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5)
- 2023(13103)
- 2022(11057)
- 2021(10075)
- 2020(8837)
- 2019(20246)
- 2018(20117)
- 2017(39685)
- 2016(21629)
- 2015(24366)
- 2014(24410)
- 2013(24709)
- 2012(23074)
- 2011(20977)
- 2010(21339)
- 2009(20623)
- 2008(20977)
- 2007(19474)
- 2006(17447)
- 2005(15822)
- 学科
- 济(101352)
- 经济(101232)
- 业(93022)
- 企(74471)
- 企业(74471)
- 管理(71513)
- 农(47906)
- 方法(44824)
- 数学(36276)
- 数学方法(35995)
- 农业(31652)
- 业经(31591)
- 财(30111)
- 中国(26022)
- 制(22416)
- 务(20854)
- 财务(20820)
- 财务管理(20787)
- 企业财务(19651)
- 贸(19105)
- 贸易(19096)
- 地方(18968)
- 易(18597)
- 技术(18391)
- 策(16993)
- 和(16827)
- 体(16029)
- 银(15612)
- 银行(15583)
- 学(15563)
- 机构
- 学院(329739)
- 大学(323489)
- 济(144177)
- 经济(141441)
- 管理(130858)
- 理学(112125)
- 理学院(111029)
- 管理学(109515)
- 管理学院(108918)
- 研究(107072)
- 中国(86214)
- 农(68375)
- 京(67540)
- 财(67165)
- 科学(63384)
- 所(55194)
- 财经(53158)
- 农业(52776)
- 江(51325)
- 业大(51211)
- 中心(50400)
- 研究所(49417)
- 经(47964)
- 经济学(43841)
- 北京(42393)
- 州(40403)
- 经济学院(39990)
- 范(39355)
- 师范(38997)
- 财经大学(38674)
- 基金
- 项目(207411)
- 科学(163666)
- 研究(153877)
- 基金(150709)
- 家(129988)
- 国家(128733)
- 科学基金(110768)
- 社会(99746)
- 社会科(94255)
- 社会科学(94226)
- 省(82576)
- 基金项目(80300)
- 自然(69619)
- 教育(68790)
- 自然科(67955)
- 自然科学(67934)
- 划(67616)
- 自然科学基金(66772)
- 编号(63620)
- 资助(60912)
- 成果(50601)
- 部(46846)
- 发(46379)
- 重点(46045)
- 创(45411)
- 业(44141)
- 课题(42193)
- 创新(41801)
- 国家社会(41151)
- 教育部(39862)
- 期刊
- 济(168653)
- 经济(168653)
- 研究(96103)
- 农(68758)
- 中国(60939)
- 财(53341)
- 管理(48776)
- 学报(47545)
- 科学(46225)
- 农业(46213)
- 大学(36681)
- 学学(35127)
- 融(34508)
- 金融(34508)
- 业经(33184)
- 技术(29473)
- 财经(26384)
- 教育(25994)
- 经济研究(25065)
- 业(24595)
- 问题(23468)
- 经(22780)
- 技术经济(19590)
- 贸(17320)
- 商业(16915)
- 世界(16898)
- 版(16363)
- 统计(16158)
- 现代(16084)
- 经济问题(15568)
共检索到496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华江
本文提出了计算我国农业综合农业生产率的方法 ,据此比较我国各地区间农业生产率的差别 ,并分析成因 ,提出缩小地区间差异的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圣飞
各地区间农业综合生产率发展极不平衡 ,且差异有不断扩大之趋势。分析其原因 ,非常规因素——科技生产率方面差异的急剧扩大是其主导因素 ;而常规因素——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率 地区差异 成因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景元书 赵飞基 顾显耀
在对现有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了多层次灰关联评价方法 ,对南京地区五县的农业综合生产力进行了科学评价 ,从而为发掘南京郊县农村的农业生产力、确立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石慧 吴方卫
文章使用非参数的双边相对Malmqutist生产率指数(Bilateral Relative MalmquistProductivity Index-BRMPI)的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级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控制地区空间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生产率地区差异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各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局部空间相关性。在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估计的收敛方程中,我们发现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能够显著促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不同的样本时期有差别,这可能与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有关,对外开放、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文章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6—202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运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了八大综合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及来源,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法对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6—2020年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均实现显著增长,但具有一定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超变密度是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体具有上升空间,在空间溢出效应下具有等级跃迁的潜力,但较难出现跨越式跃迁。应进一步增强农业投入产出效能,强化农业科技文化支撑能力和经济效益产出能力,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晓燕 翟印礼
在比较我国各省农业生产率的前提下,运用巴罗回归等方法,检验了我国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形成β收敛的条件。分析结果显示,1985—1991年中国各省的农业生产率呈发散态势,1992—2002年存在条件收敛,其中市场化程度、农村教育、耕地灌溉率对缩小农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有显著的影响;长期来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促进因素,短期内改善农村教育、提高耕地灌溉率可能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地区差异 条件收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综合要素生产率,即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例,也称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西方经济学中流行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国家经济理论对综合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希果 陈刚 付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文康 王介勇 李红梅
[目的]农垦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我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态势、区域差异及主要限制因素,提出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策建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利用全国30个垦区投入产出数据,评价分析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平均值为1.104,技术进步变化平均值为1.160,技术效率变化平均值为0.953;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快的区域为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东南沿海和新疆地区,增长相对较慢的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区等。[结论]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是其主要抑制因素,农垦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仍然相对较粗放;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将全国垦区划分为高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低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和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4种类型。建议通过完善农垦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建立农垦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和新型垦农关系、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推进农垦农业经营管理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鸣 李杨 左杰
本文从资源禀赋角度入手,选取耕地、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与技术4个要素进行比较得出中关两国农业生产率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中国农业利用自身优势,借鉴美国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资源禀赋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静芳 李谷成 尹朝静
采用Fre-Primont指数方法(FP指数),对1985—2013年我国28个省(市、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解。通过方差分解法从构成角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3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与农业技术进步及剩余混合效率的波动趋势相吻合;2)从省际差距看,剩余混合效率差距在整体地区差距中的贡献率逐渐降低,技术效率差距逐渐占主导地位,其中东部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剩余混合效率,而中西部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3)基于投入产出数据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是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先峰 李国平
本文用DEA方法估算了我国28个省份1980~2005年的农业生产率,分析表明:①我国农业生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而相对技术效率则以1·9%的速度恶化;②1980~1989年间,农业生产率的变化较好地解释了农业生产的波动,而1990年以后,农业生产波动更多地受到生产率以外因素的影响;③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在技术效率上,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④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收敛性检验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率在总体上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萍 余康 黄玉
利用中国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采用Fre-Primon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采用夏普理值不平等分解法对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呈V型波动;从TFP构成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57%来自农业剩余混合效率地区差异的贡献;从空间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31%来自东部农业TFP地区差异的贡献,29%来自东、中、西部区域间农业TFP差异的贡献。
关键词: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剩余混合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国良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存在差异 ,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产出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 ,通过对 1 5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产出的比较研究 ,确定了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 ,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在不同地区的投入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 投入产出 效果 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