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1)
- 2023(14991)
- 2022(12336)
- 2021(11466)
- 2020(9378)
- 2019(21151)
- 2018(20974)
- 2017(41194)
- 2016(22382)
- 2015(24931)
- 2014(24843)
- 2013(25113)
- 2012(23783)
- 2011(21405)
- 2010(22065)
- 2009(20892)
- 2008(20933)
- 2007(19104)
- 2006(17386)
- 2005(16120)
- 学科
- 济(102308)
- 经济(102179)
- 业(94343)
- 企(74794)
- 企业(74794)
- 管理(72792)
- 农(48149)
- 方法(38459)
- 业经(33021)
- 农业(32191)
- 中国(31491)
- 财(30168)
- 数学(30018)
- 数学方法(29838)
- 制(24541)
- 地方(23298)
- 务(20324)
- 财务(20299)
- 财务管理(20265)
- 技术(19809)
- 企业财务(19250)
- 贸(19176)
- 贸易(19157)
- 易(18659)
- 银(18642)
- 银行(18620)
- 行(18111)
- 策(17586)
- 融(17306)
- 金融(17306)
- 机构
- 学院(330363)
- 大学(324151)
- 济(144953)
- 经济(142050)
- 管理(130119)
- 研究(111942)
- 理学(110388)
- 理学院(109262)
- 管理学(107992)
- 管理学院(107351)
- 中国(90951)
- 财(69207)
- 京(68474)
- 农(66382)
- 科学(64163)
- 所(57063)
- 财经(53594)
- 江(52572)
- 中心(51930)
- 研究所(50700)
- 农业(50630)
- 业大(49186)
- 经(48532)
- 北京(43515)
- 经济学(43464)
- 州(42010)
- 范(41614)
- 师范(41263)
- 经济学院(39226)
- 院(39178)
- 基金
- 项目(206207)
- 科学(163794)
- 研究(156500)
- 基金(149557)
- 家(128571)
- 国家(127253)
- 科学基金(109766)
- 社会(102547)
- 社会科(96959)
- 社会科学(96934)
- 省(81932)
- 基金项目(78795)
- 教育(69171)
- 自然(67093)
- 划(66952)
- 自然科(65510)
- 自然科学(65493)
- 编号(64677)
- 自然科学基金(64393)
- 资助(59967)
- 成果(52770)
- 发(49638)
- 部(46579)
- 重点(45435)
- 创(45364)
- 课题(43610)
- 业(43556)
- 国家社会(42458)
- 创新(41660)
- 性(41428)
- 期刊
- 济(175333)
- 经济(175333)
- 研究(101484)
- 中国(70914)
- 农(67698)
- 财(54006)
- 管理(50917)
- 学报(46034)
- 农业(45557)
- 科学(45215)
- 融(39793)
- 金融(39793)
- 大学(36404)
- 学学(34305)
- 业经(34171)
- 教育(31939)
- 技术(29083)
- 财经(27056)
- 经济研究(26165)
- 业(24278)
- 问题(23857)
- 经(23355)
- 技术经济(18550)
- 世界(17877)
- 贸(17756)
- 商业(16724)
- 现代(16461)
- 图书(15979)
- 农村(15901)
- 村(15901)
共检索到522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千文 姜长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和体系恢复建设,经营性农业生产性服务萌发和自发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开启体制机制改革,服务职能逐渐推向市场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末期,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改革继续深入,经营性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提速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8年,健全公益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发展经营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体系阶段;2008年以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性迅速凸显,日益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突出亮点。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需求扩张是主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慧芬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即面向农业产业链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服务业。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很快,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引擎。农业生产性服务有助于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比较利益的提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还存有较大差距,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滞后。因此,今后要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吸引产业要素投向为农业提供服务的现代服务部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成丽 邵文武 张波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服务业提供主体单一、农业金融保险发展滞后、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应该从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元化的服务组织、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带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链 农业组织 集聚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欢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即面向农业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分析表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伴随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型过程的必然趋势,其发展既有深刻的理论成因,也是我国现实背景下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纵深推进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或将成为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里"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最佳答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利用熵权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析法,揭示八大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维度与区域差异;从五大发展维度来看,协调与共享发展指数相对较高,创新发展指数呈波动上涨态势,开放和绿色发展指数相对较低;从八大经济区来看,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以及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次之,大西南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则相对较低。进一步分析空间分异特征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利用熵权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析法,揭示八大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维度与区域差异;从五大发展维度来看,协调与共享发展指数相对较高,创新发展指数呈波动上涨态势,开放和绿色发展指数相对较低;从八大经济区来看,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以及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次之,大西南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则相对较低。进一步分析空间分异特征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长云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为解决当前的农业问题提供新思路,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探索新路径,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引擎。国际经验显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业服务化的过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致等同,但也有若干明显区别。