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9)
- 2023(14871)
- 2022(12970)
- 2021(12309)
- 2020(10292)
- 2019(23770)
- 2018(23830)
- 2017(46939)
- 2016(25422)
- 2015(28514)
- 2014(28758)
- 2013(28956)
- 2012(26624)
- 2011(24311)
- 2010(24402)
- 2009(22621)
- 2008(22300)
- 2007(19932)
- 2006(17711)
- 2005(15909)
- 学科
- 济(105840)
- 经济(105726)
- 业(76338)
- 管理(69068)
- 企(53564)
- 企业(53564)
- 农(48894)
- 方法(47717)
- 数学(42135)
- 数学方法(41743)
- 农业(32150)
- 中国(28925)
- 财(26037)
- 业经(25587)
- 贸(24205)
- 贸易(24194)
- 易(23686)
- 制(22762)
- 学(21224)
- 地方(19887)
- 银(18432)
- 银行(18384)
- 行(17657)
- 融(17352)
- 金融(17351)
- 技术(16313)
- 理论(15592)
- 体(15454)
- 务(14899)
- 财务(14837)
- 机构
- 大学(371155)
- 学院(370831)
- 济(155522)
- 经济(152351)
- 管理(147447)
- 理学(127634)
- 理学院(126327)
- 研究(125162)
- 管理学(124321)
- 管理学院(123672)
- 中国(97208)
- 京(78665)
- 科学(75511)
- 农(75361)
- 财(71461)
- 所(63688)
- 业大(59858)
- 农业(58261)
- 研究所(57605)
- 中心(57268)
- 财经(57246)
- 江(53833)
- 经(52188)
- 北京(49623)
- 经济学(46721)
- 范(46640)
- 师范(46227)
- 院(43983)
- 州(43558)
- 财经大学(42524)
- 基金
- 项目(247679)
- 科学(194424)
- 研究(181456)
- 基金(180840)
- 家(157620)
- 国家(156298)
- 科学基金(133534)
- 社会(115028)
- 社会科(108825)
- 社会科学(108795)
- 基金项目(96197)
- 省(95729)
- 自然(86468)
- 自然科(84438)
- 自然科学(84417)
- 自然科学基金(82916)
- 教育(81769)
- 划(79946)
- 资助(75023)
- 编号(74445)
- 成果(60191)
- 部(56095)
- 重点(54476)
- 发(52915)
- 创(50937)
- 课题(49850)
- 教育部(47756)
- 创新(47532)
- 国家社会(47340)
- 科研(47272)
- 期刊
- 济(173166)
- 经济(173166)
- 研究(111964)
- 农(74997)
- 中国(69011)
- 学报(59860)
- 科学(54853)
- 管理(51397)
- 财(51283)
- 农业(50851)
- 大学(45738)
- 学学(43430)
- 融(41415)
- 金融(41415)
- 教育(34940)
- 业经(32238)
- 技术(29885)
- 财经(28141)
- 经济研究(26455)
- 问题(24580)
- 业(24485)
- 经(23951)
- 贸(19463)
- 理论(19255)
- 技术经济(18443)
- 版(18134)
- 世界(17623)
- 实践(17502)
- 践(17502)
- 科技(17262)
共检索到551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媛媛 王传美
本文基于豆粕、橡胶等8种主要农产品期货主力合约的日度交易信息,以FHT价差作为流动性代理,度量了合约上市以来流动性的历史演化,并构建了滚动协整、VEC模型与时变Copula模型以探讨流动性的"跨品种"溢出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农产品期货品种间流动性变动呈现"同涨共跌"的态势,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增大了玉米、棉花等期货市场的风险敞口;第二,油脂类期货(豆油、棕榈油等)是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跨品种"传递网络的主导品种,对流动性系统风险的感知能力较强;第三,极端事件往往会导致市场间流动性依赖偏离常态,其中正冲击作用下市场联合利好是短暂、易逝的,而负冲击下流动性的联合下跌是一种"常态化"事件。因此,本文的研究为从源头上防控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风险及其"跨品种"传染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俊喜 郭晓利
在梳理已有的关于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格局、换手率及期货与现货市场规模等比较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农产品期货存在以下特点:(1)中期月份合约活跃、且活跃月份不连续;(2)换手率高、且波动性大;(3)期货成交量(或持仓量)与现货规模比基本上远远低于美国同一品种。本文提出针对性建议:(1)应着重引进和培育机构投资者(尤其买方机构投资者和产业客户),改进和完善投资者结构;(2)应创新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引导投资者交易行为由短线交易向中长线交易转变,改进和完善持仓结构;(3)应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完善梯度风险控制等相关制度,促进活跃月份向近月转移,形成连续月份活跃。
关键词:
农产品期货 流动性 换手率 机构投资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媛媛 王传美
流动性是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生命力和期货市场资源配置的润滑剂。利用2016-2018年实时交易记录,以有效价差作为流动性的代理变量,发现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呈现日内(倒)U-型与周内(倒)V-型分布特征。基于此,分别构建了带有"日内效应"的量价关系回归模型与带有"周内效应"的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从信息成本与风险溢价视角实证探讨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对价格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开盘/收盘期间,农产品期货交易量对价格变化产生长期、不可逆的冲击,这是交易活动中的信息效应大于流动性效应的结果,其中夜盘交易的价格效应小,因此具有平滑价差与分担风险的作用。第二,农产品期货超额收益中包含对流动性的风险补偿,但呈现出显著的周期性特征,其中"流动性溢价"现象与交易的"规模效应"同步出现于周一,这主要源于每周伊始的信息释放与加仓需求。因此,通过增加规模交易占比、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扩大夜盘交易品系等途径切实维护市场流动性的合理稳定,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在资源配置与价格发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建玲 查婷俊
