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37)
- 2023(20361)
- 2022(17229)
- 2021(15960)
- 2020(13365)
- 2019(30241)
- 2018(30333)
- 2017(57950)
- 2016(31714)
- 2015(35725)
- 2014(35942)
- 2013(35887)
- 2012(33497)
- 2011(30560)
- 2010(31113)
- 2009(29296)
- 2008(28864)
- 2007(26180)
- 2006(23920)
- 2005(21781)
- 学科
- 济(147642)
- 经济(147469)
- 业(107455)
- 管理(97400)
- 企(87465)
- 企业(87465)
- 方法(56967)
- 农(50833)
- 数学(46439)
- 数学方法(46013)
- 中国(40493)
- 业经(38423)
- 财(36711)
- 农业(33904)
- 地方(32537)
- 制(29531)
- 学(28998)
- 贸(24417)
- 贸易(24399)
- 理论(23658)
- 易(23630)
- 务(23510)
- 财务(23429)
- 财务管理(23388)
- 技术(23363)
- 和(22995)
- 银(22954)
- 银行(22893)
- 企业财务(22143)
- 行(22120)
- 机构
- 学院(468921)
- 大学(466482)
- 济(198292)
- 经济(194146)
- 管理(182073)
- 研究(163400)
- 理学(155071)
- 理学院(153350)
- 管理学(151029)
- 管理学院(150170)
- 中国(126178)
- 京(100925)
- 科学(98412)
- 财(91685)
- 农(88066)
- 所(83936)
- 研究所(75525)
- 中心(73576)
- 江(73059)
- 财经(71782)
- 业大(71554)
- 农业(68035)
- 经(64959)
- 北京(64208)
- 范(61032)
- 师范(60439)
- 经济学(59475)
- 院(58107)
- 州(58072)
- 经济学院(53293)
- 基金
- 项目(301895)
- 科学(237069)
- 研究(223269)
- 基金(217358)
- 家(189020)
- 国家(187288)
- 科学基金(160209)
- 社会(141678)
- 社会科(133942)
- 社会科学(133903)
- 省(118976)
- 基金项目(114725)
- 自然(101844)
- 教育(101290)
- 自然科(99423)
- 自然科学(99400)
- 划(98911)
- 自然科学基金(97660)
- 编号(91991)
- 资助(89143)
- 成果(75415)
- 发(67853)
- 重点(67308)
- 部(66662)
- 课题(63530)
- 创(63369)
- 创新(58763)
- 国家社会(58039)
- 教育部(56808)
- 科研(56611)
- 期刊
- 济(236591)
- 经济(236591)
- 研究(145261)
- 中国(97901)
- 农(84506)
- 学报(73167)
- 管理(71158)
- 财(70593)
- 科学(68129)
- 农业(56980)
- 大学(55838)
- 学学(52783)
- 教育(51851)
- 融(47452)
- 金融(47452)
- 技术(42587)
- 业经(40634)
- 经济研究(36308)
- 财经(36232)
- 经(31237)
- 问题(31145)
- 业(29912)
- 技术经济(25731)
- 世界(22755)
- 贸(22683)
- 现代(22177)
- 版(22116)
- 理论(22046)
- 图书(21989)
- 科技(21719)
共检索到727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庆元
运用2000—2013年的数据,借助于索罗余值法测算2001—2013年我国农业部门和整体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农业部门和整体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4年,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带动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下降阶段。第二阶段为2005—2007年,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带动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阶段。第三阶段为2008—2013年,我国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都处于上升水平,两者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有缩小趋势,从两者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整体经济带动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或下降的过程。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 经济 对比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永泰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胡永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度量问题在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测量之前,有必要面对两个夸大官方GDP增长率的度量问题。第一个问题是:GDP增长测算必须是建立在一个一致的基年价格...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浩然 刘悦 刘合光
文章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农业总产出增长贡献率作为衡量指标,比较了中美两国农业部门在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发展水平。分析发现,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农业总产出增长贡献率低于美国,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取代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成为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的主要动力。中美两国的经济结构转型阶段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两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之间的差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晓军 王开元
本文使用产业网络模型,考察了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结合产业网络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结合需求重要性效应、自投入网络效应和部门间网络效应,总称为放大效应,来影响宏观经济发展,而产业结构调整会影响上述效应。本文进一步使用WIOD数据测算了中国2000—2014年不同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结合放大效应对经济发展的真实影响,结果表明放大效应前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截然不同。此外,对部门放大效应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引起放大系数的正向变化,并且在工业部门该机制最突出。本文从产业网络视角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皮建才
因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引进技术的后发优势,而技术设备的引进表现在资本存量的增加上,而不是表现在研发的增加上,所以当发展中国家采用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核算公式时会低估发展中国家的TFP增长率,这就是经济发展中的TFP悖论。本文发展了一个正式模型来调和这一悖论,模型分析表明,传统方法的低估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用于引进技术的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加而增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运来 赵慧娥 王大超
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辽宁省1991—2006年农业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发展源泉做了简要分析。探讨了资本、劳动力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发现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还属于劳动力推动型的发展,而资本的贡献率较低。所以,未来加大资本使用效率应该是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转变的主要方向。另外,技术创新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发展 辽宁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名祝
