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78)
2023(16406)
2022(13588)
2021(12567)
2020(10768)
2019(24456)
2018(24293)
2017(47918)
2016(25284)
2015(28539)
2014(28217)
2013(28174)
2012(25865)
2011(23210)
2010(23219)
2009(22013)
2008(21894)
2007(19576)
2006(17458)
2005(15519)
作者
(71437)
(59752)
(59647)
(56389)
(37832)
(28750)
(27023)
(23302)
(22465)
(21314)
(20187)
(20081)
(19008)
(18690)
(18332)
(18295)
(17501)
(17365)
(17216)
(17096)
(14720)
(14603)
(14513)
(13793)
(13571)
(13473)
(13075)
(13030)
(11979)
(11683)
学科
(116917)
经济(116799)
(102133)
管理(86856)
(83206)
企业(83206)
方法(55463)
(49124)
数学(46769)
数学方法(46349)
(35060)
业经(33557)
农业(32360)
中国(29646)
(24092)
贸易(24079)
(23964)
(23642)
财务(23596)
财务管理(23554)
(23541)
企业财务(22370)
地方(21451)
技术(20470)
(19092)
(18506)
(17760)
(17542)
银行(17530)
环境(17364)
机构
学院(373222)
大学(366640)
(165711)
经济(162804)
管理(155658)
理学(134556)
理学院(133427)
管理学(131631)
管理学院(130966)
研究(113618)
中国(93669)
(77126)
(74875)
(66699)
科学(65130)
财经(61999)
(56505)
(55297)
(54901)
中心(54770)
业大(54296)
经济学(51004)
农业(50951)
研究所(49205)
经济学院(46519)
北京(46310)
财经大学(45929)
(43859)
经济管理(43600)
(42502)
基金
项目(247624)
科学(198523)
基金(184432)
研究(183238)
(158135)
国家(156753)
科学基金(137882)
社会(121927)
社会科(115752)
社会科学(115723)
基金项目(97843)
(96077)
自然(87332)
自然科(85257)
自然科学(85235)
自然科学基金(83759)
教育(82276)
(79010)
资助(75113)
编号(73765)
成果(57008)
(56332)
重点(54213)
(53791)
(53459)
国家社会(51567)
创新(49454)
教育部(48985)
人文(48947)
课题(48292)
期刊
(182233)
经济(182233)
研究(104498)
中国(66268)
(65686)
(60407)
管理(58836)
科学(49365)
学报(49121)
农业(44734)
大学(39260)
(38736)
金融(38736)
学学(37454)
业经(35537)
技术(33820)
财经(30901)
经济研究(27707)
(26501)
问题(25853)
教育(25318)
(23706)
技术经济(21001)
(20051)
统计(19044)
商业(18519)
世界(18256)
(17841)
资源(17818)
现代(17798)
共检索到548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军飞  晏霄云  
基于2012—2016年我国40个农业区域的面板数据,在考虑人力资本差异的情况下,建立耦合评价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度农业区水资源-能源-粮食(WEF)三大主要资源的协调适配程度,并以此为基础,探索WEF系统的协调适配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大部分农业区WEF系统处于临界适配区或耦合失谐区,整体上投入产出存在不匹配的现象,投入要素冗余严重,资源配置效率偏低。(2)WEF系统协调适配与农业产出存在双重门槛,只有当农业从业人员达到较高教育水平时,WEF系统的协调适配对农业产出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超  朱满德  陈其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总动力显著增长,农机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作为一种高效的劳动节约型技术,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推动了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使部分区域种植结构呈"趋同化""趋粮化"发展;促进了种粮主体、农机投资和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兼业和转移就业人员等多方式增收。通过农业机械化投资,以投资锁定效应、沉淀成本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和粮食规模经营;并以劳动节约、效率提升实现了节本增效,提升了粮食基础竞争力,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机械化的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外溢效应已经深刻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格局。因此,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的支持,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生产作业服务予以补贴,不失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可选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颖明  
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偏低与资源利用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得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呈反向变化。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将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伟  易沛  徐静  黄颖  
在"理性经济人"的假定条件下,基于生产者行为理论就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对粮食产出的激励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补贴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影响粮食产出:一是通过提供较高保障的农业经营收入以鼓励农民加大农业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产出水平;二是通过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实施不同的保费补贴标准,引导农民改变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而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规模。就当前实施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来说,由于绝大部分地区的保障水平都比较低,目前通过农业保险补贴来增加粮食产量的实际效应相当有限。如果政府想利用农业保险来增加粮食产出水平,可以通过适当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为种粮大户构建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以及对粮食类作物和经济类作物保险采取差异化补贴政策来实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增福  
基于自由处置赫尔(FDH)技术方法,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空间异质性,运用SFA技术构建农业环境效率测算模型,考察了2001—2019年我国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环境效率及其改进状况。结果显示,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下农业环境效率均值分别为0.846和0.843,各省(区)农业环境效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普遍能够从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中获得1%~20%不等的改进程度,而又以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作用更强;在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下,主产区和平衡区虽然获得较高的农业环境效率值,但效率改进程度仅维持在2%左右,而主销区虽然农业环境效率较低,却能够获得超过20%水平的效率改进。然而,各功能区无论是农业环境效率值还是效率改进程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在时间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虽然当前我国粮食产出结构性过剩,但是在主动调减粮食种植面积与应对未来消费需求增加的宏观情境下,更需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下滑。农业机械化作为粮食产出的关键影响因子,一直以来倍受关注。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大都忽略了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出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对此,本文基于2003-2008年中国全部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县级层面"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方法,衡量了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显示,粮食产出关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弹性为1.28。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含义: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应成为保障粮食产能的一项重要政策抓手,这就需要攻克粮食作物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着力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继续推进与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丹丹  刘春明  鲍丙飞  许波  