本文首先通过对流动性风险的内生因素与外生因素进行理论分析,认为热钱是当前引起我国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外生影响因素,收益率是主要内生因素。基于这两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进行探究,选取实际数据对热钱与期货价格波动率的因果关系以及收益率、持仓量、成交量的波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媛媛 王传美
流动性是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生命力和期货市场资源配置的润滑剂。利用2016-2018年实时交易记录,以有效价差作为流动性的代理变量,发现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呈现日内(倒)U-型与周内(倒)V-型分布特征。基于此,分别构建了带有"日内效应"的量价关系回归模型与带有"周内效应"的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从信息成本与风险溢价视角实证探讨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对价格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开盘/收盘期间,农产品期货交易量对价格变化产生长期、不可逆的冲击,这是交易活动中的信息效应大于流动性效应的结果,其中夜盘交易的价格效应小,因此具有平滑价差与分担风险的作用。第二,农产品期货超额收益中包含对流动性的风险补偿,但呈现出显著的周期性特征,其中"流动性溢价"现象与交易的"规模效应"同步出现于周一,这主要源于每周伊始的信息释放与加仓需求。因此,通过增加规模交易占比、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扩大夜盘交易品系等途径切实维护市场流动性的合理稳定,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在资源配置与价格发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蓓 齐中英
期货市场效率的实证研究是期货市场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本文采用方差比方法并结合单位根方法,对我国07年以后上市的农产品期货新品种棕榈油、菜籽油及早籼稻期货市场的效率进行了随机游走检验,结果表明:这3个农产品新品种期货市场均满足随机游走假设,全部达到了信息弱式有效。这一实证结果说明,农产品期货新品种上市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市场整体运行规范,稳步发展,在扶持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农产品期货新品种的成功上市、有效运行,无疑为进一步农产品期货新品种的推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
农产品期货 产品期货 期货市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丁存振 王赞
深入探究大变局下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溢出效应,不仅有助于理解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的关系,而且对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监测及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新发展的基于TVP-VAR模型的时变频域溢出指数方法和基于QVAR模型的分位数溢出指数方法,多维度分析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溢出效应,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平均溢出水平为21.25%,主要由短期溢出效应主导,短期溢出水平是长期溢出水平的3.4倍,且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溢出效应在极端事件冲击下更大,极端状态下溢出水平是正常状态下溢出水平的4倍;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溢出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对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溢出水平是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对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溢出水平的2倍;中国各农产品期货受到美国农产品期货的溢出水平均高于受到国内其他品种期货的溢出水平,其中,市场调控较小、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的食糖、豆粕、棉花等农产品期货与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联动性较强;在市场基本面机制和市场传染机制共同作用下,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溢出效应主要受到国际农产品库存、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
农产品期货 溢出效应 传导机制 频域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玉晶 宋林 王锋
随着金融市场关联度的加深,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在加强。本文作者通过离散小波变换技术对期货数据进行去噪与重构,采用VAR(6)-GARCH(1,1)-BEKK模型分析了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我国主要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小麦期货、大豆期货、玉米期货、棉花期货)的波动溢出关系。研究发现,原油期货市场与农产品期货市场均存在自相关性,且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其中,原油期货与玉米期货、大豆期货均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原油期货与小麦期货仅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原油期货与棉花期货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监管框架,降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累积程度,防止农产品...
