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60)
2023(19588)
2022(16397)
2021(15413)
2020(13042)
2019(29825)
2018(29530)
2017(55985)
2016(30278)
2015(34029)
2014(33994)
2013(33695)
2012(31321)
2011(28420)
2010(28809)
2009(27110)
2008(27229)
2007(24514)
2006(21783)
2005(19947)
作者
(87389)
(72988)
(72792)
(69129)
(46318)
(35044)
(33210)
(28511)
(27762)
(26240)
(24718)
(24572)
(23246)
(23219)
(22638)
(22389)
(21798)
(21564)
(21110)
(20972)
(18226)
(18068)
(17743)
(16844)
(16476)
(16446)
(16330)
(16258)
(14847)
(14608)
学科
(134032)
经济(133888)
(106192)
管理(93563)
(86235)
企业(86235)
方法(55806)
(50516)
数学(46220)
数学方法(45694)
中国(39373)
(37302)
业经(36820)
农业(33523)
地方(29371)
(28136)
(25273)
贸易(25255)
(24564)
(24308)
财务(24251)
财务管理(24197)
技术(23044)
企业财务(22912)
(22461)
(22236)
银行(22201)
(21634)
理论(21434)
(21389)
机构
学院(436169)
大学(431039)
(185240)
经济(181479)
管理(171258)
研究(146883)
理学(145979)
理学院(144418)
管理学(142141)
管理学院(141308)
中国(117139)
(91613)
科学(87355)
(87044)
(79588)
(73995)
中心(69413)
(68247)
财经(67804)
研究所(66235)
业大(64251)
(61384)
农业(61279)
北京(57888)
(55561)
经济学(55458)
师范(55024)
(54073)
(52346)
经济学院(49999)
基金
项目(280835)
科学(222244)
研究(208249)
基金(203079)
(175665)
国家(174054)
科学基金(150483)
社会(133084)
社会科(125996)
社会科学(125962)
(111806)
基金项目(107113)
自然(95622)
教育(94706)
自然科(93433)
自然科学(93406)
(92633)
自然科学基金(91768)
编号(86022)
资助(82581)
成果(69507)
(64149)
重点(62845)
(61975)
(60478)
课题(58570)
创新(56064)
国家社会(54924)
科研(53698)
教育部(53122)
期刊
(214250)
经济(214250)
研究(129795)
中国(92822)
(77183)
(69490)
管理(66254)
学报(63006)
科学(60913)
农业(51985)
大学(48920)
(46564)
金融(46564)
学学(45944)
教育(45546)
技术(41280)
业经(39126)
财经(33582)
经济研究(32698)
(28949)
问题(28860)
(28222)
技术经济(23767)
(23087)
统计(21803)
世界(21101)
理论(20966)
商业(20724)
(20580)
图书(20539)
共检索到677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瑞  沈祖贤  宾朋  
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基于199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我国内地31个省市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耦合协调水平的变化特征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20年间,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耦合协调度均值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发展”向“濒临失调衰退”转变;且31个省市耦合协调度跨越了10个耦合协调等级,大多数省市处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和“勉强协调发展”阶段,已实现协调发展的省市数量较少。从空间上看,我国农业发达省市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四大区域耦合协调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西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且区域间差异显著。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提高人才供给能力、调整人才供给结构、优化政策制度安排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瑞  沈祖贤  宾朋  
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基于199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我国内地31个省市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耦合协调水平的变化特征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20年间,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耦合协调度均值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发展”向“濒临失调衰退”转变;且31个省市耦合协调度跨越了10个耦合协调等级,大多数省市处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和“勉强协调发展”阶段,已实现协调发展的省市数量较少。从空间上看,我国农业发达省市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四大区域耦合协调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西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且区域间差异显著。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提高人才供给能力、调整人才供给结构、优化政策制度安排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瑞  赵紫睿  
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以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VHSD-EM”评价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1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2011-2017年呈缓慢上升趋势,2017-2019年呈“V”型发展趋势,2019-2021年呈快速发展趋势。(2)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的分布格局,即东部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发展最优,中部地区次优,东北部地区第三,西部地区则落后于其他地区。(3)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整体空间集聚以“高-高”和“低-低”两种类型为主导,且东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显著高于其他三大地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最弱。(4)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可通过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政策法规和教育文化因素等产生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改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应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及区域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瑞  赵紫睿  
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以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VHSD-EM”评价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1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2011-2017年呈缓慢上升趋势,2017-2019年呈“V”型发展趋势,2019-2021年呈快速发展趋势。(2)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的分布格局,即东部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发展最优,中部地区次优,东北部地区第三,西部地区则落后于其他地区。(3)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整体空间集聚以“高-高”和“低-低”两种类型为主导,且东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显著高于其他三大地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最弱。(4)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可通过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政策法规和教育文化因素等产生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改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应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及区域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梦诗  沈勤  
