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5)
- 2023(7701)
- 2022(6490)
- 2021(6064)
- 2020(5064)
- 2019(11382)
- 2018(11502)
- 2017(23347)
- 2016(12380)
- 2015(14205)
- 2014(14278)
- 2013(14815)
- 2012(14277)
- 2011(13616)
- 2010(14186)
- 2009(13737)
- 2008(13337)
- 2007(12395)
- 2006(11746)
- 2005(10827)
- 学科
- 济(83220)
- 经济(83144)
- 农(45262)
- 业(39364)
- 农业(29877)
- 管理(29606)
- 方法(24304)
- 数学(21394)
- 数学方法(21317)
- 中国(20238)
- 地方(20042)
- 业经(19611)
- 企(18573)
- 企业(18573)
- 制(15346)
- 学(13030)
- 地方经济(12346)
- 发(12193)
- 贸(12182)
- 贸易(12171)
- 易(11811)
- 银(11721)
- 银行(11708)
- 体(11515)
- 行(11438)
- 策(10811)
- 融(10795)
- 金融(10795)
- 财(10793)
- 农业经济(10100)
- 机构
- 学院(200936)
- 大学(197537)
- 济(103027)
- 经济(101292)
- 管理(75702)
- 研究(73531)
- 理学(64323)
- 理学院(63714)
- 管理学(63051)
- 管理学院(62689)
- 中国(59386)
- 农(48376)
- 财(43871)
- 京(40868)
- 科学(39339)
- 所(37672)
- 农业(36630)
- 财经(34384)
- 研究所(33431)
- 中心(33107)
- 经济学(32130)
- 业大(31424)
- 江(30971)
- 经(30927)
- 经济学院(28761)
- 北京(26129)
- 范(24745)
- 财经大学(24726)
- 师范(24593)
- 经济管理(24426)
- 基金
- 项目(117737)
- 科学(92832)
- 研究(91333)
- 基金(85792)
- 家(72783)
- 国家(72076)
- 社会(61620)
- 科学基金(60949)
- 社会科(58030)
- 社会科学(58015)
- 省(45544)
- 基金项目(45250)
- 教育(39037)
- 编号(38026)
- 划(36573)
- 自然(34554)
- 资助(34532)
- 自然科(33620)
- 自然科学(33613)
- 自然科学基金(32996)
- 成果(31422)
- 发(28568)
- 农(28554)
- 部(27697)
- 国家社会(25932)
- 重点(25881)
- 课题(25175)
- 发展(24456)
- 展(24135)
- 性(23993)
- 期刊
- 济(131389)
- 经济(131389)
- 研究(66935)
- 农(53173)
- 中国(40425)
- 农业(35661)
- 财(29319)
- 管理(26769)
- 科学(26499)
- 学报(26058)
- 融(25854)
- 金融(25854)
- 业经(24824)
- 大学(21241)
- 学学(20443)
- 经济研究(19938)
- 问题(18945)
- 财经(17951)
- 技术(16644)
- 业(16014)
- 经(15649)
- 世界(14336)
- 农村(14312)
- 村(14312)
- 农业经济(14165)
- 教育(13511)
- 经济问题(13036)
- 贸(12866)
- 技术经济(12722)
- 国际(11267)
共检索到323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彬 范云峰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经济组织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和调整,改革开放后又经历了两次大的历史变迁,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组织正处在多元化的发展变迁之中,标志着我国农业经济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农业组织的发展历程和变迁轨迹,预示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指导我国农业组织的发展实践、破解我国的"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李恒森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宏观经济因素对空间均衡的影响逐步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有:区域间绝对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此,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精准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新体制,应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 区域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李恒森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宏观经济因素对空间均衡的影响逐步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有:区域间绝对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此,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精准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新体制,应充分利用区域分化格局推动政策创新,加快绿色化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 区域政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晨沛 李辉尚
本文利用重心模型刻画了1978—2015年中国农业经济和农业要素禀赋结构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同时通过耦合"经济-禀赋"重心的空间变动过程测度农业经济与禀赋结构的协同程度。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经济重心总体上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宏观态势,近四十年呈现出先向东后向西北的小幅度移动。(2)在农业要素禀赋结构重心方面,农业劳动力重心呈现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点;农业资本重心在东西方向上表现为先西后东的移动特点,在南北方向上则有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农业劳均资本重心总体上呈现出向东北方向的"逆S"型移动。(3)我国农业经济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更多是由劳动力重心移动所引起,农业资本重心的移动带动了农业经济重心在南北方向上的移动。
[期刊] 改革
[作者]
陆倩 孙剑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历了农户从以生产资料为基础自发组建到政府高度管控,再到农户以资金为基础自发组建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农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我国农民合作社产权制度要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较大差距,且与英、美、德等国合作社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农民合作社应消除社员间产权差距,从股权结构、决策过程与剩余利润分配等方面规范合作社产权。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冰川 檀学文
