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7)
2023(14763)
2022(12460)
2021(11505)
2020(9956)
2019(22639)
2018(22543)
2017(45335)
2016(24598)
2015(27759)
2014(27747)
2013(27901)
2012(26160)
2011(23631)
2010(24060)
2009(23202)
2008(23579)
2007(21693)
2006(19555)
2005(17623)
作者
(71479)
(59893)
(59760)
(57135)
(38321)
(28702)
(27218)
(23255)
(22525)
(21676)
(20325)
(19880)
(19391)
(18965)
(18847)
(18474)
(18064)
(17522)
(17431)
(17370)
(15016)
(14901)
(14804)
(13671)
(13657)
(13586)
(13405)
(13375)
(12119)
(12065)
学科
(112949)
经济(112820)
(99888)
管理(81568)
(80805)
企业(80805)
方法(52596)
(48613)
数学(43913)
数学方法(43564)
(34524)
业经(32724)
农业(31910)
中国(29546)
(25110)
(23273)
财务(23242)
财务管理(23199)
(22442)
贸易(22433)
企业财务(21989)
(21871)
(20498)
技术(19457)
地方(18974)
(18403)
银行(18359)
(17868)
(17564)
(17290)
机构
学院(369129)
大学(363001)
(163809)
经济(160703)
管理(148009)
理学(126729)
理学院(125559)
管理学(123909)
管理学院(123227)
研究(118617)
中国(96233)
(78410)
(74613)
(70897)
科学(67885)
财经(61774)
(60193)
(57592)
中心(56027)
(55957)
农业(54713)
业大(54297)
研究所(53604)
经济学(50399)
北京(46909)
经济学院(45812)
财经大学(45222)
(45141)
(43233)
师范(42859)
基金
项目(231499)
科学(183849)
研究(172971)
基金(169744)
(145050)
国家(143678)
科学基金(124668)
社会(112701)
社会科(106764)
社会科学(106736)
(91010)
基金项目(88963)
教育(78517)
自然(78213)
自然科(76427)
自然科学(76406)
自然科学基金(75134)
(74750)
编号(71028)
资助(70454)
成果(57444)
(53072)
重点(51002)
(50477)
(49887)
课题(47632)
(46630)
国家社会(46334)
创新(46045)
教育部(45900)
期刊
(187844)
经济(187844)
研究(109658)
(70281)
中国(69632)
(62192)
管理(55519)
学报(50724)
科学(49480)
农业(47054)
(42461)
金融(42461)
大学(39647)
学学(37866)
业经(35415)
技术(32168)
财经(31467)
教育(30296)
经济研究(29033)
(27051)
问题(25749)
(25105)
技术经济(21381)
(20475)
世界(18930)
统计(18572)
商业(18528)
理论(17821)
现代(17685)
(17331)
共检索到559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蒋乃华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变动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表明 ,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是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本文利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增长下降的内在逻辑和微观机理 ,并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结构调整空间、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巍  李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利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验证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土地规模、土地生产率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一文中,我提出:以粮食和纤维生产为主体的、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中国传统农业,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生产效率为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或者说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不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效率和它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刺激了人口过早过快的增长,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反过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我还指出:中国传统农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在清代前期、特别是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凤君  何发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从时间序列方面研究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在就业结构转变与农业发展关系中的特征及演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伟  范明  解涛  
文章选用2010—2011年我国31省统计数据,首先进行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所以在研究分析时有必要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影响。然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持、吸收能力和物质投入因素的正向效应显著,农业技术因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熊鸿军  申怡  
应用拓展的Nordhaus指数方法,将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因素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姆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利用2001—2011年上海27个主要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三大效应。结果表明,纯生产率效应是推动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鲍姆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对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相对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存在较大差距、生产要素在工业各行业间的流动性不足。最后提出促进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易红梅  刘慧迪  邓洋  梁潇  
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我国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老龄化程度高。要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必须持续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大幅度提升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职业教育在助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为此,要以质量提升为根本增强职业教育对农村学生的吸引力,持续推动农村人口和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健全优化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体系;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加强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能力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江曼琦  张景帆  
人力资本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城乡融合加快了城乡间要素流动,也引起了农村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虽然劳动力绝对数量在减少,但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健康素质、获取信息能力及专业技能等在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从数量型向素质型、效率型、能力提升型转变。这种变化对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双重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变化;教育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产生正向作用;互联网、医疗保健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存在正向推动作用,且有中介效应。内生性检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强化了实证结果。深化城乡融合可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持续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从而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洲  段建强  李文兴  耿劭卿  
本文在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乡村公路建设,从理论上说明了乡村公路建设、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我国2002—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公路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内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三级、四级公路建设显著缩小了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乡村二级公路建设对附近地区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即促进了周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机制分析发现,乡村公路建设通过提高技术效率来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此外,乡村公路建设对不同地区影响具有异质性,其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但在西部地区却产生了虹吸效应,从而扩大了当地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连久  孙养学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是农业增长的源泉,也是非农产业发展的基础。利用1984-2005年西藏的统计数据资料,采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从实证角度进行弹性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的西藏数量庞大的人力资源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起着负面效应,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以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资金投入要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也说明了西藏农业生产还是属于粗放型生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康  李陆洋  郭萍  
深入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演进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农民农业收入的持续增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6-2010年浙江农户微观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5个因素的变化,采用反事实分析法,比较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虚拟分布与真实分布的差异,进而判断各因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均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和技术效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位置与形态演进的主要原因,前沿技术则主要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形态的演进,而劳均土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小平  
在考察农业生产效率的众多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是重要而实用的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本文采取回归分析的方法,运用1952~2003年的有关数据,探讨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阶段与特点,描述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资本投入机制、劳动力投入机制、生产率积累机制,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方式划分为六种类型,揭示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平  
针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现状,本文对索洛模型进行拓展,并运用截面、pool、panel(固定效应)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生育率和人力资本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均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降低农村生育率和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减少过多的农业劳动力,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增加农业总产量,从而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改革  [作者] 孔祥智  
在农户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农业劳动力就业的理论框架,假设300天为农业劳动力标准工作时间,估算了2016年度农业劳动力就业数量为13 032万人,据此计算了2016年单位农业劳动力贡献的农业增加值为7476.5美元,比世界银行数据多40.4%,说明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运用相同的方法,计算了2003~2016年各年度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伟  
本文选用变异系数指标测度了我国2001-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情况,并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趋同,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空间格局,其分布与经济地理位置的划分大致相同。因此,政府要加大扶持,协调区域发展;各地应注重科技的投入与基础的巩固,增强发展动力,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飞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