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16)
- 2023(15623)
- 2022(12869)
- 2021(11695)
- 2020(9785)
- 2019(21882)
- 2018(21620)
- 2017(42120)
- 2016(22911)
- 2015(25560)
- 2014(25311)
- 2013(25640)
- 2012(24423)
- 2011(22170)
- 2010(22774)
- 2009(21524)
- 2008(21442)
- 2007(19622)
- 2006(18105)
- 2005(16750)
- 学科
- 济(110769)
- 经济(110643)
- 业(93153)
- 企(73974)
- 企业(73974)
- 管理(73439)
- 农(48419)
- 方法(41530)
- 业经(33393)
- 数学(32974)
- 数学方法(32768)
- 中国(32502)
- 农业(32345)
- 财(30320)
- 地方(27310)
- 制(24122)
- 技术(20026)
- 务(19990)
- 财务(19973)
- 财务管理(19942)
- 贸(19128)
- 贸易(19111)
- 企业财务(18912)
- 学(18875)
- 易(18564)
- 银(18081)
- 银行(18034)
- 和(17780)
- 策(17676)
- 体(17666)
- 机构
- 学院(345519)
- 大学(338890)
- 济(151526)
- 经济(148652)
- 管理(132563)
- 研究(122430)
- 理学(112800)
- 理学院(111534)
- 管理学(110042)
- 管理学院(109407)
- 中国(97239)
- 科学(73810)
- 农(73306)
- 京(72751)
- 财(69838)
- 所(63707)
- 研究所(57222)
- 农业(56594)
- 江(55682)
- 中心(55599)
- 业大(54498)
- 财经(54364)
- 经(49160)
- 经济学(46043)
- 北京(46011)
- 范(43689)
- 院(43609)
- 州(43526)
- 师范(43213)
- 经济学院(41561)
- 基金
- 项目(220593)
- 科学(174933)
- 研究(161824)
- 基金(160077)
- 家(140139)
- 国家(138794)
- 科学基金(118517)
- 社会(105760)
- 社会科(100032)
- 社会科学(100006)
- 省(88611)
- 基金项目(84604)
- 自然(74780)
- 划(73247)
- 自然科(72971)
- 自然科学(72951)
- 自然科学基金(71703)
- 教育(71207)
- 编号(65096)
- 资助(64482)
- 发(54227)
- 成果(51586)
- 重点(50300)
- 部(49025)
- 创(48219)
- 业(46171)
- 课题(45339)
- 创新(44563)
- 发展(43882)
- 国家社会(43815)
- 期刊
- 济(182544)
- 经济(182544)
- 研究(104717)
- 农(73068)
- 中国(72810)
- 财(53595)
- 学报(53391)
- 管理(52307)
- 科学(52165)
- 农业(49334)
- 大学(40815)
- 学学(39039)
- 融(38571)
- 金融(38571)
- 业经(35143)
- 教育(31157)
- 技术(30359)
- 经济研究(27461)
- 财经(27394)
- 业(26154)
- 问题(25018)
- 经(23746)
- 技术经济(19835)
- 世界(18326)
- 贸(18087)
- 商业(17279)
- 资源(16835)
- 现代(16708)
- 版(16696)
- 经济问题(16526)
共检索到540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恒 郭昕 曹大澂 孙凡
采用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相关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省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发现: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在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出现了两次ECH同tCH的反向变动;技术效率的解释度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70%的比重。由此提出,当前农业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保证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加强农业生产的技术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航飞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探讨全国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变动情况,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变动情况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台湾各年份农业技术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达到最优状态,远高于大陆各省份的均值。(2)全国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都大于1,呈增长态势且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3)根据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变化特点,全国省份可划分为四类问题省份。(4)全国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集聚趋势逐渐增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中心城市职能的加强,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与空间结构必将发生重大变动。从外部市场条件与区域功能的变动演化两方面对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从市场方面分析了农副产品生产所面对的市场层次特点以及当前生产与市场不适应的状况,迫切要求调整与改变农产品生产结构。从地域功能考虑,认为大城市农业地域功能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并得出大城市农业地域农业功能正逐步相对弱化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今后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和空间分化的三圈模式。
关键词:
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空间结构演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仲齐 蒋建国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刘仲齐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蒋建国美国的农业生产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机械化以后,其生产结构和组织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最近50年,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开发新资源,美国的农业生产率平均每年以1.6%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明顺 谢立勇 曹敏建 刘恩财
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粮食生产与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科学热点之一。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尤为敏感。对气候变化情景预估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本文针对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农村发展的正负效应及可能影响,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建设等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与减缓 农业生产 农村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胡瑞法 黄季焜
