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0)
- 2023(9068)
- 2022(7375)
- 2021(6789)
- 2020(5939)
- 2019(13144)
- 2018(13298)
- 2017(26326)
- 2016(14169)
- 2015(16022)
- 2014(15920)
- 2013(16103)
- 2012(14775)
- 2011(13239)
- 2010(13695)
- 2009(13378)
- 2008(13557)
- 2007(12521)
- 2006(11484)
- 2005(10447)
- 学科
- 业(81205)
- 济(66310)
- 经济(66225)
- 企(63983)
- 企业(63983)
- 管理(53601)
- 农(44788)
- 农业(29606)
- 方法(28065)
- 业经(27387)
- 财(22949)
- 数学(21001)
- 数学方法(20938)
- 中国(19396)
- 制(17226)
- 务(16657)
- 财务(16651)
- 财务管理(16635)
- 技术(16464)
- 企业财务(15706)
- 策(14656)
- 体(13256)
- 贸(12736)
- 贸易(12729)
- 易(12488)
- 划(12109)
- 和(11811)
- 理论(11707)
- 银(11248)
- 银行(11245)
- 机构
- 学院(216656)
- 大学(206441)
- 济(99749)
- 经济(98082)
- 管理(91260)
- 理学(78081)
- 理学院(77513)
- 管理学(76831)
- 管理学院(76442)
- 研究(63752)
- 中国(55349)
- 财(46814)
- 农(46635)
- 京(42137)
- 财经(36824)
- 农业(35066)
- 江(34155)
- 科学(34132)
- 经(33248)
- 业大(33042)
- 所(31223)
- 中心(30580)
- 经济学(29423)
- 经济管理(27921)
- 研究所(27337)
- 经济学院(26928)
- 州(26638)
- 财经大学(26451)
- 北京(26269)
- 商学(25526)
- 基金
- 项目(131075)
- 科学(105176)
- 研究(103838)
- 基金(94995)
- 家(79196)
- 国家(78274)
- 科学基金(69353)
- 社会(68620)
- 社会科(64774)
- 社会科学(64759)
- 省(53995)
- 基金项目(50996)
- 教育(45321)
- 编号(43932)
- 划(41793)
- 自然(40861)
- 自然科(39935)
- 自然科学(39924)
- 自然科学基金(39292)
- 资助(37221)
- 成果(34116)
- 业(33842)
- 创(31449)
- 部(30108)
- 发(30070)
- 制(28927)
- 创新(28483)
- 课题(28398)
- 国家社会(28125)
- 重点(27951)
- 期刊
- 济(121100)
- 经济(121100)
- 研究(63912)
- 农(50876)
- 中国(43345)
- 财(37430)
- 管理(36044)
- 农业(34054)
- 业经(27494)
- 科学(26767)
- 融(25944)
- 金融(25944)
- 学报(24333)
- 技术(20948)
- 大学(20822)
- 学学(20112)
- 财经(18583)
- 问题(17369)
- 业(17334)
- 经济研究(17017)
- 教育(16798)
- 经(16032)
- 技术经济(14200)
- 农村(14106)
- 村(14106)
- 农业经济(13885)
- 世界(12356)
- 商业(12245)
- 经济问题(12026)
- 贸(11819)
共检索到332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泽洪 全薇
通过广阔的、多层次的政策视野,对农业科技人才的政策效应进行研究。从政策环境、政策体系、政策周期和政策对象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所存在的政策抵消效应、短板效应、递减效应和乏力效应等现象。针对问题提出了利用政策外部效应、实现政策整体效应、发挥政策递增效应和注重政策实现效应等农业科技人才政策的效应强化策略。
关键词:
人才政策 农业科技人才 政策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柳云波 张大勇
科学枝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下面仅就农业科枝人才发展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切实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既重视人才的业务素质培养,又注重人才的政治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娟 李国杰 王丹丹 薛金峰 潘静波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支持,资源匮乏的日本极其重视农业发展,其农业发展和农业教育水平较高,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为日本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培养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其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及成功经验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型人才 队伍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正 杨信廷 姜楠
农业科技"110"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方式。本文针对农业科技"110"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
农业科技“110” 科技咨询 队伍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红 潘荣光 郝楠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以科研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认真贯彻"调整结构、提升能力、完善机制、优化环境"的人才工作方针,大力实施以构建现代化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为核心的人才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农科院特点相适应的人才发展观初步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与人才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引才聚才环境不断优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红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毛世平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高,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强,但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差;社会资本有效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布局不合理,产学研协同机制缺位;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水平低;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对新趋势关注不够等,成为制约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短板。可通过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优化结构;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政府引导、多方共建,加快完善农业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市场导向的考核制度,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对农业新趋势研究的支持力度,实现"十四五"时期农业科技创新的全面优化。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短板 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汤明銮
建设创新型城市,企业是主体,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本文试图通过对南通市的调查分析,寻求壮大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进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十五”以来,南通市各级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念哲
法律手段是保护农业科技人才合法权益最有效的手段。首先阐明了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的基本权益及其法律保护的含义和意义,指出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权益保护在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存在的障碍,明确了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对调动和充分发挥广大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才 权益 障碍 法律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建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当前,我国仍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期,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优质的人才储备必不可少。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高等院校作为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在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仍存在结构性问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等院校 现代农业人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楠 何彬 秦颖
从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四川省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和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工作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四川省 科技人才 现状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忠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川宁 闫祥林 刘志民
本文从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的内涵分析入手,重点讨论了在工作阶段培养和造就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的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组织环境,包括产业发展、科研制度、人才政策、产学研合作机制等宏观环境因素及项目支撑、管理机制、学术氛围、团队合作等微观组织环境要件。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型 人才 环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瑞 沈祖贤 宾朋
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基于199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我国内地31个省市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耦合协调水平的变化特征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20年间,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耦合协调度均值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发展”向“濒临失调衰退”转变;且31个省市耦合协调度跨越了10个耦合协调等级,大多数省市处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和“勉强协调发展”阶段,已实现协调发展的省市数量较少。从空间上看,我国农业发达省市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四大区域耦合协调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西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且区域间差异显著。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提高人才供给能力、调整人才供给结构、优化政策制度安排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等。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才 供给 需求 耦合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