明 ,必须与时俱进地将现行农地集体所有权的权能返还给农户 ,建立一部能够体现宪法基本精神、农户拥有农地所有权、市场配置农地资源、又接受国家政策干预的农地产权法。这是当前“三农”形势与国家长治久安最紧迫的需要 ,也是为我国及世界各国长期实践所证明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农地 所有权 市场配置 国家干预 产权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綦好东
我国农地产权结构重构的目标和原则綦好东(山东农业大学经贸学院)(一)农地产权结构重构的目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农地产权结构重构的目标应是:产权明晰、长期有效、市场化流转。1.产权明晰: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产权明晰”就是明确地界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锐
文章认为,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并没能唤发出农民的强烈生产热情,相反一定程度上贬损和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土地运行机制和扭曲也破坏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益,因此,处于这样的生产要素结构中的农业经济显然很难获得高额的边际报酬,基于如此种种问题,并吸取理论界相关的积极成果,作者提了新型农业制度的设计和构想:其目标原则为"弱化集体所有权、盘活农民永久使用权、强化国家宏观调控权";土地制度新形式为"农民永包制、单嗣继承制下的家庭农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文锋
本文运用土地抵押信贷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型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力提高土地产权权能,可以提升土地抵押价值,提高农户信贷能力,缓解农村金融贫乏,增加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
关键词:
农地经营权 抵押融资 可行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延廷
我国农地产权主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如农地产权主体的法律内涵不清、农地产权主体缺位和农地产权主体利益虚化。缺陷引致了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行为和农地产权程序等方面的不正义。因此,我国农地产权主体必须重构,即借鉴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方法,将现有的农民集体作农地股份合作社法人式的改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月蓉 李永清
农地产权制度不仅影响土地资源配置及其效率,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土地征收冲突的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土地征收过程中征收权的扩张和农地产权的缺位。分析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程序,农村土地产权的缺位集中表现在:公共利益模糊、产权主体参与程度不够深入、补偿机制不合理、救济途径缺失。最后,从保障农地产权的角度提出我国农地征收制度的完善必须在理念上确立制约征收权、保障农地产权的立法精神,在法律程序的设计上必须强化对征收权的制约和农地产权的保障。
关键词:
农地征收 征收权 农地产权 缺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不同的产权结构决定着经济当事人不同的经济行为,进而形成不同的制度绩效。本研究根据1978~2008年中国农地产权改革的经验事实及面板数据,分析农地产权结构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地产权结构沿着不断强化农民土地产权的方向演进。无论是土地使用权,还是土地收益权或土地交易权,在政策指向上都更多地指向了农民,呈现出不断强化农民土地产权的特征。由于与第一轮土地承包政策相比,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赋予了农民更多的农地产权,因而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更利于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其制度绩效相应地优于第一轮土地承包政策。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结构,...
关键词:
农地产权 结构变迁 农业增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光海 谢保鹏 陈英 裴婷婷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地转出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的关键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和降低交易成本对促进农地转出具有重要作用。为揭示农地产权权能强度对农地转出的影响机理,本文构建“农地产权权能强度—交易成本—农地转出”的理论框架,基于297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验证三者关系。结果表明,农地产权权能强度对农户农地转出的总体效应呈显著正向影响,交易成本由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构成,资产专用性中非农就业比指标的中介作用路径不显著,其他维度下的指标在农地产权权能强度与农地转出间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要充分落实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强化农地产权权能。同时,完善中介机构、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关注务农老龄化、农户“待地而沽”等现状,同时规范农地流转管理是减少交易成本促进农地转出的必由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