应该明确提出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基调,代替"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传统提法。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科学处理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阶段性服务和全程性服务、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与支持其服务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颖慧 李敬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超边际分析方法,构建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商品市场交易效率、农户数量规模、政府补贴和农户劳动力变化是影响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四个因素。其中,商品市场交易效率对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分布密度、政府补贴和城镇化率提高1%,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分别提高0.135、0.955和2.71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要拓宽视野,科学把握其历史方位。第一,经济服务化已经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日益成为推进农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路径,要科学把握推进农业服务化转型对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新要求,用现代服务业理念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第二,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紧迫任务。要科学理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第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成为完善国家治理的战略取向。为此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和优先地位,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好地坚持市场导向、公平竞争。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对于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制度,应注意超前谋划、前瞻应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永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改善农业生产过程、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和拓展农业发展路径为目的,可以中间投入改善实现先进要素资源在农业产业链的充分嵌入,以生产性服务供给解决农业劳动力供给短缺、老龄化等问题,以多元化信息资源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加速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开放状态和动态创新趋势加速农业生产、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等实现农民增收。这就意味着,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农户的增收效应,应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效应,以共享社会资源加速培育农村多元服务主体,以差异化策略方案务实提高农业生产服务水平,并积极改善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并有序协调各方主体职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潘锦云 潘俊安 程勇
充分发展意味着事物发展到最高阶段或完全阶段,且其自身生产力已经完全释放。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充分发展不仅是新时代经济发展、产业自身发展和农村产业兴旺的迫切需要,而且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探索、产业组织理论的实践探索和乡村发展的战略探索等证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实现充分发展。运用2008—2019年我国26个省份的数据,从准备度、使用强度、影响度和实现度四个维度,构建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受各省经济发展质量、资源禀赋等内部因素和农业信息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等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尚不充分,且各地充分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对此,要从“提质”“提档”“提标”“提效”等路径,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展的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长云
基于对山东平度市的调研,分析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模式,提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注意通过转型改造挖掘传统组织资源的创新潜力,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机构完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对策建议: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优化和功能升级,明确实行对市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引导支持政策;加快农业公共服务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设,改革、完善农业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创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支持政策,完善对龙头企业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农业 发展方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晓红 王传荣 彭玉麒
一、引言从发达国家实践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也是现代经济中最具核心竞争力、产业控制力、创新活力的部门,它能够发挥所谓的"黏合剂"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新驱动者的角色。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异军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芦千文 韩馥冰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相伴而生,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共同趋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持农业竞争优势和维系农业产业安全的战略抓手,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农业“赶超”和欠发达国家现代农业起步的重要途径,形成了欧美、日韩和中国三种较为典型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合作、分工诱导等多种生成路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世界农业创新驱动的重心,吸引跨国涉农企业集团加快向现代农业服务商转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要建设农业强国,应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处理好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和市场有效配合、满足小农户发展需求、引领现代农业新方向的关系,继续健全完善公益性服务体系、培育大型农业服务企业、发展多元竞争服务市场、建立多层次服务组织体系,为世界贡献破解小农户发展难题的农业现代化“中国方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玛依拉·米吉提 谢雨欣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设定双重机器学习模型,验证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作用是通过专业化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的,采取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维度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标尚未实现;对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继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和“数智化”转型,使其更好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