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特别是农业经济领域的重要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在此方面发挥了突出功用。在全球化背景下考量其组织机构沿革,每个阶段皆关乎学术命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道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年红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变动情况(一)我国农林牧渔结构变动情况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1994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15750.47亿元,1995年将达1.7万亿元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农林牧渔总产值1995年将比1978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Christoph Schmitz Hans van Meijl 赵冉
改变农业土地的利用对环境服务有重要意义。本文第一次提出了把全球农业经济模式与相应的人口、GDP和生物物理收益率进行全面的综合比较。通过比较提出,1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气候变化中,将有多少农田会被利用。2不同的模式结果又该如何来解释?这个比较包括4个部分和6个如何模拟潜在的可种用土地的供应和金额的不同的一般均衡模式。笔者分析了2种不同的社会经济情景和3个气候情景(恒定的气候)。大多数模式(70%)反映从2005—2050年(在恒定的气候条件下)耕地将同比增长10%~25%,而只有一个模式反映是减少的。从一些模式中可以看出,牧场的扩大,减少了自然植被的进一步恢复。通过所有的模式,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俊峰
本文首先从合作意愿和效果的角度回顾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将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分为传统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两大类。重点对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其中各个组织单元的模式,并总结各个单元的特点。最后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未来的发展提出了预测。
关键词: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演变 发展 特点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学庆
1978~2014年,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内向型"到"外向型"、从"生产型"到"生产-服务型"、从"低信息化"到"高信息化"、从"虚拟经济"不发达到高度发展的转型,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政府。未来转型趋势是:制造业将走向高端化,传统商业、物流业将被"互联网+快递"彻底改变,经济的"信息化"将被"高度智能化"取代,虚拟经济的"虚火"将降温,"外向型经济"特征将更加明显,推动转型的主导力量将是技术创新。
关键词:
国民经济 经济转型 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运用经济增长周期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速周期性波动及其动态均衡增长状态进行的模拟预测表明,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呈周期性下降趋势,平均增速将从高速增长期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下降到6.5%左右的较快增长,经济增速的波动介于5%至8%之间。针对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速的阶段性转变与周期性波动走势,短期政策应以平抑中短期波动、稳定经济增长为主,中长期政策应以稳定出口、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与鼓励企业创新、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为主,力争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经济增速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纪平
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家庭与市场组织的功能与界限在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组织形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存在分歧。对世界发达农业的经验考察表明: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劳动力长期雇佣行为主要集中在动物养殖活动当中,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农场的土地规模无显著关系,而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当前的农业技术和制度特征决定了现代农业组织形态应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并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因此,我国在推进农业经济组织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坚持以家庭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并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的成长,而以雇佣方式扩大农场规模的政策需要慎重推行。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纪平
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家庭与市场组织的功能与界限在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组织形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存在分歧。对世界发达农业的经验考察表明: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劳动力长期雇佣行为主要集中在动物养殖活动当中,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农场的土地规模无显著关系,而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当前的农业技术和制度特征决定了现代农业组织形态应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并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因此,我国在推进农业经济组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广东
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单个农户或农民进入市场;二是农户以组织的形式进入市场。单个农户进入市场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农业生产组织分为两类:一类为他组织形式;另一类为自组织形式。后者是农户自身为治理的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产组织。自组织形式将是我国农业经济组织今后发展的主导方向。这是因为,自组织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当然,组织本身也存在不可忽视与小农经营方式有关的缺陷,这要求农户+农户的自组织模式的发展需要政府作为外部的支持力量存在,这有别于此前农业经济组织的政府干预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