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1)
- 2023(11335)
- 2022(9290)
- 2021(8529)
- 2020(7305)
- 2019(16576)
- 2018(16513)
- 2017(32754)
- 2016(17872)
- 2015(19862)
- 2014(19756)
- 2013(20192)
- 2012(18986)
- 2011(17057)
- 2010(17629)
- 2009(17013)
- 2008(17341)
- 2007(15967)
- 2006(14581)
- 2005(13258)
- 学科
- 业(87125)
- 济(86275)
- 经济(86170)
- 企(69085)
- 企业(69085)
- 管理(62059)
- 农(46645)
- 方法(36081)
- 农业(30942)
- 业经(30024)
- 数学(28246)
- 数学方法(28059)
- 财(27497)
- 中国(22954)
- 制(20408)
- 务(18378)
- 财务(18372)
- 财务管理(18352)
- 企业财务(17378)
- 技术(16998)
- 贸(16173)
- 地方(16171)
- 贸易(16159)
- 策(15957)
- 易(15764)
- 体(15492)
- 划(14077)
- 和(14032)
- 银(13370)
- 银行(13345)
- 机构
- 学院(276919)
- 大学(270066)
- 济(124826)
- 经济(122752)
- 管理(110993)
- 理学(95533)
- 理学院(94582)
- 管理学(93366)
- 管理学院(92869)
- 研究(90164)
- 中国(73254)
- 农(60447)
- 财(57530)
- 京(56024)
- 科学(52516)
- 农业(46299)
- 所(46177)
- 财经(45575)
- 业大(43695)
- 江(43353)
- 研究所(41465)
- 中心(41201)
- 经(41201)
- 经济学(38170)
- 北京(34831)
- 经济学院(34812)
- 州(33685)
- 财经大学(33176)
- 经济管理(32999)
- 范(32843)
- 基金
- 项目(174944)
- 科学(139757)
- 研究(130347)
- 基金(129114)
- 家(111429)
- 国家(110321)
- 科学基金(95319)
- 社会(87028)
- 社会科(82276)
- 社会科学(82254)
- 省(69409)
- 基金项目(68831)
- 自然(59157)
- 自然科(57779)
- 自然科学(57762)
- 教育(57162)
- 自然科学基金(56824)
- 划(56480)
- 编号(52688)
- 资助(51575)
- 成果(41602)
- 业(39994)
- 部(39951)
- 发(39794)
- 创(38942)
- 重点(38822)
- 国家社会(36357)
- 创新(35655)
- 课题(35038)
- 制(34658)
- 期刊
- 济(148160)
- 经济(148160)
- 研究(81818)
- 农(62536)
- 中国(50587)
- 财(44733)
- 管理(42703)
- 农业(42209)
- 科学(39954)
- 学报(39352)
- 大学(31111)
- 业经(30650)
- 学学(30061)
- 融(29906)
- 金融(29906)
- 技术(23736)
- 财经(23135)
- 业(22028)
- 经济研究(21813)
- 问题(21198)
- 经(20039)
- 教育(19267)
- 技术经济(16979)
- 世界(15525)
- 农村(14898)
- 村(14898)
- 贸(14776)
- 商业(14682)
- 农业经济(14420)
- 经济问题(14124)
共检索到418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翔飞 秦富
本文通过计算不平等指数,分析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并通过指数分解法分别计算东中西地区内部和地区间的差距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东中西地区内部的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在减小,但地区间的差距在扩大;东部地区形成了“富裕俱乐部”,西部地区并未形成“贫穷俱乐部”。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地区差距 结构分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中涛 张燕之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理解有其合理之处,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只看到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没有看到人只有借助于自然力才能驾驭自然力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今天,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资源和环境问题凸显,社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以往对生产力的这种误读。所以,正确解读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发展农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自然力 农业生产力 新农村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政
农业生产力因素按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方式可以被划分为物质生产因素和非物质生产因素,其具体构成可概括为十个方面。同时,农业生产力因素的构成并非杂乱堆砌,而是由特定的农业生产力因素在特定的关联方式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是类型、层次和指标的统一。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因素 质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继连
本文从生产力要素均衡组合原理论述起,在阐明了生产力要素组合均衡、不均衡、均衡效应及均衡阶跃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力要素的宏观组合关系,提出了我国农业生产力要素宏观组合优化的对策、措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关付新
通过对1985~2005年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户性质变迁的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决定农业组织演进的变化过程。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存在状态,产生了农户打破自给自足和"小农均衡"状态的经济剩余。农户作为配置和利用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组织,正从传统农户和商品农户向现代农户转变。促进我国农户向现代农业组织演进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凤民
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力低下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系统内的同化作用被强烈弱化,而异化作用却异常活跃。表现为植被破坏、农业生产力低下、土壤水蚀和风蚀严重、土壤肥力持续下降,扩大开垦面积进一步导致问题的严重化。这两大系统功能的不协调变化就是所谓的“生态平衡失调”,只有同化作用得到有效提高,才能抑制异化作用的恶性发展。核心就是大幅度提高系统生产力,对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而言,提高农业生产力是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首先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在大幅度提高作物单产的基础上,发展以集水技术为基础的生态农业,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静芳 李谷成 尹朝静
采用Fre-Primont指数方法(FP指数),对1985—2013年我国28个省(市、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解。通过方差分解法从构成角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3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与农业技术进步及剩余混合效率的波动趋势相吻合;2)从省际差距看,剩余混合效率差距在整体地区差距中的贡献率逐渐降低,技术效率差距逐渐占主导地位,其中东部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剩余混合效率,而中西部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3)基于投入产出数据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是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名勇 吴昭洋 何玉凤 王珊
