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05)
- 2023(16236)
- 2022(13975)
- 2021(12894)
- 2020(11060)
- 2019(25203)
- 2018(25139)
- 2017(49299)
- 2016(26746)
- 2015(29896)
- 2014(29791)
- 2013(29915)
- 2012(27596)
- 2011(24856)
- 2010(25072)
- 2009(23581)
- 2008(23447)
- 2007(21117)
- 2006(19024)
- 2005(16902)
- 学科
- 济(114085)
- 经济(113948)
- 业(102989)
- 管理(86120)
- 企(84195)
- 企业(84195)
- 方法(51679)
- 农(48756)
- 数学(42229)
- 数学方法(41847)
- 业经(34326)
- 财(33540)
- 农业(32336)
- 中国(29838)
- 制(24774)
- 务(23163)
- 财务(23102)
- 财务管理(23072)
- 企业财务(21886)
- 学(21390)
- 技术(21163)
- 地方(20628)
- 贸(20587)
- 贸易(20576)
- 易(20045)
- 和(19319)
- 理论(19002)
- 策(18352)
- 体(18160)
- 划(17898)
- 机构
- 学院(395136)
- 大学(391518)
- 济(163381)
- 管理(160652)
- 经济(160116)
- 理学(138830)
- 理学院(137383)
- 管理学(135355)
- 管理学院(134637)
- 研究(128031)
- 中国(99466)
- 京(83178)
- 科学(78786)
- 农(77074)
- 财(75169)
- 所(64681)
- 业大(63223)
- 财经(60269)
- 农业(59511)
- 江(58858)
- 研究所(58636)
- 中心(58442)
- 经(54734)
- 北京(52128)
- 范(49044)
- 师范(48602)
- 经济学(48271)
- 州(47003)
- 院(45654)
- 财经大学(44393)
- 基金
- 项目(263029)
- 科学(207920)
- 研究(193378)
- 基金(191682)
- 家(166364)
- 国家(164872)
- 科学基金(142409)
- 社会(123083)
- 社会科(116416)
- 社会科学(116381)
- 省(103565)
- 基金项目(102692)
- 自然(92423)
- 自然科(90248)
- 自然科学(90228)
- 自然科学基金(88664)
- 教育(86751)
- 划(85769)
- 编号(79668)
- 资助(77969)
- 成果(63343)
- 部(58394)
- 重点(58376)
- 发(56938)
- 创(56007)
- 课题(53282)
- 创新(51792)
- 国家社会(50177)
- 科研(49921)
- 业(49910)
- 期刊
- 济(185766)
- 经济(185766)
- 研究(115122)
- 农(75105)
- 中国(71437)
- 学报(61285)
- 管理(59779)
- 科学(57904)
- 财(57515)
- 农业(50916)
- 大学(46992)
- 学学(44754)
- 融(36991)
- 金融(36991)
- 教育(36487)
- 业经(35691)
- 技术(33868)
- 财经(29551)
- 经济研究(27682)
- 业(25930)
- 问题(25509)
- 经(25301)
- 技术经济(21486)
- 现代(19030)
- 理论(19016)
- 科技(18930)
- 版(18900)
- 商业(18781)
- 资源(17489)
- 世界(17364)
共检索到579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涂圣伟
优化要素配置效率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题的关键。过去30多年来我国城乡间要素流动明显增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投入呈非对称性变化,组合关系总体优化。要素投入组合关系变化推动农业要素配置总效率变化,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农业要素配置总体有效、90年代相对低效、2000年后总体有效但逐年下降,第一阶段呈劳动要素增长驱动特征,第二阶段受劳动投入减少和替代要素缺位影响,第三阶段受资本深化主导。城乡制度性障碍是导致当前农业要素配置总效率走低的根源,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首要和关键是矫正农业要
关键词:
配置效率 农业要素投入 资本深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侯明利
实现要素集约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资本的持续深化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农业资本深化程度进行测度,然后沿着"农业资本深化—要素结构调整—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的脉络分阶段对农业资本深化效率与要素配置效率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剖析。结果发现,农业资本深化效率与要素配置效率密切相关,且在不同阶段呈现一致性。在农业资本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应从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加强投资主体协作、促进农业信贷市场发育等方面实现农业要素优化配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晗 王钊
要素配置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农业要素配置效率是实现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本文回顾和整理了国内外关于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相关文献,从要素配置效率的概念内涵、测度与分解、影响因素、改进措施等方面逐一进行梳理,总结了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总体而言,国外对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研究相对成熟,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应该加强农业要素配置效率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基于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要素配置效率 农业现代化 文献综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薇 杨孝良
本文通过对不同投资主体在机会成本约束下进行农业投资决策的理论分析,以及对机会成本约束下的农业资本配置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的逻辑分析,从而对1978~2009年我国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农户经营规模的变动率、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水平、工农发展水平、二元经济结构这4个方面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变动率有正向作用,其中,以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水平的影响效用最大。
关键词:
农业资本 配置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魏 张应良 李国珍 田红宇
本文基于要素配置视角,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4),分析了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工商资本下乡会正向显著影响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即工商资本下乡会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2)工商资本下乡对粮食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主要是由于工商资本下乡后资本对劳动力的替换程度在两种种植结构中存在差异;(3)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粮食作物的劳动力资源流失和家庭劳动力的多部门配置,并导致资本对劳动力要素的替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对经济作物中资本替代劳动力的程度较弱;(4)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土地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规模经济效应得以发挥,从而摆脱传统农业低效的困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史常亮 占鹏 朱俊峰
研究目的:基于200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从要素错配角度研究土地流转如何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而改善总体效率。研究方法:时变SFA模型、固定效应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流转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确权前后表现出异质性特征,其效果的发挥既依赖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也依赖于对土地权利的有效保护;(3)土地流转主要通过纠正劳动力错配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对土地错配状况的纠正作用有限。研究结论: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能改善农业要素投入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错配状况并进而改善总体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建欣 张忠根
