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1)
- 2023(13597)
- 2022(11452)
- 2021(10439)
- 2020(9179)
- 2019(20791)
- 2018(20754)
- 2017(41536)
- 2016(22409)
- 2015(25453)
- 2014(25426)
- 2013(25730)
- 2012(24055)
- 2011(21600)
- 2010(22054)
- 2009(21184)
- 2008(21592)
- 2007(19943)
- 2006(17864)
- 2005(16156)
- 学科
- 济(106327)
- 经济(106203)
- 业(97456)
- 企(78984)
- 企业(78984)
- 管理(76594)
- 方法(51082)
- 农(47547)
- 数学(42416)
- 数学方法(42173)
- 财(32440)
- 业经(31894)
- 农业(31223)
- 中国(27373)
- 制(23023)
- 务(22558)
- 财务(22532)
- 财务管理(22491)
- 技术(21744)
- 企业财务(21335)
- 贸(20602)
- 贸易(20595)
- 易(20084)
- 策(17203)
- 和(16906)
- 地方(16791)
- 银(16636)
- 银行(16599)
- 体(16379)
- 划(16023)
- 机构
- 学院(342143)
- 大学(336296)
- 济(152349)
- 经济(149562)
- 管理(138566)
- 理学(118976)
- 理学院(117915)
- 管理学(116511)
- 管理学院(115884)
- 研究(106748)
- 中国(86662)
- 财(71362)
- 京(69078)
- 农(66965)
- 科学(61296)
- 财经(57030)
- 所(54089)
- 江(52862)
- 农业(51697)
- 经(51668)
- 业大(51247)
- 中心(51016)
- 研究所(48197)
- 经济学(47087)
- 北京(43259)
- 经济学院(43042)
- 财经大学(41757)
- 州(41353)
- 经济管理(39613)
- 范(39317)
- 基金
- 项目(215543)
- 科学(171336)
- 研究(160977)
- 基金(158287)
- 家(135261)
- 国家(133994)
- 科学基金(116449)
- 社会(105721)
- 社会科(100166)
- 社会科学(100137)
- 省(85386)
- 基金项目(84061)
- 教育(72792)
- 自然(72669)
- 自然科(71026)
- 自然科学(71007)
- 自然科学基金(69822)
- 划(69671)
- 编号(65933)
- 资助(64411)
- 成果(52192)
- 部(49680)
- 创(47588)
- 重点(47482)
- 发(46997)
- 业(45121)
- 创新(43885)
- 国家社会(43860)
- 课题(43568)
- 教育部(42934)
- 期刊
- 济(173413)
- 经济(173413)
- 研究(98852)
- 农(66864)
- 中国(63581)
- 财(57211)
- 管理(51459)
- 学报(47193)
- 科学(46191)
- 农业(44899)
- 融(36983)
- 金融(36983)
- 大学(36871)
- 学学(35319)
- 业经(33623)
- 技术(31955)
- 财经(29261)
- 教育(26485)
- 经济研究(26289)
- 经(25133)
- 问题(24229)
- 业(23815)
- 技术经济(21220)
- 贸(18439)
- 商业(17637)
- 世界(17451)
- 统计(17023)
- 理论(16672)
- 现代(16316)
- 版(16095)
共检索到511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洪银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来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进。本文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等统计数据,运用VRS-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前期农业技术进步的研究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1980年至2010年各省(市、区)农业劳动技术效率。从而得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没有影响农业基础地位,农业技术进步超额补偿了技能人才的流失;中部地区尚存在剩余劳动力,西部地区农业劳动配置效率尚可但亟待技术效率增进;农业劳动技术效率区域差异呈发散状态。
关键词:
农业劳动 技术效率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蒋乃华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变动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表明 ,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是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本文利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增长下降的内在逻辑和微观机理 ,并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结构调整空间、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决定模型 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啸 宋陆军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4—2016年数据,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金融效率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均有所增长,东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所提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有所恶化,技术效率有所提升。农村金融效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各控制变量均能够对农民增收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龙 张忠明 李宁
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2实证分析了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留守人员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成员外出务工会负向影响留守人员的农业劳动供给,随着外出务工率的提升,留守人员的农业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均会随之下降。2)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后,留守老人和留守女性的农业劳动供给也会相应减少。3)如果不考虑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差,则会低估外出务工对留守人员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艳丽
劳动力从传统的、生产效率低的农业部门或农业地区向生产效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或工业地区的转移形成的劳动资源的重新配置不仅直接构成经济的变化,而且由于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因此,我们要关注处在历史转型时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潍坊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时,围绕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的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开辟了具有地方特色农业劳动力转移途径。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彩祥
本文利用1978-2005年的省级数据来论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实证模型中我们还考察了可能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影响的其他控制变量,其中尤以城市导向的财政政策为主,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导向的财政政策不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 收入差距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敬 张阳艳
