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44)
2023(18767)
2022(15966)
2021(14759)
2020(12563)
2019(28650)
2018(28463)
2017(55803)
2016(29746)
2015(33500)
2014(33099)
2013(32970)
2012(30045)
2011(27023)
2010(27159)
2009(25654)
2008(25356)
2007(22553)
2006(20060)
2005(17481)
作者
(84748)
(70397)
(70011)
(66589)
(44652)
(33737)
(31817)
(27660)
(26582)
(25069)
(23763)
(23577)
(22171)
(22010)
(21471)
(21401)
(20861)
(20843)
(20215)
(20171)
(17277)
(17200)
(17103)
(16225)
(15787)
(15785)
(15617)
(15465)
(14153)
(13897)
学科
(127211)
经济(127059)
(111306)
管理(97765)
(92025)
企业(92025)
方法(59798)
数学(49879)
(49866)
数学方法(49316)
(36735)
业经(36213)
农业(32983)
中国(32569)
(25875)
(25388)
财务(25317)
财务管理(25273)
(24151)
贸易(24140)
企业财务(23960)
(23519)
技术(22287)
地方(21956)
(21663)
理论(21407)
(20813)
(19716)
(19604)
银行(19570)
机构
学院(433931)
大学(429684)
(180443)
管理(178778)
经济(176877)
理学(155078)
理学院(153588)
管理学(151224)
管理学院(150425)
研究(134212)
中国(104885)
(89642)
(83813)
科学(79654)
(74900)
财经(67766)
(65135)
业大(64225)
(63111)
中心(62766)
(61668)
研究所(58735)
农业(57502)
北京(55973)
经济学(53981)
(53692)
师范(53271)
(50918)
财经大学(50118)
经济学院(48995)
基金
项目(289820)
科学(230220)
研究(215908)
基金(212338)
(182358)
国家(180711)
科学基金(157908)
社会(138745)
社会科(131363)
社会科学(131329)
(112902)
基金项目(112292)
自然(101222)
自然科(98914)
自然科学(98892)
教育(98573)
自然科学基金(97153)
(93460)
编号(89098)
资助(87151)
成果(70979)
(64940)
重点(63406)
(61589)
(61354)
课题(59311)
国家社会(57012)
创新(56774)
教育部(56335)
人文(55990)
期刊
(199678)
经济(199678)
研究(125241)
中国(74670)
(72686)
管理(66976)
(65058)
学报(61299)
科学(58902)
农业(49345)
大学(48518)
学学(46125)
教育(41337)
(40900)
金融(40900)
技术(38829)
业经(38210)
财经(33181)
经济研究(30353)
(28388)
问题(27222)
(25446)
技术经济(22886)
商业(21106)
理论(20886)
现代(20460)
(20096)
统计(20034)
(19634)
科技(19566)
共检索到629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新宇  冯迪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用以分析农业最终产品价值构成的统一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测算我国农业最终产品价值构成的行业指数、地域指数以及交叉指数。研究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贡献综合占比大约为我国农业最终产品价值构成的四分之一。制造业价值构成指数在样本期内较为稳定,2004年减免农业税政策的出台使得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对农业有一定的反哺效应,服务业价值构成指数提升较明显。地域指数则显示国外增加值占比在样本期内呈波动上升趋势,加入WTO是提升的主要契机,而波动主要源于金融危机。与此同时,在农业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农业最终产品价值构成中的非农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国际化虽然改变了价值构成中要素报酬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后权  陈缵绪  马丽  
促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当前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全面进入传统产业,数据技术和生产要素深度融合重塑农业价值链条,不断拓展产业的边界。论文分析了农业生态产品在研发、生产、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大数据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价值链构建路径。农业生态产品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大数据为引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推动农业生态产品研发平台化、生产可视化、交换扁平化和消费大众化发展。论文从产业价值链角度,构建了完整的产销生态链正反馈闭环系统,以推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海波  朱华丽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从外贸增长、发展动力、外贸结构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构建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01-2010年的数据,采用AHP方法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后外贸增长指标持续增长,发展动力指标波动明显,外贸结构指标逐年增加,可持续发展指标具有最强的持续转变趋势。最后提出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包维林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价值链建设还处于低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更好地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加强农业价值链各环节衔接,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规模化经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对价值链各参与主体作用发挥,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聆  李三妹  
如何突破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是目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制造业产品增加值的全球价值链分布,构建并计算了价值链高度指数,以此为依据剖析了我国在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结论是:中国在资本、资源密集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中端,分工地位显著提升;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分工地位有一定提升;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全球价值链中的中低端,分工地位没有提升或提升很小。国内需求、人力资本和服务业投入等对分工地位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为此中国需要促进传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内需带动型"经...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杜运苏  蒋祖龙  
本文利用WIOD数据库,从增加值(前向关联)和最终产品(后向关联)两个角度测算并分析了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度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态势,2006年以后国内经济活动主导作用进一步显现;当前出现的一些"逆全球化"现象可能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程度有限;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度在全世界处于中等水平,最终产品融入深度相对较深,而增加值融入深度略低于世界水平;从行业来看,第二产业引领着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但细分行业之间差别较大,电器与光学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业是融入全球价值链最深的行业;最终产品融入深度已经很深,未来重点是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创造更多的本国增加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耀东  李颖  