从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了1985年与2004年中国各省(市、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变化,然后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两个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深入,土地与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资本的投入比例日益上升。就产出弹性而言,2004年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最大,劳动次之,土地的产出弹性最小。但与1985年相比,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资本与土地的产出弹性呈现幅度不等的下降,而劳动的产出弹性则是上升的。研究同时表明中国农业产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关键词:
要素禀赋结构 产出弹性 农业增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彭鼎
结合蔡昉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分析了要素结构变化、矛盾冲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归因,研究得出:"马尔萨斯陷阱"阶段,农业劳动力"淤积"在农村,资本要素不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随着要素流动半径加大而提高;刘易斯转折阶段,出现要素短缺,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减缓;新古典经济发展阶段,要素市场竞争促使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减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和必然结果,在这个连续谱全景图框架下,需要规范土地流转并实施土地改良工程,规范农机补贴流程,提高农机行业制造水平,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彭鼎
结合蔡昉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分析了要素结构变化、矛盾冲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归因,研究得出:"马尔萨斯陷阱"阶段,农业劳动力"淤积"在农村,资本要素不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随着要素流动半径加大而提高;刘易斯转折阶段,出现要素短缺,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减缓;新古典经济发展阶段,要素市场竞争促使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减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和必然结果,在这个连续谱全景图框架下,需要规范土地流转并实施土地改良工程,规范农机补贴流程,提高农机行业制造水平,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曲昊月 庄丽娟 刘曼琴
生产服务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贡献显著,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文章将生产服务要素作为输入变量,运用DEA方法对35个国家农业生产效率的测度。结果表明,各国农业综合技术效率偏低且存在明显差距,大多数国家综合技术效率主要是靠规模效率而不是纯技术效率来实现的,纯技术效率对农业生产效率所起的作用不大,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农业综合技术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需要优化调整农业生产服务要素投入来提高农业综合技术效率。
关键词:
生产服务 生产效率 综合技术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明涛
文章采用DEA法,对2009-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处于非DEA有效状态,且各地区配置效率差距很大;科技市场的发育程度、政府支持力度、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因素是当前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要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静 赵凯
结合安徽省金寨县473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宅基地退出、要素配置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同时考察宅基地退出对不同年龄阶段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采用工具变量法纠正内生性问题后,其负向影响仍显著。要素配置在宅基地退出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中发挥中介效应,总中介效应占比为29.07%;宅基地退出能够通过促进农户农地规模缩减、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资金投入对其农业生产效率产生间接负向影响。对于高龄农业劳动力,宅基地退出负向影响其农业生产效率,且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对其农业生产效率产生间接负向影响;对于低龄农业劳动力,宅基地退出负向影响其农业生产效率,且通过促进农地规模缩减、减少劳动力投入对其农业生产效率产生间接负向影响。最后,提出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不断完善宅基地退出后续帮扶政策、持续推进社会化服务市场建设等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静 赵凯
结合安徽省金寨县473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宅基地退出、要素配置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同时考察宅基地退出对不同年龄阶段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采用工具变量法纠正内生性问题后,其负向影响仍显著。要素配置在宅基地退出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中发挥中介效应,总中介效应占比为29.07%;宅基地退出能够通过促进农户农地规模缩减、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资金投入对其农业生产效率产生间接负向影响。对于高龄农业劳动力,宅基地退出负向影响其农业生产效率,且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对其农业生产效率产生间接负向影响;对于低龄农业劳动力,宅基地退出负向影响其农业生产效率,且通过促进农地规模缩减、减少劳动力投入对其农业生产效率产生间接负向影响。最后,提出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不断完善宅基地退出后续帮扶政策、持续推进社会化服务市场建设等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段洪成 武文 柳佳
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高科技投入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新基建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传导作用。门槛分析显示,在跨过数字新基建的单门槛和要素配置效率的双门槛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显著。空间分析发现,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布局、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实施区域特色发展战略的建议,以期为扎实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参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小琳 郑淋议 施冠明 钱文荣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收入视角,使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要素配置及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农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面板Tobit模型、DEA模型和控制函数法。研究结果:(1)农地转入提高了农户的技术效率,但对分配效率没有明显改进;(2)农地转出抑制了农户的技术效率,提升了农户的分配效率;(3)当经营规模达到13.156亩,农户实际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之间出现"倒U"型曲线的拐点;(4)从农业部门来看,农地转入显著提高了农户在传统生产环节使用机械的可能性;从非农部门来看,农地转出对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农地流转较为明显地提升了农户主要经营部门的生产效率,但是对于跨部门生产效率提升并不明显。为提高农民收入与农户生产效率,需协同推动农业生产手段改进和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的农地流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