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6)
- 2023(9852)
- 2022(8042)
- 2021(7400)
- 2020(6414)
- 2019(14189)
- 2018(14293)
- 2017(28451)
- 2016(15303)
- 2015(17002)
- 2014(16835)
- 2013(17044)
- 2012(15695)
- 2011(14029)
- 2010(14389)
- 2009(14052)
- 2008(14217)
- 2007(13071)
- 2006(11998)
- 2005(10942)
- 学科
- 业(82401)
- 济(71586)
- 经济(71494)
- 企(65041)
- 企业(65041)
- 管理(56148)
- 农(45279)
- 方法(30548)
- 农业(29952)
- 业经(28037)
- 财(24072)
- 数学(23222)
- 数学方法(23113)
- 中国(19455)
- 制(17994)
- 务(17053)
- 财务(17048)
- 财务管理(17028)
- 企业财务(16076)
- 技术(15986)
- 策(15097)
- 体(13889)
- 贸(13549)
- 贸易(13539)
- 划(13328)
- 易(13267)
- 和(12511)
- 银(11485)
- 银行(11472)
- 行(11102)
- 机构
- 学院(232142)
- 大学(224077)
- 济(106161)
- 经济(104365)
- 管理(96279)
- 理学(82772)
- 理学院(82067)
- 管理学(81172)
- 管理学院(80764)
- 研究(71617)
- 中国(60948)
- 农(51705)
- 财(50027)
- 京(45887)
- 科学(40699)
- 农业(39282)
- 财经(39251)
- 业大(36961)
- 江(36282)
- 所(35736)
- 经(35522)
- 中心(33962)
- 经济学(31769)
- 研究所(31760)
- 经济管理(29061)
- 经济学院(29035)
- 财经大学(28415)
- 北京(28329)
- 州(28141)
- 商学(26831)
- 基金
- 项目(145449)
- 科学(116943)
- 研究(109673)
- 基金(108004)
- 家(92040)
- 国家(91079)
- 科学基金(80150)
- 社会(73879)
- 社会科(69842)
- 社会科学(69824)
- 省(58301)
- 基金项目(58102)
- 自然(49590)
- 自然科(48441)
- 自然科学(48431)
- 自然科学基金(47620)
- 教育(47241)
- 划(46173)
- 编号(44933)
- 资助(42389)
- 业(35690)
- 成果(34455)
- 创(33379)
- 部(33159)
- 发(32793)
- 重点(31375)
- 国家社会(30822)
- 创新(30382)
- 制(30275)
- 农(29891)
- 期刊
- 济(127256)
- 经济(127256)
- 研究(67249)
- 农(55102)
- 中国(42753)
- 财(39409)
- 管理(37358)
- 农业(36949)
- 科学(31587)
- 学报(30365)
- 业经(28063)
- 融(26839)
- 金融(26839)
- 大学(24748)
- 学学(23990)
- 技术(20145)
- 财经(19613)
- 业(18814)
- 问题(18234)
- 经济研究(18112)
- 经(16910)
- 技术经济(14498)
- 农村(14203)
- 村(14203)
- 农业经济(13947)
- 教育(13486)
- 世界(12998)
- 商业(12687)
- 贸(12548)
- 经济问题(12425)
共检索到352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李谷成
为了准确把握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选取1997—2013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讨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动态演进情况,进一步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讨论了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农业化肥投入、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这四类污染源的产生量以及他们产生的氮、磷和化学需氧量三类污染物逐年增长,其中畜禽养殖的贡献最大。2)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地区,在空间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海鹏 张俊飚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把握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规律,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管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成途径,确定农业面源污染的评价指标,并利用该指标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序特征,发现1985~2005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线性增长特征、阶段加速特征和农资污染为主特征。文章分析了2006~2007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分布的空间特征,发现中国存在3类污染区域:农资污染区、畜禽污染区和水土流失型污染区。根据时空特征分析,该文给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管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农业面源污染 时空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丘雯文 钟涨宝 李兆亮 潘雅琴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在不同作物间的分配格局变化的信息对于国家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作物生产的污染排放格局及其形成原因亟待深入分析。[方法]文章在测算各类作物生产中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内在构成的时空差异。[结果](1) 1998—201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格局已从谷物作物转向蔬菜作物。(2)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空间差异明显,面源污染排放高的省份集中于黄淮海平原,低值省份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增长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3)东北地区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东南沿海地区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4)污染排放强度对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影响较大,而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增加则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的扩大。[结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造传统农业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转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韩书成 龚亚男 汤新明
以湛江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1—2016年湛江市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时空变迁分布,为湛江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借鉴。采用数据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湛江市化肥、农药投入量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其中,16年来湛江市农作物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一直远远高于国际225kg·hm-2的警戒线。在畜禽养殖产业中,其大牲畜牛的存栏量减少,而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猪出栏量及家禽存栏量均小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农作生产方式发生改变。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县级地区化肥、农药投入量较大,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分布在湛江北部及南部地区。畜禽养殖污染现象普遍,且覆盖范围较广,是湛江市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研究认为从农户和政府的角度出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与管理提出不同解决方案是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美丽中国"重要举措。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GIS 时空分析 湛江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丘雯文 钟涨宝 原春辉 李兆亮
以2003—2014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下降,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排放强度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则相对较低。2)2003—2014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略微扩大,地区间差异是其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差异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变化趋势。4)马尔科夫链分析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路 袁圣博 白萍 李会芳
【目的】测算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20年农业投入产出效率,探明其动态演进过程、时空分异规律和差异来源,为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效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DEA-Malmquist模型、Kernel密度函数、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和LISA指数等方法,分析2011—2020年全国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演进过程,探究其背后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①2011—2020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稳步增长,全国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年均增速为1.23%;②从投入冗余角度来看,农业从业人员、农业用水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投入、土地等要素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冗余,但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③整体上全国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呈先慢后快趋势,增速最慢的为2016年的西藏,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较上年下降约24%;增速最快的为2020年的河北,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较上年提高约36.00%;④全国多数区域的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趋于一致,但出现了增速特别慢或特别快的地区,造成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性整体上升;⑤山东、北京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呈高-高聚集,;广东、吉林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呈高-低聚集。⑥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东部、中部内部差异和东-中部、东-西部区域间差异,区域间非均衡发展贡献占比更高。⑦农业技术提升是农业投入产出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投入要素管理水平拖慢了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结论】全国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由于技术效率不足、投入冗余等原因在时空分布上存在非均衡性,建议从提高农业技术效率、保持农业政策的均衡性、优化投入冗余等三方面入手,整体提升全国农业投入产出效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国安
