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6)
- 2023(14349)
- 2022(12057)
- 2021(10990)
- 2020(9571)
- 2019(21728)
- 2018(21642)
- 2017(42684)
- 2016(23041)
- 2015(26190)
- 2014(26144)
- 2013(26239)
- 2012(24522)
- 2011(22192)
- 2010(22777)
- 2009(21867)
- 2008(22030)
- 2007(20384)
- 2006(18301)
- 2005(16586)
- 学科
- 济(104683)
- 经济(104564)
- 业(96755)
- 管理(79413)
- 企(78115)
- 企业(78115)
- 农(47882)
- 方法(46562)
- 数学(37315)
- 数学方法(37058)
- 业经(32228)
- 财(31998)
- 农业(31520)
- 中国(26848)
- 制(22947)
- 技术(21941)
- 贸(21724)
- 贸易(21717)
- 务(21512)
- 财务(21487)
- 财务管理(21454)
- 易(21210)
- 环境(20644)
- 企业财务(20274)
- 和(18785)
- 划(18673)
- 地方(18119)
- 学(17950)
- 策(17378)
- 银(16972)
- 机构
- 学院(351454)
- 大学(344554)
- 济(153643)
- 经济(150759)
- 管理(139470)
- 理学(119354)
- 理学院(118212)
- 管理学(116708)
- 管理学院(116081)
- 研究(114564)
- 中国(91743)
- 京(72081)
- 财(71533)
- 农(69955)
- 科学(67790)
- 所(58861)
- 财经(56757)
- 江(54427)
- 农业(53800)
- 中心(53685)
- 业大(53671)
- 研究所(52850)
- 经(51300)
- 经济学(46759)
- 北京(45455)
- 州(42869)
- 经济学院(42761)
- 范(41822)
- 师范(41452)
- 财经大学(41379)
- 基金
- 项目(223228)
- 科学(176374)
- 研究(166003)
- 基金(162489)
- 家(140174)
- 国家(138869)
- 科学基金(119544)
- 社会(108008)
- 社会科(102279)
- 社会科学(102248)
- 省(88571)
- 基金项目(86585)
- 自然(74838)
- 教育(73609)
- 自然科(72965)
- 自然科学(72944)
- 划(72685)
- 自然科学基金(71656)
- 编号(67836)
- 资助(65209)
- 成果(53605)
- 部(50320)
- 重点(49637)
- 发(49632)
- 创(48936)
- 业(46025)
- 创新(45186)
- 课题(45125)
- 国家社会(44910)
- 制(43262)
- 期刊
- 济(178470)
- 经济(178470)
- 研究(101455)
- 农(69278)
- 中国(65500)
- 财(56677)
- 管理(51237)
- 学报(50633)
- 科学(49155)
- 农业(46598)
- 大学(38947)
- 学学(37290)
- 融(37027)
- 金融(37027)
- 业经(34525)
- 技术(31838)
- 财经(28243)
- 教育(27766)
- 经济研究(26557)
- 问题(24940)
- 业(24930)
- 经(24367)
- 技术经济(20951)
- 贸(19841)
- 世界(18205)
- 商业(17668)
- 国际(17543)
- 版(17107)
- 现代(16876)
- 理论(16435)
共检索到529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傅素英 张俊飚
农业技术国际转移有利于充分利用全球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资源的更有效配置。作者在分析我国农业水土资源要素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农业技术国际转移过程中资源要素流动的分析,着重从虚拟水、农产品净贸易实际耕地占用量、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农业技术对外转移竞争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傅素英 张俊飚
在分析我国与农业科技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要素禀赋之间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农业技术转移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农业技术转移所存在的潜在优势与劣势。据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旨在推动我国农业技术对外转移的竞争策略。
关键词:
农业技术 技术差距 国际转移 竞争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雪梅
过去十余年间全球制造业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假设1995~2009年制造业重心未从发达国家转移至中国,在满足同等量最终需求的前提下,全球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幅将显著下降。其中,CO2排放量增幅将从67亿吨降至41亿吨;CH4排放量增幅将从3.4亿吨降至2.7亿吨;N2O排放量增幅将从1557万吨降至1156万吨。通过模拟测算制造业从中国进一步转移至南亚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可知,该转移将使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年度增排CO2约8.8亿吨,CH4约450万吨,N2O约21万吨。这是由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普遍有较低的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使用比率。而在现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的生产者责任制度下,这部分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均需由发展中国家承担。鉴于制造业重心的转移多由跨国公司主导,且相关经济利益均由发达国家获取,因此发达国家应该更多承担这部分额外排放的减排责任,通过技术转移、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投资等手段,使得从事制造业生产特别是低端制造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应用更高能效、更低碳的生产技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速,控制气候变暖效应,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全球制造业 转移 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雪梅
过去十余年间全球制造业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假设19952009年制造业重心未从发达国家转移至中国,在满足同等量最终需求的前提下,全球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幅将显著下降。其中,CO2排放量增幅将从67亿吨降至41亿吨;CH4排放量增幅将从3.4亿吨降至2.7亿吨;N2O排放量增幅将从1557万吨降至1156万吨。通过模拟测算制造业从中国进一步转移至南亚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可知,该转移将使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年度增排CO2
关键词:
全球制造业 转移 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吕立才 庄丽娟 黄祖辉
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现农业技术的国际转移,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获取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本国的农业生产率,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农业技术差距。基于此,本文从理论层面,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业技术国际转移的作用机制、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农业 技术转移 跨国公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志强 张柏 张树清 王宗明