在“技能中国”建设背景下,高技能人才有效供给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当前面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构建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利用2008-2019年28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间的互动适配关系及时空演化趋势,研究发现:两者耦合协调程度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先上涨后回落的变化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依次递减态势;高技能人才占比、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分别成为所属系统的显著因素;在超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的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低且上涨迹象不显著。实现两者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是:优化教育财政分配结构,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地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治国  陈俭  杜金华  
在比较分析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物流成本的基础上,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可实证分析物流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业成本负担仍然较重,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效益较低;全国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同时,尽管较高的耦合度表明两者耦合关系与互动效应较好,且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所处的协调等级总体上呈现出由中度失调经过低度失调最终过渡到略微失调的向好变迁趋势,但全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仍未步入协调状态;分地区考察时发现,三个地区的物流业与地方国民经济耦合协调度所处的协调等级总体上呈现出中度、低度、略微失调三个阶段,但东部与中部地区较早地由中度失调转变为低度失调,且东部地区较早地由低度失调转变为略微失调,说明地区间物流业与地方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存在地区异质性;目前各地区物流业与地区国民经济仍为略微失调状态,东部地区的物流业对地方国民经济的边际促进效应存在下降趋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冉光和  张晓燕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1998~2011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VAR模型研究金融服务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促进了工农业协调发展,金融服务对工农业发展均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即金融服务对农业发展的边际效应大于对工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服务对工业发展的贡献具有很强的持久效应,而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持久效应较弱。相关的政策建议是:优化信贷结构,强化对"三农"的金融服务;避免农村金融资源外流,建立引导工业资金回流反哺农业的机制;合理优化金融对工业经济的投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建立金融服务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丽辉  
本文阐述了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进步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了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进步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庆然  丁翠翠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否协调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该研究通过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探索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研究表明:2002—2011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地区总体上依次递减;产业结构、教育经费、R&D经费投入与劳动者素质对"三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是显著的,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金融支持对"三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不很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段新  戴胜利  廖凯诚  
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02-2016年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下降;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两元系统跟三元系统协调均呈上升趋势。直到2016年全国各地区三元系统协调等级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等级;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增长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由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在2009年之后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未来需加大对科技、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缩小区域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池波  
论农业科技、经济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陈池波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农业科技、经济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它包括农业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农业科技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农业生态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本文拟就上述内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志强  吴心怡  
基于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本文分别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08-2013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30个省市耦合协调度虽整体偏低,但是对地区经济增长已经发挥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两业协调发展程度最高的东部地区更为突显。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两业互动融合,推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华坚  潘雪晴  
在“科技兴粮”政策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对于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0—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农业科技创新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两者的内在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中等偏低,但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其中粮食主产区发展水平最高,产销平衡区次之,粮食主销区最低;农业科技创新对区域内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但空间溢出影响为负,且此种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未来我国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粮食产业,遵循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驱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师帅  宋宝梅  张鑫琦  张磊  
在论述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内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标志包括经济与社会协调、资源与环境协调,并遵循低碳经济原则构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碳源/汇、节能水平、环境质量等相关指标,对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时间和空间评价。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发展的协调度逐渐提高;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呈反向变化。通过农业生态补偿、区域农业合理布局、农业碳金融市场构建和农业技术创新等途径,可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树  万青  
国民幸福虽然在主观上表现为国民的快乐和幸福感,但同样需要客观物质生活在国民间的均衡享有。国民福祉指标体系遵循人们追求幸福的价值诉求及其实现的条件和途径,付之以科学发展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时代内涵,本文运用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比较全国福祉协调指数,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检视幸福的区域分布,有助于区域发展失衡和贫富两极分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合理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