经济实体化有两个条件 :一是相对独立性 ,二是可提供社会所需产品或服务。经济实体化程度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我国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农业部门经济实体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而且目前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有关各个方面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早日实现农业部门经济实体化。
关键词:
农业部门 经济实体化 目标 意义 措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霖 邓伟平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短期内不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长期内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既是金融发展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长期原因。鉴于农村金融具有"需求导向"特征,应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素质等方式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村金融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宏 银路
农业部门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工程系陈宏,银路一、引言农业是人类社会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其兴衰成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的全局。农业部门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一方面直接提供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粮食和食物,一方面为各部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博文 孙树强
在农业部门劳动者可以进行家庭生产(Household Production)的条件下,本文讨论了工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这种差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动轨迹。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具有部门偏向性,随着工业部门劳动者逐渐增多,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也逐渐提高,并提高了农产品相对价格水平;随着农产品相对价格水平的提高,农业部门的劳动者会逐渐增加劳动力供给、缩短家庭生产的时间;随着农业部门劳动者用于家庭生产时间的减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会逐渐缩小。
关键词:
生产率 家庭生产 技术进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 王博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普及程度、网络信息资源和数字经济环境与效果四个维度构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9年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中国绿色TFP的提升,从而从绿色生产率的视角验证了数字经济完全可以成为支撑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绿色TFP提升的新力量,这一研究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渠道来促进绿色TFP的提升;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较高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绿色TFP具有更为明显的积极影响。这一研究不仅为评估数字经济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依托数字经济推动国内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永军
本文以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代理变量,采用时变参数模型研究了投资、消费以及消费各部分构成与TFP增长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TFP增长率均值为0.045,处于较低水平;(2)消费增长率对于TFP增长率的拉动作用要远强于投资增长率;(3)政府消费增长率对于TFP增长率的拉动作用整体上要远弱于居民消费增长率;(4)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对于TFP增长率的拉动作用要弱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但其影响系数呈显著上升趋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晓榆 罗焱卿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数字融合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5—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引入技术进步作为两者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字基础设施分指数、数字产业分指数、数字融合分指数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554、0.314、0.250、0.477,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的中介效应为31.32%。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率,该优势集中体现在东部地区具有更加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分维度来看,在区域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中,数字基础设施分指数的影响系数最大,数字融合分指数的影响系数最小,表明东部地区与非东部地区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数字接入鸿沟"。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应重视数字底层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缩小区域间"数字经济鸿沟",完善政府数字治理与服务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辉 刘莹莹 彭留英
随着数字技术革命的兴起,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着重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从要素配置扭曲的视角切入,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显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扭曲,从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缓解劳动力配置扭曲的作用机制并不成立;数字经济可以优化南方城市的劳动力和资本配置扭曲,但南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数字经济的绿色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应,北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中心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其引致的"虹吸效应"阻碍了外围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结构性"的提升效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久提升的动力来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董建国 陈言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保险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基于1986年-2011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保险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结果显示:(1)保险业的发展要快于同期的GDP增长率和全要素增长率;(2)保险业对于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长期提升的作用不显著;(3)全要素生产率对保险业提升有明显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