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资源等5个子系统选取21指标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协调度方法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2004—2015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动态差异和协调度。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值呈先波动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波动幅度较大,其综合指数均值为0.3983;从空间维度看,粮食主产区所在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值由东部向西部递减,其中,华东地区综合指数均值最高,其次是东北地区,内蒙古及华中地区居中,西部的四川、华东的安徽、东北的吉林等三省综合指数均值最低;从农业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协调度看,2004—2015年粮食主产区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的协调度有所趋好,但整体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  
一、前言农业地理学者对一个地区农作物的分布较为关注。作物的分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农业土地利用的状况。我国土地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作物种类繁多。一个地区农作物的分布,往往不是单一的,以粮食作物来说,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和其他杂粮等等。由于我国有适应多种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粮食作物又有适应性广的特点,因此,各类粮食作物在地区分布上是不一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鑫  穆月英  
农业水资源风险治理中的局部风险管理思维,不能有效防范化解农业水资源风险。其治理难点表现为:食物消费升级引发的回弹效应使得农业水资源生态风险扩大,小农户利益未得到充分保护导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迟滞,地下水污染仍然严重且防治困难,特别是过于依赖农业用水效率提高而催生了农业水资源系统性风险。由此提出以风险耦合思维灵活调整农业水资源管理目标和工具,强化控制灌溉水回弹效应的经济激励、建立农业水价多元化形成机制、推进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保护工程等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闫述乾  王海强  
本文通过1987年以来陇中旱作农业地区气温变化与降水量、干旱成灾面积、粮食产量等重要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干旱对甘肃陇中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影响非常大,相关系数达到了0.715。保护耕地面积、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推广抗旱农作物品种和节水农作技术等,稳定和提高甘肃陇中旱作农业区粮食产量对构建甘肃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希果  周庆行  谭志雄  
农业资源综合生产条件对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农业资源综合生产条件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认为土地因素和非土地因素两个主成份是最为重要的。对重庆市粮食生产能力的预测和需求分析表明粮食的供给能力呈现逐年攀升 ,而且供需缺口有越来越小的趋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 ,如果粮食综合生产条件没有根本改善 ,那么未来粮食将会出现缺口 ,因此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 ,应当建立粮食安全的预警系统。重庆市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是地区之间粮食生产的不均衡性 ;二是低收入人口的粮食供应水平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斌  孙蓉  
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背景,通过文献梳理出我国未来仍需维持较高的粮食生产能力以保证"口粮安全"。农业保险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维持收入稳定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理论上有助于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本文通过建构两组模型、四个方程,比较分析农业保险引致的耕地面积和农资投入各自变化对农业收入及其占比的影响效应;基于全国八大粮食主产区的微观调查数据,验证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实际作用效果;并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区域差异进行甄别。研究显示,现阶段农业保险促进了农户农业收入的增加,但对其种粮积极性的提升并不理想,收入结构不同的地区农业保险的效果亦存在差异。结合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和农业现代化趋势,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保忠  曾福生  
农业基础设施被视为推进"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载体,研究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不同粮食作物产出的差异效应,有利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分析,以三大主粮作物的主产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GLS等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农业电力、农村交通等三类主要基础设施对三大主粮作物的产出效应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水稻与小麦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52 3和0.110 8;农业基础设施对玉米作物产出则不明显。细分农业基础设施的类型来看,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与玉米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73 4和0.288 0;农业电力设施对小麦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66 0。因此,提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向水稻与小麦主产区域倾斜;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稻和玉米主产区域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小麦主产区域加强农业电力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志强  刘居东  韩晓增  
本文在对我国 3 1个省区的农业资源环境进行系统辨识分析后 ,运用评价分析结果与 3 1个省区的粮食产量回归分析值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出 1 5个粮食生产主产区和 1 6个非粮食主产区 ,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环境恶化的根本方法———以国际国内农产品需求为调整方向 ,根据各省区的农业资源环境优势 ,确定农产品重点产区和优势产业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竹芹  张秋虹  
运用中国26个省区数据进行面板模型回归,分析农业政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近年来实行的财政支农、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对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于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产业结构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影响显著,说明工业化和城镇化对耕地过度占用是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农资价格上涨也会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因此,应继续大力执行财政支农政策,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严格控制工业化和城镇化对耕地的侵蚀,从而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