关键词:
原油期货 农产品期货 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小艳 张宗成
在弱式有效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中,期货品种应该是规范成熟的品种,它们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有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本文利用协积检验技术,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证实郑麦与连豆的期货价格序列和现货价格序列之间不仅有协积关系,而且协积向量为(1,-1),有力地证实了郑麦与连豆期货市场在风险溢价条件下均呈弱式市场有效状态。
关键词:
期货价格 现货价格 协积 风险溢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方俊芝 马冠群
本文锚定农产品期货市场分散风险与价格发现功能,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基差分解为出发点,指出F-F模型估计量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修正,建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溢价因素和预期功能因素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日趋成熟,绝大多数品种能够探寻风险溢价和体现预期功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慧莲 熊涛 李崇光
本文将SADF方法引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对13个主要农产品期货品种进行价格泡沫检验,并从泡沫长度、持续时间、泡沫性质和价格波动等方面对价格泡沫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价格泡沫的品种差异性,以期全面系统地把握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泡沫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的泡沫持续时间差异明显,泡沫主要出现在2003—2004年和2007—2011年,正泡沫无论从数量还是天数上都明显多于负泡沫,正泡沫存续期间价格波动较负泡沫更剧烈,泡沫存续期间价格波动程度与泡沫长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期货品种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巍华 王伟
探索期货品种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关系对于风险防范和套期保值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农产品,大豆、豆油与豆粕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期货价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对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大连商品交易所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两种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为研究对象,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对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进行实证分析,充分说明三类期货的跨品种套利具有良好的操作空间;进而对套利操作策略进行详细说明和实际模拟演示,并取得良好的套利模拟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引导大豆压榨企业参与期市套保,以降低投资风险,利用跨商品套利实现价格的理性回归。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巍华 王伟
探索期货品种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关系对于风险防范和套期保值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农产品,大豆、豆油与豆粕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期货价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对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大连商品交易所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两种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为研究对象,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对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进行实证分析,充分说明三类期货的跨品种套利具有良好的操作空间;进而对套利操作策略进行详细说明和实际模拟演示,并取得良好的套利模拟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引导大豆压榨企业参与期市套保,以降低投资风险,利用跨商品套利实现价格的理性回归。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巍华 王伟
探索期货品种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关系对于风险防范和套期保值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农产品,大豆、豆油与豆粕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期货价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对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大连商品交易所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两种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为研究对象,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对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进行实证分析,充分说明三类期货的跨品种套利具有良好的操作空间;进而对套利操作策略进行详细说明和实际模拟演示,并取得良好的套利模拟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引导大豆压榨企业参与期市套保,以降低投资风险,利用跨商品套利实现价格的理性回归。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林乐慧 王庆石
本文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期(2004年9月—2007年12月)、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时期(2008年1月—2014年12月)和国际金融危机后三个时间阶段183个月的12 898条数据为样本,对比分析我国7个农产品期货和9个工业品期货跨2月、跨4月和跨6月合约的价格和收益率数据。研究发现:在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工农业品期货的风险溢价表现不同,且均有别于商品期货既有研究得出的系统性风险溢价;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溢价解释因子组合无法分别解释工农业品期货的风险溢价。这一发现为我国商品市场风险溢价的板块差异性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政策差异性研究做了有益补充。未来我国的行业政策应坚持市场化方向,在保证国内大宗商品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保持定价机制合理、金融市场运转良好;重视期货市场,尤其是期限结构方面在政策效果反馈中的作用,不断探索和完善大宗类产业政策起效的精准度,评估政策对相关价格和衍生品的影响程度与影响路径,更好地发挥商品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