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8)
- 2023(10815)
- 2022(8650)
- 2021(7986)
- 2020(6663)
- 2019(14686)
- 2018(14817)
- 2017(29224)
- 2016(15672)
- 2015(17656)
- 2014(17497)
- 2013(17618)
- 2012(16387)
- 2011(14566)
- 2010(14929)
- 2009(14671)
- 2008(14742)
- 2007(13803)
- 2006(12621)
- 2005(11465)
- 学科
- 业(83166)
- 济(73051)
- 经济(72956)
- 企(65477)
- 企业(65477)
- 管理(56579)
- 农(46148)
- 农业(30609)
- 业经(29138)
- 方法(28643)
- 财(23966)
- 中国(21670)
- 数学(21125)
- 数学方法(21036)
- 制(18838)
- 务(16873)
- 财务(16861)
- 财务管理(16842)
- 技术(16226)
- 企业财务(15895)
- 策(15254)
- 贸(15183)
- 贸易(15175)
- 易(14864)
- 体(14130)
- 和(13005)
- 划(12993)
- 银(12014)
- 银行(11999)
- 地方(11625)
- 机构
- 学院(238535)
- 大学(228537)
- 济(109254)
- 经济(107394)
- 管理(98138)
- 理学(83809)
- 理学院(83148)
- 管理学(82381)
- 管理学院(81955)
- 研究(74668)
- 中国(63080)
- 财(50912)
- 农(50509)
- 京(46850)
- 科学(39917)
- 财经(39895)
- 农业(38168)
- 江(37552)
- 所(37076)
- 经(36037)
- 业大(35916)
- 中心(35023)
- 研究所(32634)
- 经济学(32265)
- 北京(29460)
- 州(29361)
- 经济学院(29347)
- 经济管理(29339)
- 财经大学(28746)
- 商学(27148)
- 基金
- 项目(145823)
- 科学(116770)
- 研究(114506)
- 基金(106154)
- 家(89340)
- 国家(88333)
- 科学基金(77411)
- 社会(76082)
- 社会科(71752)
- 社会科学(71735)
- 省(58732)
- 基金项目(56529)
- 教育(49875)
- 编号(48561)
- 划(46469)
- 自然(45772)
- 自然科(44694)
- 自然科学(44684)
- 自然科学基金(43933)
- 资助(41432)
- 成果(38489)
- 业(35510)
- 发(33550)
- 创(33537)
- 部(33208)
- 制(31614)
- 课题(31448)
- 重点(31373)
- 国家社会(31227)
- 创新(30463)
- 期刊
- 济(134070)
- 经济(134070)
- 研究(71099)
- 农(54611)
- 中国(47569)
- 财(40039)
- 管理(38634)
- 农业(36609)
- 科学(30552)
- 业经(29126)
- 学报(28388)
- 融(28185)
- 金融(28185)
- 大学(23696)
- 学学(22916)
- 技术(21579)
- 财经(20042)
- 经济研究(19419)
- 问题(18776)
- 业(18678)
- 教育(18042)
- 经(17366)
- 技术经济(14677)
- 农村(14626)
- 村(14626)
- 贸(14426)
- 农业经济(14353)
- 世界(14004)
- 商业(13318)
- 现代(12759)
共检索到369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必定要经历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类基本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在原始农业阶段,由于劳动生产力十分低下,农业所能提供的食物等产品,仅能勉强维持社会成员的生存,谈不上有多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农业阶段进入传统农业阶段。这时,农业产品除满足农业人口本身的需要外,还有剩余,于是能腾出少部分农业劳动力来从事其他活动。三次社会大分工,就是在这种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这也是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课题组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指农业劳动力向农村第二、三产业和城镇的转移等等;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量大,其转移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当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是以就地转移为主,从转移过程遇到的各种矛盾中,在当预示到九十年代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醒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业劳动力向林、牧、渔业的转移,属于劳动力的合理利用问题,在转移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不失为解决矛盾的一条主要出路;搞好这项工作,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宏观政策上的支持,又需要地方、部门的配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广开渠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金彦平
本文分析了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即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产业、地区之间的经济势差,人口基数、人口增长速度及人的素质。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因素,经济势差
[期刊] 改革
[作者]
檀竹平 洪炜杰 罗必良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结合全国9省(区)2323个样本农户数据,从距离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三个维度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距离越远,家庭收入中务工收入占比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出现,均能够强化农户种粮的行为倾向。农户种植结构"趋粮化"是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趋势,并将因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而进一步强化。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转移效应 种植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勇 林柏浪 陈泮 冉瑞平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如何思考和对待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理论课题。该文立足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概况、绩效以及深层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在政府政策制定、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劳动力就业等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启平 向国成 晏小敏
创意农业是迅速崛起的现代农业,它以农业多功能性为基础,具有低碳、环保特质和可持续发展性。创意农业通过农业多样化路径,演化成农产品加工产业、农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三种产业形态,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整合上下产业链,满足社会需求升级,从而创造大量与农业相关的非农职业,吸收农业不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创意农业的经济绩效在于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率,推进城镇化水平提高,有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宁辉
Under the huge framework of China's entry into WTO, by using GTAP model, the author experimentally analyses that the shift of rural residual labor forces to non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or cities and towns is vital to improve th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and narrow the gap both between rural areas and urban areas and between regions.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工业化 现代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鲍景喜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到近乎可以无限供给的国家。在全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多在农村,在总数为4.2亿的农村劳动力中农业劳动力又占了97.7%。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据测算,目前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有1亿多,这还不包括仍滞留在土地上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的劳动力。90年代中后期,全国农村每年还将增加600—700万个劳动力。到本世纪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亿人。对此,若不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范方志 张杰飞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模型内生性建模的研究思路及其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假设,并考虑中国"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现实,加入"迁移成本"、"城市成本"和"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三个变量,建立了内生的一般均衡模型,深入解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选择取决于"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迁移成本"和"城市成本"三个变量的相对大小。由此得出促进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援成
该文着重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条件和现实途径。文章确认农产品剩余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物质基础,我国目前劳动力转移速率和产业结构高度化速率能够达到何种程度,主要取决于农产品的供给和剩余状况。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又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物质前提。文章还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速率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率作了实证性比较。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途径也作了趋势性分析,认为第三产业将是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克继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并通过研究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从农业内部和外部来拓展就业空间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日本经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艳平
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实施战略的几个问题和现状 ,阐述了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的艰巨性 ,并提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城市化 战略 农业 劳动力 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丹 韩晓龙 祁春节
我国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进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要想科学地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必须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趋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文利用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建立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稳定状态的年限及其极限概率做出定量预测,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琰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转移总量大且呈上升趋势,省内转移增加,以兼业转移为主且转移目的多元化的特点;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应注意不能以农业衰退为代价,要避免城镇化发展中的无序性以及城镇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要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作用,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资金与制度支持,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以吸纳劳动力就近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