基于1980年到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对农业劳动力转移与我国粮食产量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持续的减少显著地增大了我国粮食的供需缺口,表明我国农业劳动力存在着过度转移的现象。所以当务之急就是通过减少种粮成本,降低种粮市场风险等政策,增加种粮收益,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减少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粮食生产量,减少我国粮食缺口。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转移 粮食缺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卫龙宝 张艳虹 高叙文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是"三农"研究中的重大议题,而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粮食主产省份黑龙江的13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从粮食生产视角,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总体上来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产生积极影响,但高质素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同时,粮食资本投入、播种面积、技术水平等要素对粮食产量也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卫龙宝 张艳虹 高叙文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是"三农"研究中的重大议题,而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粮食主产省份黑龙江的13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从粮食生产视角,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总体上来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产生积极影响,但高质素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同时,粮食资本投入、播种面积、技术水平等要素对粮食产量也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勇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我国下一步稳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前提,它主要受国家的制度、政策以及教育水平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先天不平等。通过实证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不是城市收入下降和失业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和就业率增加的一个重要源泉和我国改革30年繁荣的一个基础。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一个根源,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教育水平 制度与政策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朝贤
一、前 言 从劳动就业的观点而言,台湾经济发展的转折点约发生于1964年。该年农业就业人口为181万人,达到最多,占总就业人口的49.4%,年平均每人国民收入为189美元。换言之,在1964年以前,农业在台湾是一种最能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国敏 罗浩轩
本文从劳动经济学意义上提出了农业劳动力"空心化"概念。通过数据计算,发现中国实际的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呈现较为明显的"U"型特征,并高于1,说明劳动力出现了过度转移。实证分析也证明,农业劳动力出现"空心化"现象。农业比较利益低下是造成"空心化"的主要原因,现有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农业补贴是造成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三大因素,同时也是"空心化"的根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张宝文
基于陕、甘745个苹果户数据,利用DEA-Tobit模型,研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户生产效率偏低,仅为0.476,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不高,劳动投入多,现代生产要素作用有限;决策者年龄以50~54岁为阈值,与生产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关系,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生产效率。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应通过增强省力化技术研发与推广、推动土地流转、向农户投资、完善公共设施与金融支持等措施,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雯 田旭 王善高
为厘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小麦生产的关系,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年调研数据,从生产方式(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效率2个方面考察了不同地形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了小麦机械要素的投入,且对丘陵山地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平原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丘陵与山地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应结合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机械对劳动的替代程度以及机械作业效率,加大农业机械的创新和研发力度,同时创建农机跨区作业市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清华 周晓时 李俊鹏
基于集体决策模型构建理论模型,以家庭农场典型模式来源地湖北武汉、安徽郎溪的普查数据为例,排除家庭收入与劳动供给之间内生性,采用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非农经营收入对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5~6.0万元区间的非农经营收入对家庭农业劳动供给有显著负向作用;受在总收入中占比、兼业经营等因素影响,其他区间的非农经营收入影响不显著;在总收入中占比较小的其他收入影响不显著。因此,引导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有助于家庭农场的专业化经营和自有劳动力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农村已婚妇女农业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河南省254个样本的调查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提升路径
健康冲击对农村中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村人力资本变迁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中国城乡融合趋势下的实证分析
乡村公路建设、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我国农业劳动中流动劳动力数量及流向的估计
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参与的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成的影响——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演变与农业劳动力转移之比较研究——中原城市群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