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6)
- 2023(11597)
- 2022(9376)
- 2021(8834)
- 2020(7396)
- 2019(16651)
- 2018(16851)
- 2017(33534)
- 2016(17932)
- 2015(20373)
- 2014(20231)
- 2013(20139)
- 2012(18194)
- 2011(16279)
- 2010(16910)
- 2009(16429)
- 2008(16396)
- 2007(15132)
- 2006(13648)
- 2005(12431)
- 学科
- 业(88575)
- 济(83461)
- 经济(83364)
- 企(70918)
- 企业(70918)
- 管理(63847)
- 农(46646)
- 方法(37884)
- 农业(30954)
- 数学(30339)
- 业经(30276)
- 数学方法(29837)
- 财(25154)
- 中国(22069)
- 制(20040)
- 务(18173)
- 财务(18138)
- 财务管理(18118)
- 技术(17313)
- 企业财务(17060)
- 策(16611)
- 贸(15433)
- 贸易(15423)
- 易(15083)
- 体(14796)
- 理论(14431)
- 划(14388)
- 和(13826)
- 银(13362)
- 银行(13358)
- 机构
- 学院(270267)
- 大学(259165)
- 济(118657)
- 经济(116487)
- 管理(112921)
- 理学(96968)
- 理学院(96207)
- 管理学(94780)
- 管理学院(94316)
- 研究(79044)
- 中国(67402)
- 财(55466)
- 京(53196)
- 农(52935)
- 科学(44125)
- 财经(43670)
- 江(41999)
- 业大(40374)
- 农业(39948)
- 经(39409)
- 所(38539)
- 中心(37962)
- 经济学(34679)
- 研究所(34059)
- 北京(33266)
- 州(33085)
- 经济管理(32940)
- 财经大学(31594)
- 经济学院(31505)
- 商学(30528)
- 基金
- 项目(167889)
- 科学(134328)
- 研究(129487)
- 基金(122044)
- 家(102871)
- 国家(101814)
- 科学基金(89911)
- 社会(84503)
- 社会科(79893)
- 社会科学(79869)
- 省(68288)
- 基金项目(64217)
- 教育(58451)
- 自然(55322)
- 编号(55284)
- 划(54188)
- 自然科(54075)
- 自然科学(54065)
- 自然科学基金(53138)
- 资助(49591)
- 成果(42999)
- 创(37879)
- 部(37671)
- 业(37447)
- 发(37281)
- 重点(36443)
- 课题(36284)
- 制(34603)
- 创新(34526)
- 国家社会(34330)
- 期刊
- 济(141643)
- 经济(141643)
- 研究(77579)
- 农(56084)
- 中国(50945)
- 管理(44379)
- 财(43897)
- 农业(37475)
- 科学(33937)
- 学报(31929)
- 业经(31021)
- 融(30082)
- 金融(30082)
- 技术(26988)
- 大学(26694)
- 学学(25724)
- 教育(23102)
- 财经(21646)
- 经济研究(20662)
- 问题(19707)
- 业(19156)
- 经(18626)
- 技术经济(16861)
- 农村(14904)
- 村(14904)
- 商业(14880)
- 农业经济(14571)
- 统计(14391)
- 现代(13851)
- 世界(13651)
共检索到406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厚廷
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使农户成为农业基本经营单位,"农户优势"和"农户局限"的交互作用是理解我国农业经营制度进一步变革的基本线索。农业规模经营带有十分鲜明的国情元素,决定这一历史进程的关键是农户本位、土地集中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者分别是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起点变量、基础变量和能动变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倩
我国耕地细碎分散的基本国情造成了几亿农民在小块土地上投入高强度劳动,导致土地边际收益不断下降,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但是,如果规模过大会带来农业效率的损失和农地资源的浪费,只有把握了农业规模经营"度"的问题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并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 适度规模经营 必然性 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纯英
(一)土地集中基础上的规模经营 1979年以后,我国农村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农业的生产方式由集体统一经营转变为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形成了超小型种植业经营规模格局。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不利于合理地利用农业机械和水利设施,不利于实行合理轮作和采用先进技术,不利于调整作物结构和防治病虫害,不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纯度和品质,不利于增加农户对土地的投入。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只能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相适应,必然造成农产品的高成本、低效率和低效益。它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以收入指标为主、效率指标为辅。还应深化制度改革,规范主体行为,优化内在结构,完善激励机制,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梅付春 马开轩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国内在其路径选择上长期存在着服务经营规模和土地经营规模的分歧。基于实际投入视角和1990—2018年我国粮食投入产出时间序列,运用生产函数和现金成本收益比实证分析我国粮食生产规模的适度性及两种路径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当前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现实的粮食生产规模基本上是适度的;服务规模与土地规模两种路径在实践中并存共生、相辅相成,并不相互排斥;两种路径的共生性具体表现为时间上并存及空间上互补,其形成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时空错配。这些发现的政策意义在于:要从平等互补的视角制定和完善相关促进政策,即对所有可能的实现路径实行普惠性政策,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层次提高;同时,应对不同禀赋的微观主体实行差异化政策,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尽快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振方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略,来源于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农业长期改革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已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缘由回顾、国内实践、理论争论等的梳理,试图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行拓展概念场域、建构实现机制、优化实现路径、窥探发展前景,以利于其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江丽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理性选择。剖析当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探索其实现的现实路径: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积极推进非农化和专业化进程,增强农民的非农就业能力;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土地流转保障机制。
关键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时代价值 现实路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喜平
比较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析"农业不是具有典型规模经营的产业、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成反向关系"等观点,得出对于土地规模经营的正确认识:要实现农户增收目标,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然趋势。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坚持农户自愿和市场选择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同时改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
家庭承包经营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规模效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倪志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黎明
农户过度分散经营难以孕育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方法创新的动力,而农业规模经营才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求。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规律和经济再生产规律、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协调、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空间管治战略协调等,都要求区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农业规模经营的模式和途径。因此,本文认为,农业规模经营分区实现,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厚的现实基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爱军 肖丹丹
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耕作规模过小。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户融资能力差,进而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和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率低,使我国主要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农村推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相应对策。
关键词:
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 土地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在农产品需求刚性扩张、农业资源约束不断趋紧、国际农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先进的科技、装备、理念、人才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能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切实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路径选择。
关键词:
现代农业 规模经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苏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本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发端的中国农村改革,扭转了陷于困境的农村经济形势,促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作为这一改革的产物——数以亿计的超小型农业经营单位,在中国乡村普遍生成。土地经营细小化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矛盾,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 正当全国大部地区农户小块土地经营持续显示其效能的同时,沿海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农业却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