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1)
2023(6952)
2022(5921)
2021(5724)
2020(4906)
2019(11037)
2018(11288)
2017(23135)
2016(12344)
2015(14274)
2014(14511)
2013(14865)
2012(14291)
2011(13162)
2010(13522)
2009(13040)
2008(13187)
2007(12300)
2006(11341)
2005(10218)
作者
(36657)
(31131)
(30781)
(29221)
(19153)
(14907)
(14046)
(12160)
(11519)
(11093)
(10341)
(10061)
(9796)
(9733)
(9350)
(9303)
(9240)
(9031)
(8981)
(8646)
(7976)
(7698)
(7682)
(7123)
(7086)
(7021)
(6970)
(6671)
(6337)
(6214)
学科
(61767)
经济(61708)
(45775)
(42652)
农业(30028)
管理(29031)
方法(22913)
(22210)
贸易(22198)
(21626)
(20812)
企业(20812)
数学(19788)
数学方法(19614)
业经(18071)
中国(17264)
(14047)
地方(13641)
(10779)
产业(10436)
(10405)
(10404)
银行(10395)
农业经济(10148)
(10061)
(9791)
技术(9283)
(9247)
(9055)
农村(9045)
机构
学院(194215)
大学(188572)
(92075)
经济(90487)
管理(73423)
研究(65091)
理学(62758)
理学院(62224)
管理学(61377)
管理学院(61064)
中国(52746)
(49896)
(39213)
(39100)
农业(38058)
科学(36436)
(33339)
业大(32976)
财经(30642)
中心(30380)
(30105)
研究所(29499)
经济学(27559)
(27517)
经济学院(25209)
北京(24586)
经济管理(23946)
(23739)
(23507)
师范(23332)
基金
项目(116169)
科学(90573)
研究(90378)
基金(83024)
(70355)
国家(69668)
科学基金(58570)
社会(58465)
社会科(55166)
社会科学(55156)
(46586)
基金项目(43917)
编号(39034)
教育(38503)
(36808)
自然(33885)
资助(33849)
自然科(33000)
自然科学(32994)
自然科学基金(32400)
成果(31360)
(29187)
(28177)
(26769)
课题(25448)
重点(25194)
发展(24028)
国家社会(23995)
(23977)
(23766)
期刊
(111501)
经济(111501)
研究(59144)
(55180)
中国(38399)
农业(37473)
学报(27160)
(26188)
科学(25969)
业经(25370)
管理(23889)
(23116)
金融(23116)
大学(22158)
学学(21268)
问题(18205)
(17180)
(16649)
经济研究(16303)
技术(16136)
教育(15120)
财经(14848)
农业经济(14224)
农村(14020)
(14020)
国际(13848)
(12950)
世界(12916)
经济问题(11962)
技术经济(11140)
共检索到303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余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晶  
本文利用HS分类方法将农产品分成24大类,分别计算了每类农产品和总体农产品从1996-2005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农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农产品10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天宝  王云凤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对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模式的主要特征和演变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对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利用描述性统计、RSCA指数的类别分析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规模、结构、格局和流向等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和增长方式的不合理、大多数农产品比较优势较弱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宁宁  吕新业  白描  
文章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G-L指数,从分类和行业两个角度,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中国农产品贸易仍然以由资源禀赋所主导的产业间贸易方式为主,但在某些农产品的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方式已经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并且未来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地,考虑产业内贸易的特殊性,建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客观存在,并且其有助于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因此,发展纵向一体化合作,力求在产品差异化竞争中取胜,是刺激产业内贸易增长,进而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梅  
中俄农产品贸易是两国贸易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两国在农业产品品种、生产潜力、农业资源、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贸易潜力特别巨大。不断发展的中俄农产品贸易能够促进两国农业机械、农业科技、农业劳务等方面的合作。但两国贸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不同,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通过研究和分析,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推动两国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雪  崔振东  
农产品贸易状况对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减少一体化过程中的阻力。本文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和以静态、动态以及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中日韩三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表明中国与日韩之间农产品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日韩间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日、中韩之间的贸易变动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且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雪  
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工具对中国和印度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优势和互补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印农产品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印度农产品较中国农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某些类别的产品上,中印两国都具有比较优势,例如新鲜或冷冻鱼,具有相似比较优势的产品竞争较为激烈;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但是现实贸易中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文娟  朱宏登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对东盟各国农产品进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而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本文采用G-L指数、BrüeLhart指数、thom&mc DoweLL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对2009—201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马在农产品贸易中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总体上产业内贸易的作用有所上升;而在产业内贸易中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米利群  
本文结合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基于2000-2007年中韩农产品进出口数据,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从加大技术投入、形成规模经济等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与韩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春晓  张扬  于茂荣  
中韩两国的地理位置十分相近,饮食与生活习惯相似,中国现已成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文章运用G-L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测度2000—2014年间中韩两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显示,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两国间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增量变化主要来源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文章针对进一步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提出增强中国农产品在韩国的品牌效应,努力消除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消极影响,建立中韩农产品贸易预警机制,优化合作协调制度等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巧娟  李淑贞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在2001—2010年大体上得到了稳步的增长,且其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增长到2010的16%,东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运用格鲁贝尔-洛伊德(G-L)指数和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1—2010年中国和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而且贸易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保持平稳中有所上升。最后,通过对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宏  胡春叶  
本文主要从产业内分工的角度出发,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AE法,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对美竞争力状况和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相应的结论得出不断提高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改善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珊妮  林文维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2001—2011年农产品双边贸易进行了分析,测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了影响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收入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是影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经济自由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警惕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同时,应调整农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依靠高新技术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萧消  黄佛君  马莉  邱畅坤  尚玉涛  
本文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1992—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具有递进关系的GL、BI、TM和TC指数就中国与南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构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与南亚农产品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波动性较大,易于转化为产业间贸易,总体上中国与南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现不稳定性的增长发展态势。中国与南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较明显,在贸易结构方面总产业内贸易和总产业间贸易呈现"低—高—低"和"高—低—高"的态势,且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因此,应从多方面提升中国与南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允卫  
内容提要对中泰两国1996—2003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表明,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结构呈现出很强的互补性。但是,2002—2003年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变动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且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一变化是否会成为今后的主导贸易形式尚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