湿地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引起了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定量分析湿地退化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本文选择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30年、195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1986年、1996年、200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研究了该区湿地从1930年~2000年的时空变化规律,计算了湿地在各个阶段的动态度和湿地的转出贡献率。结果表明,从1930年到2000年的70年间,本区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沼泽湿地面积从1930年的123.7×104hm2,2000年仅为22.8×104hm2,湿地从一种主要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正松 陈胜东 黄思明
产业结构的变化会改变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文章结合江西省三次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不同类型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现有文献中给出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进行修正,重新确定了各行业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利用所构建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IIISNE),定量分析了江西省产业结构演变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2000—2013年江西省生态环境压力有所增大;因产业结构的差异,各地市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也不尽相同。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以及优化交通布局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相文 黄娟
本文构建了农业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利用中国1990—2010年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三个经济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中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农业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技术效应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农业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轻环境污染程度;其总体效应为正,表明农业贸易自由化将有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农业 贸易自由化 环境效应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鞠晓伟 赵树宽
技术选择问题是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技术选择在技术转移、技术扩散与技术变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发展的首要阶段。本文从生态学角度,系统分析了产业技术选择与技术生态环境耦合效应,并以吉林省37个工业产业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吉林省工业产业中技术选择与技术生态环境之间不匹配现象普遍存在,超过80%产业耦合效应处于失调状态,并且产业规模是制约产业选择技术水平的"约束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肃昌 范国华
从狭义的农户兼业化出发,基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变化的视角就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通过以2000—2016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数据建立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在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中,土地要素投入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资本要素投入的中介效应表现出来;最后,农村生态环境变化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当前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刻不容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建,蒋一军,吴健生,刘松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土地复垦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包括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矿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地表整形工程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植被恢复技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等。
关键词:
矿区土地复垦 生态环境效应 典型技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正华 杨新荣 张俊飚 徐长清
农民生态环境感知对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和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6个乡镇的调查,将农户生态影响感知具体化为土壤、水源、身体健康和水稻4个方面的感知,借助定量分析建立了农户综合环境感知指数,研究农民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并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生态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已经意识到以石化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他们的意识还只限于一些看得见的因素如土壤肥力、捕鱼量和健康问题,对于看不见的影响的感知还很薄弱。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采用的水平和持续时间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不利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孝丽 周应恒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技术标准,实证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节肥、节药的生态环境效应。调查分析显示,稻-鱼模式下农户化肥使用量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使用量要减少15.21%,农药使用量要减少40.17%;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方稻区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稻田面积占水稻生产总面积的百分比与化肥、农药使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 2和-0.979 9。可以看出,在稻-鱼的稻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吕炜 杨沫 王岩
基于CFPS2010和CFPS2012的追踪调查数据,从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满意度的视角研究了市民化的福利效应。为了克服个体户籍类型的自选择偏差问题,重点考察了调查期内发生户籍身份转换的个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PSM-DID)相结合的方法构造反事实,从而在拟自然实验的环境下估计市民化对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市民化能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大约3%的生活满意度,其影响一方面来源于户籍身份改变而带来的身份地位提升,另一方面来源于对未来生活信心的增加。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市民化对促进城市内部的社会和谐,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民生福利有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