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是反映技术变动和发展方向的一个主要指标。过去 2 0 年里 ,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但变化因产品而异 ,解释和研究这种 变化对政府和私人企业投资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揭示农业生产 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内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土地密集型作物 (如粮食 )生产的 资金 (尤其是机械 )对劳动的替代趋势极为显著 ,而劳动密集作物 (如园艺作物 )生产的劳 动与资金很难替代。根据研究结果 ,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投资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技术 投入要素 技术构成 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达薇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我国各区域农业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指出目前我国各省市农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差异较大,其中人均化肥施用量对全国大多数省市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是最重要的,这种生产方式属于典型的“化肥农业”,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文章认为,制度创新可以再造农业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在制度创新先行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经济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的互动,是转变“化肥农业”生产方式,走可持续的新型农业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秀路 武宵旭 葛鹏飞 王小腾
本文考虑到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使用2003—2013年农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三大农业区域的最优节水灌溉方式的选择问题。结果指出,北方农业区应发展以喷灌、微灌和低压管灌为主的节水灌溉;南方农业区应实施喷灌;随着北方和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土渠进行改良的渠道防渗已不再促进农业生产;西部农业区应优先发展渠道防渗和微灌,对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西部农业区,利用渠道防渗改良传统土渠,可以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产 节水灌溉 农业区划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宏宇 刘刊 范德成
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和区域资源禀赋,合理发展区域农业,提升农业对区域资源使用效率和区域资源产业配置效益,形成区域农业高效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技术效率测度、产业投入产出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构建农业产业生产效率的测度模型,探索地区农业产出的技术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率,为农业生产和区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农业产出与资源禀赋未形成最佳匹配,应在大力提高农业对区域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屈秋实 王礼茂 王博 向宁
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5国1省的面板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并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对其进行分解,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效率水平整体较低。(2)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特征,老挝一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农业生产效率最低的国家。(3)中国云南、越南、缅甸和泰国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技术的拉动,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综合效率提升的贡献程度由初期的小于生产规模,逐渐转变为大于生产规模。(4)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是自然因素和生产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气候水文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格局呈显著正向关联。通过剖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揭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状况,也可为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邓妙嫦 刘艺卓
近年来,中国与以色列双边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中国现为以色列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目前中以两国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可行性研究。本文分析了以色列农业生产、贸易、关税政策和自贸区建设情况,旨在为自贸区谈判和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和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鑫 穆月英
对全国农业发展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区域,可为制定区域农业政策和提高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帮助。由农业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在构建2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从农业发展阶段和驱动因素分析全国农业发展情况。从农业现代化水平出发,31个省份经过系统聚类划分为4类农业发展阶段,总体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从发展驱动因素出发,利用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法确定省份农业发展类型,即要素型、技术型、政府-要素型和政府-技术型,其中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鑫 穆月英
对全国农业发展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区域,可为制定区域农业政策和提高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帮助。由农业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在构建2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从农业发展阶段和驱动因素分析全国农业发展情况。从农业现代化水平出发,31个省份经过系统聚类划分为4类农业发展阶段,总体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从发展驱动因素出发,利用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法确定省份农业发展类型,即要素型、技术型、政府-要素型和政府-技术型,其中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最后,综合考虑农业发展阶段和驱动因素后产生11种农业发展区域,并结合要素、技术、政府等因素作用对各区域提出农业政策选择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亮 张宝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在政府的引导与农户的积极参与下有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到2008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发展合作经济,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支持、引导合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然而在实践中,我国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发展还较为滞后,还没有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隋玉银
农民家庭(简称为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主体。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被计划经济禁锢的农村生产力。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弊端逐步显现。其具体实现形式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从农业发展现实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来看,合作制家庭农场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最佳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农业生产 经营责任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