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22)
2023(19347)
2022(16346)
2021(15169)
2020(12821)
2019(28878)
2018(28824)
2017(54960)
2016(29866)
2015(33613)
2014(33182)
2013(33061)
2012(30501)
2011(27658)
2010(27994)
2009(26309)
2008(26093)
2007(23803)
2006(21438)
2005(19277)
作者
(88504)
(73501)
(73330)
(69275)
(46568)
(35347)
(33101)
(28614)
(27921)
(26463)
(25005)
(24886)
(23528)
(23474)
(22715)
(22541)
(21763)
(21654)
(21169)
(21098)
(18409)
(18331)
(17928)
(16957)
(16644)
(16563)
(16513)
(16339)
(14926)
(14698)
学科
(124624)
经济(124473)
(106651)
管理(94779)
(87451)
企业(87451)
方法(51710)
(49921)
数学(41646)
数学方法(41178)
业经(36495)
中国(36154)
(34620)
农业(33235)
地方(27284)
(26777)
技术(24381)
(24341)
(23007)
财务(22930)
财务管理(22897)
理论(22135)
(22012)
贸易(21996)
(21761)
企业财务(21650)
(21367)
(20335)
银行(20275)
(19737)
机构
学院(431497)
大学(428993)
(174263)
管理(170980)
经济(170483)
理学(146306)
研究(145514)
理学院(144737)
管理学(142458)
管理学院(141677)
中国(113272)
(92874)
科学(89775)
(82502)
(81195)
(73879)
业大(67696)
(67118)
中心(66688)
研究所(66612)
农业(63758)
财经(63566)
北京(58758)
(57640)
(55448)
师范(54889)
(53592)
(52699)
经济学(50841)
财经大学(46636)
基金
项目(284522)
科学(223505)
研究(210419)
基金(204160)
(178119)
国家(176476)
科学基金(151322)
社会(132194)
社会科(124909)
社会科学(124874)
(113466)
基金项目(108308)
自然(97318)
自然科(95013)
自然科学(94985)
教育(94831)
(93944)
自然科学基金(93327)
编号(86923)
资助(82787)
成果(70510)
重点(63723)
(62486)
(62173)
(62077)
课题(59728)
创新(57517)
国家社会(53870)
科研(53687)
(52832)
期刊
(203949)
经济(203949)
研究(129304)
中国(90833)
(79777)
学报(68337)
管理(67009)
科学(63717)
(62331)
农业(54091)
大学(52424)
学学(49228)
教育(49135)
(42275)
金融(42275)
技术(39698)
业经(37597)
财经(30931)
经济研究(30225)
(28445)
问题(26924)
(26554)
技术经济(23028)
科技(22767)
图书(22253)
(21149)
现代(20566)
理论(20532)
商业(19848)
(18971)
共检索到659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启杰  高霞  孟鹤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正处于重建阶段。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对我国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和综合试验站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对区域创新中心和试验站的功能定位、布局、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经费来源与分配等基本问题的分析和阐述,有关结论和建议可以为我国即将进行的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和综合试验站的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玉春  黄增健  
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欠佳,而且区域差别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强的内在关系;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示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各因素发展极不均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耀  赵芝俊  高芸  
基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从5个方面选取27个指标构建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TOPSIS法对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国际化、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等依然是影响各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短板因素;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中国各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较弱,且存在巨大差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高和较高的省份只有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湖北、黑龙江和浙江7个省市,其他24个省份普遍较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基本呈现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依次降低的特征;排名较靠前的省份有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黑龙江6省市,而宁夏、青海、陕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敬华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的内容,分析了园区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并对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永穆  
近日,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吕火明教授等所著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一书。该书站在农业经济学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前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姜玲  叶选挺  李磊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科技"技术-知识"创新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我国4大区域板块、31个省级单元、334个地级单元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的发展水平,以及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科技创新整体系统功效呈上升趋势,但"技术-知识"差距逐渐扩大且互动关系不稳定;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呈现协同、磨合、颉颃、低水平特征,区域间协调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系统耦合协调格局的分析,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的认识,为不同层级政府的农业科技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与决策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姜玲  叶选挺  李磊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科技"技术-知识"创新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我国4大区域板块、31个省级单元、334个地级单元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的发展水平,以及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科技创新整体系统功效呈上升趋势,但"技术-知识"差距逐渐扩大且互动关系不稳定;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呈现协同、磨合、颉颃、低水平特征,区域间协调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系统耦合协调格局的分析,有助于深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春江  Surendra P.Singh  Sammy L.Comer  马文斌  
农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但目前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献较少。论文尝试分别运用专家调查定性方法和因子分析定量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运用证据理论对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信息融合。结果表明,该综合方法克服单一方法的片面性,使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更具科学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良均  徐飞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在分析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意义、特征及其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的有关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得桂  
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与日俱增,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给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的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核心载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突破原有以行政区划为单元的农技推广界限,采取"扎根农村"、"着眼产业"和"面向小农"等创新性举措,为构建中国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晓萍  霍明  房建琳  
[目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主阵地,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测算园区运营效率的基础上,对运营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园区运营效率的因素,为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做出参考。[方法]以13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园区的运营效率,利用修正二阶段泰尔系数对园区运营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园区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园区运营效率的区域差异在逐步变大,而造成这种差异拉大的原因是省域内园区之间的差异,因此造成园区运营绩效差异主要因素并非是区位因素,而是园区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结论]对于运营绩效不佳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需要重视园区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完善、做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落实、推动园区科技孵化器与加速器的建设。同时,注重农村电商平台的搭建以及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的培育,并促进示范基地与研发机构与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加大农业品牌化运作的力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鹏  
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两大战略任务都有赖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成本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制约,进而分析了当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农业资源利用和产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劳动力素质以及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本文从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角度,提出了提高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武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建立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试验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使试验站成为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示范展示平台以及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结合平台,强化了农民培训、示范样板和体制机制创新功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户的欢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赖晓敏  张俊飚  何可  程文能  
通过全局参比Malmquist指数计算中国省级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分解变化,基于构建的地方行政长官多维度个人特质视角,考察政治因素对地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长官的社会资本反向抑制农业科技创新的规模技术进步;行政长官通过教育和实践两种途径获得的人力资本分别有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进步;但行政长官个人特质对最终的农业科技创新TFP值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建忠  吴欣  詹圣泽  
[目的]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试验示范站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手段。[方法]文章以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模式的典型代表——试验示范站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网络治理理论研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特征和经验,分析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涉及的多方主体的职能定位,构建农业技术推广治理网络,同时通过深入分析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研究各方利益相对主体的关系,为创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机制构建提供理论支持。[结果]从网络类型的视角看,试验示范站是政府推动、基层农技试验示范站具体操作实施的政府参与型的网络治理模式;从网络主体的视角看,以试验示范站为主体,联动政府相关部门、普通农户等各个主体在技术推广过程中的行为;从网络运行的视角来看,通过从网络治理的主体因素、关系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杨凌农业试验示范站网络治理效果的一些具体因素。[结论]政府参与型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模式通过政府推动、基层农技试验示范站具体操作实施、普通农户参与落实等一系列的技术推广过程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该模式是最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路径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