随着全球化分工体系逐渐深化,参与全球价值链为各国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但对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为此,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以2005—2016年世界银行、TiVA数据库62个国家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同时将不同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收入标准进行分组,探究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受影响的程度、方向及路径。得出结论:全球价值链对各国就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通过出口效应间接影响就业,并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分组实证结果表明,总效应为正,分组国家在出口路径受影响方向与整体检验一致,但中低等收入国家受影响程度远高于中高等和高等国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全  张宏  
国内现有研究FDI行业间技术溢出的文献相对较少,特别是没有结合跨国公司FDI按照全球价值链进行布局的背景进行分析。本文选取2001~2006年两位码国民经济行业中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购买者驱动类型和生产者驱动类型的全球价值链下跨国公司在华FDI行业间技术溢出的效应和途径。结果发现,我国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的效应都比较明显,后向溢出的效应大于前向溢出的效应;我国电子通讯、计算机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并没有从外资企业获得明显的行业间溢出,上游的FDI反而对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带来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郎郸妮  刘宏曼  
文章以增加值贸易(Trade in Value Added,简称TiVA)数据为基础,测度了38个国家的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按照行业来源分解出口增加值以进一步考察生产性服务对出口增加值的贡献,最后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存在"参与率高、分工地位低"的事实;服务业是农产品出口增加值的重要来源,与其他农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率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加值中生产性服务的贡献不足,制造业和农业的增加值占比相对较大;在生产性服务中,研发(R&D)对于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贡献最大,交通运输及仓储次之;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研发(R&D)对创新能力较高、留住人才能力较高国家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庞金波  李宗瑛  
根据近年来试点情况反馈,农产品市场价格随机变动风险给农业价值链带来的外部冲击已经成为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推广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论文提出"农产品价格保险+农业价值链"的新型融资模式,并通过Shapely Value合作博弈模型,对农产品价格保险引入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后各参与主体收益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向阳  朱有为  
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在简要介绍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两个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产业升级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此外,本文也指出了目前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产业升级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明华  陈汝丹  
全球价值链(GVC)背景下,影响与制约中小制造企业升级的因素有其特殊性。文章首先对我国中小制造企业GVC升级的衡量指标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继而利用浙江省部分中小制造企业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分析了中小制造企业GVC升级中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本地企业家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内部化及资本化能力等因素对企业GVC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升级所需的成本与资金投入因素影响作用不明显;现阶段政策环境没有起到应有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小制造企业GV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倩男  苏莹童  
数字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为探析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作用,本文以TIVA(2021)和WIOD(2016)数据为基础,分别运用Koopman法和矩阵运算测算我国2000—2014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和制造业贸易数字化水平。研究发现:在发展初期,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提升起负向作用,而在中后期则主要起正向促进作用;在对不同等级行业的影响上,数字贸易的发展对低端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位势的攀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数字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强。最后,本文针对上述结果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扶持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江东坡   姜富瀚   崔思雯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地位成为关注焦点。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简称SPS措施)是影响农业进出口的重要因素,也是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有重要影响。在分析SPS措施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1995—2018年44个主要经济体国家的面板数据,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SPS措施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及其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SPS措施能够直接提升发起国的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2)SPS措施通过影响技术水平间接提升发起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3)农业部门技术水平与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是非线性关系,且技术水平提高发起国的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单门限,只有超过门限值后技术水平才会明显提升发起国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4)SPS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虽不及发达国家显著,但仍有提升效果。因此在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可以科学合理运用SPS措施提高中国的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中国农业部门技术水平,促进农业部门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