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0)
- 2023(10782)
- 2022(8852)
- 2021(8116)
- 2020(7054)
- 2019(15599)
- 2018(15847)
- 2017(31300)
- 2016(17064)
- 2015(19089)
- 2014(18772)
- 2013(19253)
- 2012(17978)
- 2011(16103)
- 2010(16537)
- 2009(16084)
- 2008(16100)
- 2007(15026)
- 2006(13832)
- 2005(12645)
- 学科
- 业(85241)
- 济(79008)
- 经济(78901)
- 企(67409)
- 企业(67409)
- 管理(59574)
- 农(46049)
- 方法(34654)
- 农业(30346)
- 业经(28671)
- 数学(27067)
- 数学方法(26898)
- 财(24840)
- 中国(21904)
- 制(19119)
- 务(17634)
- 财务(17623)
- 财务管理(17602)
- 企业财务(16624)
- 技术(16564)
- 策(15625)
- 贸(14910)
- 贸易(14902)
- 易(14603)
- 体(14345)
- 和(13221)
- 划(13189)
- 银(12389)
- 银行(12358)
- 理论(11970)
- 机构
- 学院(260256)
- 大学(253823)
- 济(117279)
- 经济(115281)
- 管理(104444)
- 理学(89447)
- 理学院(88672)
- 管理学(87454)
- 管理学院(87018)
- 研究(85164)
- 中国(70870)
- 农(60623)
- 财(54378)
- 京(53305)
- 科学(49722)
- 农业(46762)
- 所(44122)
- 业大(43090)
- 财经(42888)
- 江(41152)
- 中心(39379)
- 研究所(39373)
- 经(38815)
- 经济学(35544)
- 北京(33405)
- 经济学院(32304)
- 州(31647)
- 财经大学(31223)
- 经济管理(31152)
- 院(29675)
- 基金
- 项目(162909)
- 科学(129229)
- 基金(119987)
- 研究(119722)
- 家(104331)
- 国家(103258)
- 科学基金(88883)
- 社会(78973)
- 社会科(74545)
- 社会科学(74525)
- 省(64435)
- 基金项目(62835)
- 自然(56297)
- 自然科(54999)
- 自然科学(54980)
- 自然科学基金(54062)
- 划(52579)
- 教育(52178)
- 资助(49405)
- 编号(48476)
- 业(39181)
- 成果(38082)
- 部(37052)
- 创(36406)
- 发(36262)
- 重点(35752)
- 农(33545)
- 创新(33303)
- 国家社会(32900)
- 制(32230)
- 期刊
- 济(139400)
- 经济(139400)
- 研究(76650)
- 农(62518)
- 中国(51800)
- 财(42372)
- 农业(42238)
- 管理(41169)
- 学报(38425)
- 科学(38061)
- 大学(30424)
- 学学(29365)
- 融(29332)
- 金融(29332)
- 业经(29215)
- 技术(22988)
- 业(22026)
- 财经(21608)
- 经济研究(20892)
- 问题(19348)
- 经(18667)
- 教育(17341)
- 技术经济(16313)
- 世界(14834)
- 农村(14594)
- 村(14594)
- 农业经济(14177)
- 贸(13659)
- 商业(13381)
- 现代(13177)
共检索到399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孔祥智
在农户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农业劳动力就业的理论框架,假设300天为农业劳动力标准工作时间,估算了2016年度农业劳动力就业数量为13 032万人,据此计算了2016年单位农业劳动力贡献的农业增加值为7476.5美元,比世界银行数据多40.4%,说明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运用相同的方法,计算了2003~2016年各年度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启示。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劳动生产率 农业用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静
构建在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情况下的农业发展机制模型,揭示了劳动力转移、农业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三者之间的关系,劳动力转移通过促进农业资本深化,进而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农业劳均资本增长率与非农就业比例之间呈倒U型关系。利用中国199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业劳均资本增长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农业劳动力跨部门转移又显著地促进了农业劳均资本增长,因此,现阶段中国农业正处在资本加速深化时期,也即位于倒U曲线的左侧。基于此,在农业劳动力继续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情况下,加快农业资本深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玉江,陈培安
以组群式城市淄博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客观分析了满负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定性与定量研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乡村劳动力所产生的排斥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一文中,我提出:以粮食和纤维生产为主体的、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中国传统农业,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生产效率为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或者说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不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效率和它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刺激了人口过早过快的增长,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反过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我还指出:中国传统农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在清代前期、特别是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章铮
农业劳动力合理数量的估算章铮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是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合理数量。术语“农业”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含义:狭义的农业基本上就是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中国可耕地资源有限,在农业技术没有多少进步的条件下,狭义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伟 范明 解涛
文章选用2010—2011年我国31省统计数据,首先进行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所以在研究分析时有必要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影响。然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持、吸收能力和物质投入因素的正向效应显著,农业技术因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丽 李洁艳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在全国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也扩大了差距,但并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各区域中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的缩减作用更为明显;农业技术进步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也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遮掩效应"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在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制定政策时,不仅要针对区域特征进行制定,而且也要处理好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逻辑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平
针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现状,本文对索洛模型进行拓展,并运用截面、pool、panel(固定效应)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生育率和人力资本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均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降低农村生育率和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减少过多的农业劳动力,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增加农业总产量,从而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生育率 农业劳动力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伟
本文选用变异系数指标测度了我国2001-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情况,并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趋同,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空间格局,其分布与经济地理位置的划分大致相同。因此,政府要加大扶持,协调区域发展;各地应注重科技的投入与基础的巩固,增强发展动力,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飞跃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飞 刘宣宣
2018年是我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客观地评价当前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土地确权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理论关系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家庭层面数据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这一过程形成的影响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确权农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比非确权农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28.7%,而家庭耕地规模和农户信贷变量在此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两中介变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间接影响效应达到46.0%。此外,基于村庄层面的PSM检验表明,确权试点村庄的选择不会导致回归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实证结果相对稳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辛翔飞 刘晓昀
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扩大。本文在运用传统要素分解方法研究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运用Blinder-Oaxaca方法分解地区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差异仍是影响中国不同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其中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东西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38.26%,东中部71.56%;不同地区间其余部分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农业劳动生产率 地区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巍 李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利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验证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土地规模、土地生产率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展 崔雪
文章采用增长核算法分解农业和非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以探索其增长来源,并分析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非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但是两者的相对水平呈下降趋势。1978-2018年,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仅高于农业0.2个百分点,2008年起前者低于后者。TFP是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对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较小。单位时间资本投入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对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度更是高达90%左右。劳动质量改善对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较小。TFP和单位时间资本投入增长率间的差异是导致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间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薛国琴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收入粘性和失业刚性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却有所改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民转移就业加快现象,农民在非农产业获得就业机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UV曲线右移,出现农业岗位空缺问题。本文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一段时期以来,推动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手段是物质资本投入增加,今后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要从依靠物质资本投入,转向依靠人力资本投入。本文在加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转入农业
关键词:
UV曲线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岗位空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史清华
本文在封闭的两部门经济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使用非位似的Stone-Gary效用函数从理论上说明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同经济结构变化和劳动生产率间的关系,并使用1980—2009年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中国部门间劳动力市场存在扭曲,且并没有呈现随时间而减弱的趋势,控制部门间人力资本差异后的年均扭曲指数为0.24,即农业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非农部门的24%;其次,劳动市场扭曲会显著迟滞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若消除扭曲,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将下降26.38%;最后,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使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会带来显著的效率损失,年均潜在损失达到16.34%。若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中...
关键词:
市场扭曲 结构转变 劳动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