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9)
2023(15979)
2022(13654)
2021(12730)
2020(10820)
2019(24523)
2018(24664)
2017(48175)
2016(26211)
2015(29351)
2014(29365)
2013(29569)
2012(27136)
2011(24307)
2010(24513)
2009(23179)
2008(23052)
2007(20833)
2006(18651)
2005(16621)
作者
(77068)
(64047)
(63825)
(60642)
(40548)
(30670)
(28824)
(25115)
(24162)
(23000)
(21662)
(21629)
(20431)
(20231)
(19645)
(19433)
(19080)
(18819)
(18483)
(18320)
(15934)
(15917)
(15572)
(14715)
(14439)
(14423)
(14345)
(14230)
(12952)
(12750)
学科
(110133)
经济(109995)
(102588)
管理(84834)
(83795)
企业(83795)
方法(49699)
(48535)
数学(40241)
数学方法(39861)
业经(33758)
(32733)
农业(32235)
中国(29992)
(24122)
(22892)
财务(22828)
财务管理(22798)
企业财务(21627)
技术(20911)
(20520)
(20059)
贸易(20049)
(19547)
地方(19206)
理论(18975)
(18943)
(18423)
(17554)
(17494)
机构
学院(385515)
大学(381509)
(159015)
管理(157070)
经济(155813)
理学(135552)
理学院(134201)
管理学(132244)
管理学院(131545)
研究(124282)
中国(96788)
(80808)
科学(75745)
(74419)
(73994)
(62746)
业大(60580)
财经(59256)
(57508)
农业(57383)
中心(56752)
研究所(56687)
(53797)
北京(50724)
(47299)
师范(46895)
经济学(46792)
(46050)
(44380)
财经大学(43582)
基金
项目(254717)
科学(201027)
研究(188246)
基金(185586)
(160706)
国家(159224)
科学基金(137556)
社会(119671)
社会科(113104)
社会科学(113075)
(99946)
基金项目(98929)
自然(88828)
自然科(86760)
自然科学(86738)
自然科学基金(85223)
教育(84259)
(82723)
编号(77809)
资助(75797)
成果(62365)
(56615)
重点(55741)
(54760)
(54419)
课题(51716)
创新(50229)
(48870)
国家社会(48843)
科研(48401)
期刊
(181741)
经济(181741)
研究(112723)
(73341)
中国(71526)
管理(58951)
学报(58838)
(57144)
科学(55805)
农业(49655)
大学(45325)
学学(43205)
(37267)
金融(37267)
教育(35722)
业经(35006)
技术(33096)
财经(29247)
经济研究(27069)
(25412)
(24973)
问题(24785)
技术经济(20787)
理论(18875)
现代(18779)
(18691)
商业(18367)
科技(18215)
实践(16988)
(16988)
共检索到568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学振  王丽红  白人朴  
针对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问题,对我国13个典型农业省区开展农户调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剖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自身对劳动力需求数量和劳动强度与各个时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份下半月至10月份下半月是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的高峰期,13省区全年农业劳动力需求数量和劳动强度呈驼峰型分布,相关系数为0.86,劳动力需求数量与劳动强度显著正相关;各地区农业生产最大劳动力需求月份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南北方差异。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季节性剩余与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紧缺并存,农闲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难易程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晓维  蒋家亮  
在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的情况下,只有考察季节性剩余劳动力,才能大致掌握各个非农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潜力。本文的研究显示,那些密集使用临时转移民工的非农部门劳动力供给是非常充裕的;而密集使用常年转移劳动力的部门,却可能会出现季节性缺工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志红  卢新生  
文章以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二乘法和GARCH模型分析其股票价格变动是否存在异于其他行业的季节效应。结论显示: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收益率存在着冬季、夏季效应;考察其月份效应,发现存在着异于其他行业的二月、六月及十月效应;表现出了农业行业固有的特点,即受自然气候、农时规律的影响很大,其股票价格表现了显著的季节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韩俊  
一、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停滞反思 新中国成立后,依靠巨额资金,推进了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到70年代末,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人均收入达到了较高的水平。197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9.4%,工业净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的比重达到56.9%。1976年我国制造业增值占商品生产增值的比重已高达51.6%,进入了“半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会源源不断地由农业转向制造业及相关部门,社会就业结构会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雄  曾福生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农地资源的附着力角度对我国农地流转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造成农地资源的附着力下降,加之城市对农业劳动力产生的引力,使得农村的劳动力有向外转移的需求,这种劳动力的转移必然造成农地的流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勇  林柏浪  陈泮  冉瑞平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如何思考和对待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理论课题。该文立足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概况、绩效以及深层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在政府政策制定、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劳动力就业等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玉龙  
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与开发始终是世界各国理论研究并冲击社会与经济的重要问题。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我国更是个突出的问题。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条件下,到本世纪末完成农村发展战略任务,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开发如何是至关重要的。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需要有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指路,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要有市场信息指挥,还要有农业资金的支持。这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四个现代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大建  
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是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40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在其绝对数一直呈增长趋势(从1952年的17317万人增至1990年的34039万人)的同时,其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份额则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52年的83.5%降至1990年的6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王青  张荣  
文章基于逻辑推演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非农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农民的收入挣得能力,以及降低农业人口占比提高农民的政策影响力4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对农村减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转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国家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减轻农村贫困也有重要影响。文章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差别化的扶贫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慧京,吴敏一,朱家良,吴国兰  
农业劳动力的适度转移,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已有所提及,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讨论。就大部分观点来看,仍主张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业劳动力要不要从速度型转向适度型,这需要放到中国特殊的背景中去考察,离开了这一点,一切就无从谈起。 一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严峻现实 1979年的农村经济改革,使长年积沉的农业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桂峰  王丽红  
本文系统分析了北京市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趋势、原因及影响。研究表明,近五年,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下,农业劳动力供给减少,促使北京农业劳动力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提高了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为北京市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提供内在动力。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农业园区、企业以及大户的经营成本,引起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面对农业劳动力短缺引发的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问题,政府既要重视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和引导,还要深化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适时调整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引导和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尚拱  
改革十多年来,农村中有大量的劳动力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而转移到其它行业。但是,农业劳动中还有更多的劳动力,他们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忙后则流向其它行业,我们称这部分人是农业劳动力中的流动劳动力。他们对我国国民经济及非农业行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如何估计这部分劳动力人数及他们的流向极为重要。本文充分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增文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徐增文“民工潮”的主流无疑代表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反映了人口城市化、工业化的客观趋势。但是,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其迅猛之势不可能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经济结果。按照地区要素流动理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祥江  杨锦秀  
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失问题。当转移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转移会减少农村总产出。通过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社会整体产出的影响,从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应有合理规模的视角,对四川省这一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生产大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四川农业产出随转移数量变化呈现出分阶段特点,分析认为2004年是转折点,转移规模达到了合理水平,此后增加的转移量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议四川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应得到合理控制,以确保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牛亮云  
劳动力转移刺激了农业化石能源的投入,同时又受化石能源投入的反作用。笔者测算了1993年~2010年中国农业生产中化石能源的投入量,并采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农业化石能源投入与农业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1%,农业化石能源投入增加0.52%;当期能源投入增加1%,劳动力转移0.14%,滞后一期能源投入增加1%,当期劳动力转移0.24%。因此,要想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就需要提高农业化石能源的投入。与此同时,又要提高生产资料利用效率,防止化石能源的过量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