能否有效提升单要素生产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的基础所在。本文以我国30个省区2003-2015年间粮食单要素生产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描述性统计-泰尔指数(Theil Index)分解-空间回归模型"这一实证分析框架,较为全面地比较了粮食单产水平(yA)和劳动生产率(yL)两指标之间的关联与差异。结果表明:1)国内研究大都选择yA,而国际学界则更多采用yL作为测度指标。研究范式的差异是造成指标选取差异的根源所在,不同测度指标的选取也会深刻影响粮食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一般性倾向;2)两指标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名勇 吴昭洋 何玉凤 王珊
能否有效提升单要素生产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的基础所在。本文以我国30个省区2003-2015年间粮食单要素生产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描述性统计-泰尔指数(Theil Index)分解-空间回归模型"这一实证分析框架,较为全面地比较了粮食单产水平(yA)和劳动生产率(yL)两指标之间的关联与差异。结果表明:1)国内研究大都选择yA,而国际学界则更多采用yL作为测度指标。研究范式的差异是造成指标选取差异的根源所在,不同测度指标的选取也会深刻影响粮食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一般性倾向;2)两指标均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彼此间并不存在均匀的线性相关关系。两指标经整体与局部空间层面的泰尔指数分解后均呈现较为明显的相异趋势;3)空间回归分析中,农地流转和中间投入品等变量对两指标的影响机制在回归系数的方向、大小和显著性等方面具有较高一致性,但以yL为因变量的模型拟合效果显著优于yA。精准化与差异化的施策方式为本文的政策启示所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李超
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地区之间的竞争将发展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竞争,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将更多体现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距。本文在运用全局(global)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根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组成,首次采用方差分解方法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成因的双角度分解模型,并应用于中国2000-2015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的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差距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为69.19%,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为57.66%、73.33%、81.73%和144.64%;基于要素角度,污染治理生产率的差距是导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为64.28%,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为63.96%、64.94%、59.10%和57.88%;通过进一步细分要素可知,劳动投入生产率的差距不仅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差距作用最大,而且对东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影响占据绝对地位,贡献率为19.27%、19.02%和19.65%,驱动中西部地区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工业废气治理生产率,贡献率为20.24%、20.74%。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永成
本文利用多种比较分析模型对我国农业生产力绩效进行了实证测量,得出基于环境效应调整的农业生产力绩效水平要远远高于传统方法的评价结果的结论,为我国农业社会功能的重新定位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关键词:
环境效应 农业 绩效评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万斌 常欣 程序
农业生产力的计量方法直接决定着人类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估,进而决定生产者对生产方式的选择。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农业的功能与属性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其对自然资本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配力量。然而当前沿用的农业生产力计量方法却反映不出这些变化了的特征和需要,以致于严重削弱了现时农业生产力也使损害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当生产方式被肯定、支持和鼓励。本文梳理了农业生产属性演变和生产力计量方法发展的脉络,提出用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概念和方法体系来计量农业生产力的设想。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生产力 计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旭锋
本文从对加拿大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发展进行分析,论述加拿大农业生产力布局发展的做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农业生产布局概况、农业经营规模分析及农业资源区域布局演变等方面,从而得到一些对中国农业生产力布局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布局 区域农业 规模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福生
旱作农业地区 ,资源制约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以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为核心 ,实施对旱作农业生产力要素的改造创新和要素组合的结构调整 ,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 ,也是旱作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北方地区 农业生产力要素 旱作节水农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余航 周泽宇 吴比
诱致性变迁因素和强制性变迁因素是审视农业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率变迁的主导理论。本文通过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刻画其变动规律与影响因素,发现传统的诱致性变迁因素并不能良好地解释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下农业生产率的变迁。本文基于1986~2017年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数据发现:(1)土地配置效率改进与留守农户平均生产率降低并存,后者部分抵消了土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2)城乡二元结构的"拉力"主导农业生产效率,到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的距离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释农村内部农业生产率变动;(3)自上而下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呈现出异质性效果,这能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性改善农业生产绩效的重要抓手;(4)以农业补贴为主的各类农业产业政策的"推力"能够有效缓解城乡差距对农业生产率的负面冲击。新结构经济学的政策导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见。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农业补贴 乡村振兴 城乡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