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6)
2023(9094)
2022(7353)
2021(6813)
2020(5940)
2019(13096)
2018(13344)
2017(26635)
2016(14462)
2015(16199)
2014(16137)
2013(16557)
2012(15331)
2011(13575)
2010(13962)
2009(13787)
2008(13981)
2007(13073)
2006(12006)
2005(10934)
作者
(41727)
(35223)
(34902)
(32989)
(21976)
(16699)
(15685)
(13648)
(13116)
(12632)
(11883)
(11615)
(11346)
(11025)
(10695)
(10455)
(10263)
(10245)
(10135)
(10009)
(8783)
(8749)
(8618)
(8045)
(8020)
(7956)
(7941)
(7699)
(7017)
(6981)
学科
(83126)
(67954)
经济(67864)
(65796)
企业(65796)
管理(55187)
(44968)
农业(29766)
方法(29178)
业经(27510)
(24432)
数学(21973)
数学方法(21876)
中国(19139)
(18482)
财务(18469)
财务管理(18451)
企业财务(17507)
(17489)
技术(15582)
(14699)
(13367)
(12960)
贸易(12953)
(12706)
(12198)
(11811)
(10673)
银行(10655)
企业经济(10465)
机构
学院(222810)
大学(214090)
(101774)
经济(100084)
管理(92940)
理学(79694)
理学院(79100)
管理学(78199)
管理学院(77818)
研究(67394)
中国(58008)
(50085)
(48214)
(43793)
财经(38101)
农业(37971)
科学(37118)
业大(35216)
(34932)
(34390)
(33778)
中心(31917)
经济学(30175)
研究所(29761)
经济管理(28236)
经济学院(27526)
财经大学(27485)
北京(27389)
(27134)
商学(26084)
基金
项目(136011)
科学(108632)
研究(103788)
基金(100049)
(84809)
国家(83873)
科学基金(73528)
社会(69216)
社会科(65291)
社会科学(65276)
(54407)
基金项目(53244)
自然(44967)
教育(44773)
自然科(43913)
自然科学(43902)
自然科学基金(43183)
(43145)
编号(43059)
资助(40118)
(34685)
成果(33554)
(31207)
(31095)
(30476)
(29270)
重点(29148)
(28787)
国家社会(28552)
创新(28202)
期刊
(123343)
经济(123343)
研究(64744)
(53742)
中国(42464)
(38753)
农业(36003)
管理(35990)
科学(29320)
学报(28080)
业经(27593)
(25724)
金融(25724)
大学(23109)
学学(22464)
技术(19713)
财经(19204)
(18301)
经济研究(17569)
问题(17536)
(16514)
技术经济(14316)
农村(14123)
(14123)
农业经济(13895)
教育(12962)
世界(12644)
商业(12406)
经济问题(12023)
(11875)
共检索到339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冬平  
本文根据资源间的合理替代关系,讨论农业劳动力剩余的界定理论,并应用此理论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量进行估算。1992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量约为10663万人,剩余率为3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芳  雷海章  
有限的农业资源制约着农业的劳动力容纳能力。大规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不仅会增加西部地区发展的压力,同时会给生态环境及资源利用带来高破坏性的风险压力。本文试图从估计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入手,量化当前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压力,以寻求相应对策,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章铮  
农业劳动力合理数量的估算章铮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是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合理数量。术语“农业”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含义:狭义的农业基本上就是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中国可耕地资源有限,在农业技术没有多少进步的条件下,狭义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红玲  
估算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一种方法王红玲ABSTRACTBasedonanoptimalmodelofproductiveresourcealocationandprerequisiteofbalancedcapitalandlaboralocat...
[期刊] 改革  [作者] 孔祥智  
在农户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农业劳动力就业的理论框架,假设300天为农业劳动力标准工作时间,估算了2016年度农业劳动力就业数量为13 032万人,据此计算了2016年单位农业劳动力贡献的农业增加值为7476.5美元,比世界银行数据多40.4%,说明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运用相同的方法,计算了2003~2016年各年度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蒋若凡  李菲雅  王春蕊  邓翔  
在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模组基础上,采用劳动生产率模型对农业就业人员进行分析,并据此估算了2001~2010年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实证结果表明:201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5000万。同时,在假设经济增速略微放缓和额外提高劳动生产率情景下对2011~2020年间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韶  
由于京津两城市产业结构相似,致使我国北方这个发展潜力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都市圈至今没有形成。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来看,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首先是在区域经济中实现。为此,本文运用钱纳里、刘易斯、乔根森估算法对2006年末京津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估算,来分析这一地区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现状和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兴华  
在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的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据是国情的基本内容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计算方法层出不穷,计算结果差别很大,这导致对许多与此有关的问题认识不清。本文的估算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1%,也就是说,现在中国农村已基本无剩余劳动力。这一现实意味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及城镇化的有关政策需要重新审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郭金兴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比例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剩余劳动力的变化趋势。根据本文的估算,1996年以来我国剩余劳动力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约为1亿人,约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变化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在非农部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快农业劳动力向其他部门的转移,是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经勇  
农业有机构成与劳动力需求变化规律,决定着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在于国民经济的非农业化。尽管存在着严重的弱点,以乡镇企业为载体仍然是目前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题渠道。从长远看,我们应当把建设农村小城镇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吸收、消化剩余农业劳动力的两条不可缺少的渠道。与此相联系,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 ,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 ,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莎莉  丁福云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 ,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其成因不同 ,转移模式也就不同。因此 ,探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成因 ,对于选择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由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效益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劳动力的产业和空间上的转移,使得劳力资源得以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重新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变迁,带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总产出,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尚拱  
改革十多年来,农村中有大量的劳动力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而转移到其它行业。但是,农业劳动中还有更多的劳动力,他们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忙后则流向其它行业,我们称这部分人是农业劳动力中的流动劳动力。他们对我国国民经济及非农业行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如何估计这部分劳动力人数及他们的流向极为重要。本文充分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尧晓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由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又很广泛,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并不都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因而,至今还未完全形成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