在农业领域,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在一些农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了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传统农作物无法继续种植的现象。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的发展模式有着直接的联系,石油农业把依靠太阳能的农业转变为依靠矿物能的农业,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但是,石油农业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它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生态农业首先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业生产,着力恢复农业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对挽救中国目前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石油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鲁庆尧 王树进
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情况下,选取我国省域农业的总化学需氧量和农业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农业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构造了农业生产的经济环境指数,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经济环境指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我国省域经济环境指数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化肥施用强度、畜禽养殖产值比重、农业技术水平对经济环境指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率对经济环境指数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江 罗珺
该文依据环境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成因。研究发现:微观层面,追求经济收益农户的短视行为直接造成了农业污染;宏观层面,源于农业环境资源配置失灵及农业污染治理的政府失灵。该文认为,农业污染问题的解决还需从宏观入手,政府和相关部门除继续完善农民收入保障体系外,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并弥补政府环境管理的缺陷,使得市场价格能够更加完整地反映资源与环境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闵继胜 孔祥智
中国农业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严重矛盾和冲突,突出问题是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成因和治理政策措施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结构日益多样化、区域异质性特征显著;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变迁和政策因素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政策措施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主要政策手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农业补贴"新政"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政策创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彦芬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的现状入手,总结其当前存在生产生活垃圾面源污染、滥用化肥农药面源污染、畜禽类面源污染等问题,并从立法理念、立法模式与法律制度等方面提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建设策略,从而从法律制度入手,有效地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关键词:
农业 污染防治 法律建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覃湘 陈竹书 周浩 文高辉
揭示粮食生产大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粮食生产内在脱钩关系,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农村统计年鉴等数据并选取化肥、牲畜排泄物和农药污染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单分析法评估2007—2019年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脱钩理论揭示粮食生产与农业面源污染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强度均持续降低,其中牲畜污染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达到35.16%,由2017年的60.21 kg/hm~(2)降至2019年的38.04 kg/hm~(2),化肥污染排放强度和农药污染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6.05%和10.13%,农业面源污染政策管控措施效果明显;2)农药、牲畜污染排放强度呈显著聚集性效应,高排放区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及湘东地区,而化肥污染高值区逐渐向湘东地区聚集;3)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显著,粮食生产与3类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呈阶段性耦合脱钩特点。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在保障粮食生产前提下控制化肥施用数量,推广农药减量和虫害防治技术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新良 陈建洪 张雄一
为探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面源污染风险区域差异及演变特征,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我国九大农业区和各省域的地均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污染空间分布及其长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1—2018年我国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膜使用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面源污染程度逐年加重,农田面源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化肥地均使用量增长101.5%,污染等级从较低等级升高为较高等级。农药地均使用量增长97.6%,污染等级从较低等级升高为较高等级;农用塑料膜地均使用量增长238.2%,污染等级从低等级向较高等级转变。九大农业区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污染程度整体呈现由早期的较低污染等级升高为目前的较高污染等级。华南区、黄淮海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化肥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区的农药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而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华南区和黄淮海平原区农用塑料膜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综上,各省域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膜污染呈现不同程度的加重趋势,其中化肥面源污染河南、海南、湖北、广西、陕西和新疆等省加剧严重,农药面源污染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和海南加剧最明显,农用塑料膜面源污染上海、新疆、福建、海南、甘肃、山东和浙江加剧比较明显。
关键词:
农田面源污染 空间分布 演变特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饶静 纪晓婷
本文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来分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困境的情况。研究认为,农业面源污染不能完全归咎于"高产、高效"的农业技术发展,而是由于施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政府的农业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了问题,导致可以"高产、高效、低投入"的农业变成"高产、低效、高投入"农业。农民养成"高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产习惯,政府缺少正向的经济激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积极性受挫。农业面源污染调控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微观层面的农户自觉调整自身的生产行为。这就需要政府认识到目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困境,加大政府公共农业技术支持,采取长期的、有效的正向经济激励措施,使农民积极地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困境 微观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饶静 许翔宇 纪晓婷
文章综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和发展现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发生机制。认为"追求增长"的发展观、"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农业面源污染的负外部性、治理成本高及多元化的农户生产行为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分析我国目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